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赛西威,深藏不露!

德赛西威,深藏不露!
2025年05月31日 20:02 小象说财

从一个数据说起。

在建工程,通常代表企业正在建设的项目,转入固定资产后有望提升其产能。

2020到2024年,福耀玻璃在建工程从23.54亿元增长到65.1亿元。目前,其在建工程包括福清汽车玻璃项目、天津汽车玻璃项目、安徽浮法项目等。

以福清汽车玻璃项目为例,项目达产后,预计新增年产1400万平方米汽车玻璃的产能。

与福耀玻璃相似,德赛西威在建工程增加也较为迅速。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德赛西威在建工程为4.45亿元,同比大增166%,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增长到5.11亿元。

从在建工程明细项目看,2024年公司的在建工程中,智驾域控、座舱域控等智能化部件的新建项目达到了3.4亿元。

不过,德赛西威为什么要扩建这些项目呢?

目前看,主要有2个原因:

一个是,满足下游需求。

当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在加速渗透。预计2023到203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从31.6%提升至80%。

伴随这一趋势,电动化的增量空间将逐渐缩小,未来的市场竞争将聚焦于智能化。在此背景下,国内智能汽车市场需求较大。

其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

1.智能驾驶

自动泊车、高速NOA(导航辅助驾驶)等技术,推动了驾乘体验升级。目前,国内智驾市场正处于从L2向L3及以上级别的过渡期。

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智能驾驶市场规模为3300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4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7%。

从渗透率来看,预计2030年国内L2及以上车型智能驾驶渗透率有望突破70%。

2.智能座舱

智能座舱作为打造车内“智能化交互场景”的核心载体,其市场需求同样增长迅猛。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智能座舱市场需求不断扩大。预计2024到2027年,国内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从1190亿元增长至2000亿元。

从企业自身看,近年来德赛西威的产能利用率已处于高位。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智驾域控产能利用率达85.51%,座舱域控更是高达91.62%。

由此可见,扩产是公司突破产能瓶颈、响应市场需求的关键抉择。

另一个是,抢占市场份额。

目前,智驾域控和座舱域控领域的市场竞争均较为激烈。

以座舱域控市场为例,2024年上半年德赛西威凭借15%的市占率超过了特斯拉代工厂和硕、广达(12%),跃居全国第一。

但其领先幅度并不显著,且亿咖通、车联天下等企业也正虎视眈眈,在此背景下,通过扩建产能,德赛西威正加速巩固并扩大市场份额。

市场竞争的激烈,从公司业绩上也能看出一些迹象。

2024年,德赛西威实现营收276.18亿,同比增长26.06%;实现净利润20.05亿,同比增长29.62%。单年来看,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实现双增长,且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短期业绩表现稳健。

不过,拉长周期来看,公司业绩增速显现出一定的放缓趋势。

财报数据显示,德赛西威的营收增速从2022年的近五年峰值56.05%,降至2024年的26.06%,净利润增速更是从2020年的77.36%逐年递减至2024年的29.62%。

业绩增速下滑,凸显出激烈市场竞争下公司面临的增长压力。

那么,面对市场竞争,除了扩建产能,德赛西威还有哪些应对之策呢?

第一,强化技术壁垒。

对科技企业而言,核心技术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德赛西威在摄像头、域控制器等关键硬件上,拥有自研自产能力,并具备全栈软件开发能力,技术实力深藏不露。同时,公司还通过与英伟达、高通的合作,强化自身的技术壁垒。

早在2018年,德赛西威便与英伟达建立合作,成为其国内首家智能驾驶供应商,并在其技术赋能下开发出三代高性能智驾域控产品。此外,德赛西威与高通也有着密切的合作,基于高通骁龙座舱平台,公司推出了第五代智能座舱平台G10PH。

与两大芯片巨头的合作,持续助力德赛西威打造技术护城河。

除了外部合作,公司亦通过高研发投入巩固技术实力。

2020到2024年,德赛西威研发费用从7.01亿元飙升到22.56亿元,研发费用率始终保持在8%以上。2025年一季度,公司研发费用率达到了9.65%。

目前,其研发项目包括智能座舱出口项目、第五代智能座舱项目、智能座舱域控平台项目等。其中,智能座舱出口项目已实现量产,第五代智能座舱项目和座舱域控平台仍在开发中。

第二,持续开拓客户。

当下,德赛西威规模化量产的第四代智能座舱平台,已成功配套理想汽车。此外,公司还开拓了比亚迪、长城汽车、小鹏汽车等客户。

值得一提的是,德赛西威与奇瑞汽车合作开发舱驾一体中央计算平台,打造出行业首款可量产的舱驾一体SOC产品

随着客户的拓展,公司也有了较多的在手订单,这从合同负债中就可以看出来。

合同负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公司的在手订单情况,它可以理解为公司与客户签订合同时支付的定金。一般来说,合同负债越多,意味着公司在手订单越充足。

2020到2025年一季度,德赛西威合同负债从0.28亿元快速增长至4.58亿元,表明公司在手订单较为充沛。

第三,加速出海。

在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均胜电子、银轮股份等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拓展海外市场,德赛西威亦不例外。

目前,公司已建成欧洲第二工厂,设立日本丰田办公室,并启动墨西哥工厂筹建工作,持续扩张海外市场版图。此外,其西班牙智能工厂已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底竣工,2026年起向客户供应智驾域控、座舱域控等产品。

随着海外布局深化,2020到2024年德赛西威海外营收从6.18亿元增长到17.08亿元,规模扩大近2倍。

最后,总结一下。

德赛西威的扩产决策,折射出国内智能汽车供应链的残酷竞争。当市占率领先的光环遭遇业绩失速,公司正试图用三重押注破局。

那么,公司的破局措施能否真正奏效,助力其冲破增长瓶颈。这些问题的答案还需时间验证,我们边走边看。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