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2025天使投资大会在上海成功召开。大会由上海科创金融研究院和上海天使会联合主办,以“汇聚早期投资·点亮科创未来”为主题,聚焦早期科创领域的天使投资展开研讨。
在“天使巅峰对话”环节,嘉道私人资本董事长、海康威视天使投资人龚虹嘉与财经主持人陈姝婷展开对话。

龚虹嘉是知名的科技企业家和天使投资人,也是耐心资本理念的践行者。多年来,他深耕于前沿创新科技领域,持续投入资源,致力于推动行业的发展。其中,他以245万元投资海康威视并获得超过2万倍回报的案例广为人知,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天使投资第一人”。
在医疗大健康领域,龚虹嘉秉持“精准医疗造福人类”的愿景,投资了超过一百家企业,包括中源协和、合源生物和泛生子等知名企业。在半导体和智能制造领域,他不仅参与了海康威视的孵化,还投资了芯原股份、富瀚微电子等企业,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于天使投资,他还有一个著名的“三不原则”:“别人不想做、不愿做、不敢做的东西,才可以去做”。这些原则和视角,不仅是他的期望,更是他二十多年投资经验的总结。
以下是龚虹嘉先生在天使投资大会上的分享内容,通过他的分享,我们可以了解他作为天使投资人,是如何历经行业周期、凭借投资获得巨大收益,并且至今依然活跃在投资一线。
多个维度解读“长期主义”
“长期主义与科技创新不断改变社会生态环境紧密相连。科技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呈现出波浪式的演进迭代态势,在科技创新迭代与社会生态转型的进化浪潮中,具备超前认知与过人直觉特质的天使投资人,总可以在技术迭代的初始期与社会转型的阵痛期,就看到梦想成真的机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已经创业成功并实现财富积累的创业者,也会带着情怀、带着梦想、带着对创业者的特质认同,而开始扮演天使投资人。天使投资人群体的不断扩大,是社会发展实现从 0 到 1 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土壤。”龚虹嘉在解读“长期主义”时指出。
一是对创始人的长期主义。现实生活中,一次创业、二次创业、三次创业都失败,第四次却大获成功的情况并不少见,而且第四次往往能取得重大成就。例如,拼多多的黄峥就曾经历过数次失败,而段永平一直认可黄峥的能力,只是当时还没找到适合他的方向,便让黄峥持续摸索,这才有了拼多多的故事。这便是对创始人的长期主义。
二是对创业企业实现某种商业愿景选择相信并持续投资的长期主义。有些企业原本想实现的商业模式可能因为缺少某个关键环节而无法形成商业闭环,如果有人愿意选择相信,并持续出资支持帮助其实现缺少的关键环节,或坚持到市场上出现了可以弥补其自身欠缺的关键环节。一个成功的商业故事就诞生了。例如,一些人通过直播成为网红,他们再与持有好技术好产品却苦于无人知晓的创业者对接,就可以利用自己的流量优势,打造直播带货的新商业模式。以生物医药、创新药为例,从一个机理的发现到一款药物的形成,中间某个技术环节如果尚未成熟,往往难以成药。但一批批科学家日积月累不断探索,包括各类创新业务的投资人持续资助创始人将新发现用来完善和丰富自己的解决方案,最终可能研发出一款安全性、有效性达到平衡的药品。
三是技术演进的长期主义。以最早获批的细胞药CAR-T为例,从CAR-T最早机理结构的发现者到最后成药,经历了30年。这个过程中,带有慈善性质、公益性质的科技创新基金、家族基金不断支持,在取得一些成果后,后来的人可以在这些成果基础上继续研究,最终找到了人类战胜血液癌、能够成药的成功路径,这也是长期主义的一种体现。
颠覆性的技术需要长久的耐心
龚虹嘉认为,颠覆性技术的诞生,需要明确是选择跟随还是创新。例如,当某些靶点在国外的大药厂得到验证并证明其有效性后,中国往往会迅速跟进,依据这些靶点开展研发工作。对于那些已被验证成功的领域,中国从不缺乏追随者,资金也相对充裕。然而,对于那些尚未有人涉足、未经验证的领域,中国往往在资金支持方面显得不足。
制药行业就是如此。“某个科学家可能要花二三十年时间找到一个新的靶点和信号通路,你是否敢相信他,相信他在20年后最终能成功研发出药物?”龚虹嘉说,颠覆性的技术一定会出现,但会以什么方式出现,以及最终能否成为一个伟大的药厂,这个周期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长得多。不过,中国也出现了一些像信达生物这样的公司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重大突破,以及像高瓴资本这样有远见、有实力的VC,他们愿意投入上百亿甚至200亿美元来支持这些企业,从而创造出一个优秀的生物医药公司。
中国的天使投资人需要突破从0到1的创新
在硅谷,许多从0到1的创新对社会科技和文明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背后需要疯狂的天才创业者,也需要疯狂的投资人。例如,正是马斯克以及《从0到1》的作者、硅谷最著名的天使投资人彼得·蒂尔等人,为OpenAI创始人奥特曼开出了10亿美元的支票。在中国,很难想象有哪个投资人会给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创始人10亿美元。如果创始人想要获得如此体量的资金,往往需要依靠自己。例如DeepSeek,梁文锋通过二级市场的量化交易实现了这一目标;黄铮也表示不再管理公司,而是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虽然无法断言他们是否会成为像奥特曼、马斯克那样的人物,但龚虹嘉仍对中国年轻一代的创始人充满期待,希望看到中国科技创新在另一个维度上的新景象。
龚虹嘉提起他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作为天使投资人,发大财的项目都在杭州,而不是在其他地方?在他看来,在江浙地区,活跃着一批专业知识不一定丰富,但对某些事物有独特理解、口袋里有一些钱的老板。他们可能并不完全懂这些项目,但会漫不经心地投一笔钱。此外,杭州的“六小龙”大多数都没有创业背景,但总有那么一个天使投资人愿意给他们那笔启动资金,最终他们创造了我们眼中的科技创新神话。为此,龚虹嘉也向那些具有天赋的创始人和对他们产生重大影响的天使投资人致敬。这些投资人看似随意地投了一笔钱,却可能催生了伟大的创业项目,甚至催生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平衡商业回报与社会价值
龚虹嘉表示,在中国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富豪阶层还是科技富豪阶层,要在社会中平衡好商业利益和社会效益,看似很难,其实也并不难。首先,信仰和信心是关键。无论是长期主义还是看似漫不经心的投资,其实都是信心和信仰的体现。愿意为某个项目冒险,愿意在其成功时助力推动,这背后都是对项目以及对社会的信心和信仰。
龚虹嘉对此有两个原则:第一,不做与民争利的事情;第二,不做与国有企业竞争的事情。那么剩下的事情是什么呢?是相对辛苦一些、离赚钱较远一些、前期铺垫较长一些的领域。他认为,帮助解决社会痛点问题的机会比比皆是,中国仍存在诸多的不平衡,既有繁华无比的上海,也有许多偏远山区,有大量的问题亟待解决。他们可以通过科技的力量、科技创新的融合,加大投入,形成闭环的投资和微环境改善,从而解决社会痛点,改善和改变社会。
“我们或许无法让那些生活已经很好的人变得更好,但我们完全有能力让那些生活不好的人过得更好一些,我相信这是可以做到的。”龚虹嘉说,在中国社会,这样的机会有很多,也可以从中找到回报。只要拓宽思维,打开视野,去思考一些事情,终究能够有所作为。
【点击阅读】2025天使投资大会 · 精彩回顾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