善思录:陆天然/文
在人类社会的宏大版图中,欲望如同一条无形却强劲的暗流,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既是灵魂深处隐秘的痛点,刺痛着我们对自身不足的感知;又是撩拨内心的痒点,激发着我们对美好的无尽向往。而商品,作为欲望的直观载体,搭建起一座连接人性与物质世界的桥梁,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社会发展的走向。
欲望:痛点与痒点的交织
欲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我们内心深处对各种事物的渴望与追求。从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到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欲望的范畴不断延展,层次日益丰富。它首先是我们的痛点,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在物质或精神层面有所缺失时,欲望便如同一根尖锐的刺,扎在心底,引发不安与焦虑。
在物资匮乏的时代,人们对食物、住所等基本生活物资的欲望,是一种关乎生存的强烈诉求。那些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人们,每日为了温饱而奔波,对食物的渴望是切肤之痛。每一顿饱饭、每一件蔽体的衣物,都成为他们生活中遥不可及却又心心念念的目标。这种因匮乏而生的欲望,时刻提醒着他们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欲望逐渐从物质层面延伸至精神层面。对知识的渴望、对社会地位的追求、对自我实现的向往,成为新的欲望痛点。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人们若不持续学习,便会感到自身能力的不足,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这种对知识的焦虑,促使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的学历、更多的技能培训,以填补内心的空虚。
欲望也是我们的痒点,它像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撩拨着我们的内心,激发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我们看到他人拥有一辆心仪已久的汽车时,内心的羡慕之情油然而生,对拥有同款汽车的渴望便开始在心底蔓延。这种痒点,驱动着我们努力工作,追求经济上的富足,以便能够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
商品:欲望的具象化身
商品,作为欲望的具体载体,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它不仅仅是满足我们基本需求的工具,更是一种能够表达自我、彰显身份的符号。在消费社会中,商品的种类繁多,琳琅满目,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奢侈品,从有形的实物到无形的服务,每一种商品都对应着不同层次的欲望。
对于那些追求时尚的年轻人来说,服装、化妆品等时尚商品成为他们表达个性与品位的重要方式。一件独特设计的服装,一款限量版的口红,都能满足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独特性的渴望。这些商品不再仅仅是遮体和美化容颜的工具,更是他们展示自我形象、融入特定社交圈子的媒介。
在高端消费领域,奢侈品如名表、豪车、私人游艇等,成为人们彰显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拥有一块劳力士手表,不仅代表着对时间精准把控的需求,更意味着一种身份的认同和社会的认可。这些奢侈品满足了人们对卓越品质、稀缺资源和尊贵身份的欲望,成为他们在社会竞争中展示实力的有力武器。
欲望与商品的相互作用
欲望与商品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动态关系。欲望的存在推动着商品的创新与发展。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各种商品的功能和体验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欲望,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
例如,智能手机的发展便是欲望驱动商品创新的典型案例。最初,手机只是一种简单的通信工具,随着人们对便捷信息获取、娱乐休闲等方面的欲望不断增强,手机的功能逐渐丰富起来。如今的智能手机不仅具备通话、短信等基本功能,还集成了拍照、游戏、移动支付、智能助手等多种功能,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商品的出现也反过来刺激着欲望的膨胀。广告、市场营销等手段不断向消费者展示各种新奇、美好的商品,激发他们内心深处潜在的欲望。通过精美的广告宣传、明星代言等方式,商品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价值和象征意义,让消费者觉得拥有这些商品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以苹果公司为例,其每一款新产品的发布都会引发全球消费者的关注和追捧。苹果通过独特的设计、卓越的用户体验以及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成功激发了消费者对最新款iPhone、iPad等产品的强烈欲望。即使消费者手中的旧设备仍然能够正常使用,但新款产品所带来的新鲜感和科技感,让他们忍不住想要更新换代。
平衡欲望与理性消费
然而,过度膨胀的欲望也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一些人陷入了盲目消费的陷阱,为了满足不断膨胀的欲望,不惜背负高额债务。这种过度消费不仅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经济压力,还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为了实现个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进步,我们需要在欲望与理性消费之间找到平衡。一方面,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欲望,认识到欲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但同时也要学会适度控制欲望,避免被欲望所左右。在购买商品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进行理性选择,不盲目跟风、不攀比消费。
另一方面,企业和社会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要注重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性能,避免过度营销和虚假宣传,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社会应该加强对消费文化的引导,倡导勤俭节约、绿色消费等理念,营造健康、理性的消费环境。
欲望作为人的痛点与痒点,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商品作为欲望的载体,在满足欲望的同时,也对欲望产生着反作用。我们需要正确认识欲望与商品之间的关系,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保持理性和清醒,实现欲望与理性消费的和谐共生,让欲望成为推动我们进步的正能量,而非束缚我们的枷锁。
作者简介:
陆天然,法学硕士,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现任东华大学数字资产研究院院长、中国自贸区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兼任全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法治智库”首席专家库成员、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保护投资者权益工作委员会(简称:权工委)高级顾问。曾任新华社记者、中国改革报福建记者站站长和国务院研究室(言实)互联网时代方法论课题组组长,著有《互联网时代方法论丛书》十二卷。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