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摆摊暴富”沦为骗局:警惕短视频时代的新型“知识传销”

当“摆摊暴富”沦为骗局:警惕短视频时代的新型“知识传销”
2025年04月11日 16:35 作家陆天然

善思录:(陆天然/文)

在短视频平台输入“摆摊月入10万”,瞬间弹出的数万条视频里,卤菜摊位前永远排着长队,烤肠车旁总围着欢呼的食客,煎饼果子在鏊子上滋滋作响——这些经过精心剪辑的画面,构成当代都市最魔幻的“创业童话”。当河北衡水的闫柯夫妇怀揣2980元学费远赴安徽学艺时,他们不会想到等待自己的不是财富密码,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这种以“摆摊秘籍”为幌子的收徒陷阱,正在解构普通人对勤劳致富的朴素信仰,暴露出短视频时代流量经济的深层病灶。

一、视觉奇观背后的“知识传销”生态

这些“摆摊导师”深谙心理学的“多巴胺刺激法则”:镜头永远聚焦在沸腾的卤锅、冒油的烤肠、堆叠的现金上,用食物香气与财富符号构建感官狂欢。更隐蔽的是“数据造假术”——通过建群组织“刷单退款”制造线下火爆假象,用AI批量生成同质化短视频营造线上流量,甚至雇佣“专业场控”在直播间刷屏控评。这种“线上引流-线下造假-收徒变现”的闭环,本质是将摆摊生意异化为“拉人头”游戏。当学员发现所谓“独家配方”不过是网络公开资料,所谓“选址秘籍”只是随机试错时,他们已经沦为传销链条的新节点。

这种骗局的扩散呈现出鲜明的“病毒式传播”特征。那些交了学费却血本无归的学员,往往转身成为新的“导师”——毕竟卖课比卖卤菜轻松百倍。于是在短视频平台,“摆摊收徒”账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师傅带徒弟,徒弟变师傅”的传销式裂变。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模式正在向餐饮、手作、农产品等领域蔓延,形成跨行业的“创业培训产业”,其规模远超传统传销组织。

二、法律边缘的“灰色游戏”

游走在合法与非法之间的“摆摊收徒”,暴露出监管体系的滞后性。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任何收取费用并提供统一技术、品牌的经营行为,都必须进行备案披露。但这些“导师”往往以“技能培训”为名规避监管,通过私域流量完成交易,形成“线上虚假宣传-线下现金交易”的闭环。当学员要求退款时,他们又以“商业风险自担”为由推诿,甚至威胁“退费就曝光个人信息”。这种“收徒-割韭菜-消失”的套路,本质是利用法律空白实施诈骗。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骗局正在腐蚀社会信任体系。当普通人发现“勤劳致富”不过是谎言,当创业者意识到“摆摊秘籍”实为套路,整个社会的价值判断将发生扭曲。那些真正脚踏实地的小生意人,反而被淹没在虚假宣传的洪流中,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这种信任危机,比经济损失更具破坏性。

三、破局之道:构建多元共治的监管网络

破解“摆摊收徒”骗局需要多维度发力。短视频平台应承担起“内容守门员”责任,建立“暴富类内容”专项审核机制,对宣称“月入10万”“零基础创业”的账号实施限流。监管部门需加强对私域流量的穿透式监管,对频繁更换主体、虚假宣传的“导师”实施信用惩戒。司法机关应探索将此类行为定性为“诈骗犯罪”,而非简单的民事纠纷,通过典型案例形成法律震慑。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更需要建立“反洗脑”防御机制。当面对“轻松暴富”的诱惑时,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果摆摊真能月入10万,导师为何不闷声发大财?所谓“独家配方”是否经过市场验证?那些排队的顾客是否真的是“回头客”?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税收减免、创业补贴等政策,让脚踏实地的创业者真正受益。

在这个人人都想“躺赚”的时代,“摆摊收徒”骗局的盛行,本质是社会焦虑的集中爆发。它提醒我们:任何违背经济规律的“暴富神话”,最终都会演变成“庞氏骗局”。当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短视频营造的虚幻财富梦时,我们更需要回归常识——真正的财富积累,永远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努力与对市场规律的敬畏之上。这不仅是对创业者的警示,更是对整个社会价值取向的重塑。(本文数据援引官方权威报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