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腾讯联手押注,70后科学家携“酒店机器人第一股”冲刺IPO

阿里腾讯联手押注,70后科学家携“酒店机器人第一股”冲刺IPO
2025年03月27日 12:18 号外工作室

全球酒店机器人龙头要赴港冲刺IPO了!

全球酒店机器人龙头云迹科技的IPO历程堪称一部资本压力下的突围史。原计划登陆科创板的计划在2025年3月终止后,公司迅速转战港股,核心驱动力在于18.7亿元赎回负债的倒逼机制——根据补充协议,若18个月内未完成上市,投资者将恢复赎回权。

而公司选择港股IPO,也与港交所18C章特专科技规则高度契合,该规则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而云迹科技过去三年累计亏损8.15亿元(2022-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3.65亿、2.65亿、1.85亿)的财务表现,显然更适应港股市场的宽容机制。

1、创始人支涛:理工女的“破局者”基因

云迹科技的创始人支涛,现年53岁,是行业内少有的女性创始人及CEO。

她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学专业,理工科出身的她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并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从事机器人行业,也是因为从小对于机器人非常痴迷,在创立云迹科技前,她曾担任北京英维思科技的CEO,在传感器及自动化领域拥有十余年的经验,积累了丰富的工业机器人、室内定位导航等核心技术经验。

云迹科技早期锁定酒店用工痛点(人力成本占比超30%),以租赁模式(月租5000元/台)降低客户采购门槛,渗透率超头部酒店集团的70%。

并且,研发投入占比常年超40%,2022年达6776万元,推动核心算法迭代速度领先行业6-12个月。

为了让自己的产品能适合客户,云迹科技创始人支涛走访了前100家目标客户,制定了机器人服务客户时的喜闻话术,还不断地将产品进行优化。

到了2020年,酒店类客户对于机器人的需求不断扩大,大量订单纷至沓来。

短短几年的时间,云迹科技作为全球酒店机器人领域的绝对龙头,云迹科技以9%的全球市场份额稳居第一,覆盖万豪、洲际等超3万家酒店客户,2024年单日在线机器人峰值突破3.6万台,完成超5亿次服务。

并且,拥有的全自主闭循环学习系统,通过感知-决策-执行闭环实现AI能力迭代,支撑HDOS智能酒店操作系统减少90%重复工作量。在技术上不断创新,第三代UP系列机器人支持工具仓切换,单机服务效率提升300%。

如今,云迹科技已经成为行业标准制定者:主导26项标准,拥有979项专利(含389项发明专利),在导航算法、多机协作等领域形成技术闭环。

2、财报后面的结构失衡

根据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云迹科技营收从1.61亿增至2.45亿(CAGR 23.2%),净亏损从3.65亿收窄至1.85亿,经调整亏损从2.34亿降至0.28亿(CAGR -65.7%)。表面改善实则依赖成本控制:研发投入占比从42%降至23.4%,销售费用压缩17%。

其中,2024年营收同比激增68.6%至2.45亿元,毛利率提升至43.5%(2022年仅24.3%)。硬件成本占比从75.7%降至56.5%,得益于供应链优化和模块化设计(如第三代UP系列支持功能舱切换)。

然而,公司的业绩存在一个问题,收入结构单一风险加剧。酒店场景收入占比83%(2024年),2023年曾达95.1%。尽管拓展医疗、楼宇等场景,但非酒店收入占比仅17%,且医疗客户仅100家,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2024年机器人及功能套件收入占比77.2%(1.89亿元),其中第二代“格格”系列销量三年增长3.8倍(6358台)但均价下降22%至20,900元。AI数字化系统收入年增速45.5%,2024年达5,588万元,毛利率高达65.7%。

并且,在数据上,酒店业淡旺季直接影响营收,2023年Q4收入占比35%,而Q1仅18%,现金流稳定性存疑。

而且2022-2024年累计亏损8.15亿元,2024年末现金仅剩1.06亿元,此前冲刺科创板IPO,而科创板对盈利能力的严苛要求使其望而却步。

2024年净亏损率从226.6%降至75.6%,但调整后净亏损仍有2,756万元。经营性现金流2024年净流出1.02亿元,依赖资本输血维持研发投入(2022年研发费用率高达42%)。

3、巨头卡位与退出压力共振

在发展时期,公司层拿到阿里、腾讯等32家机构的8轮融资,总融资金额超12亿元。

但是,阿里、腾讯等32家股东自2021年后未获新融资,投资周期已超5年,急需二级市场退出通道。

毕竟,阿里、腾讯、启明创投等32家股东中,早期投资者(如沸点资本)已持股超10年,D轮投资者(阿里等)入股3年未退出。招股书披露,若上市失败,18.7亿元“赎回负债”需现金偿还,而2024年末账面现金仅1.06亿元,流动比率0.2(远低于安全值1.5),偿债压力倒逼上市。

在2021年D轮融资协议含上市对赌条款,若2026年底前未完成IPO,需按年利率8%回购股份,进一步加剧现金流压力。

这也是为什么云迹科技科创板失利后,立马冲刺港股IPO的原因。

此次,港股IPO云迹科技若成功上市,募资将用于技术升级(如具身智能机器人UP系列)、全球化扩张(已覆盖40余国)及多元化场景落地。但医疗场景需突破严格的准入壁垒,海外市场面临本土竞争对手(如韩国Bear Robotics)夹击。

尤其D轮估值40.8亿元(PS约16.6倍),高于行业平均PS 10-12倍,若上市后多元化不及预期,高估值难维系。

云迹科技的IPO不仅是服务机器人行业的里程碑,更是验证"硬件铺量-软件盈利"模式可行性的关键战役。在资本耐心与技术创新赛跑的过程中,支涛团队能否突破场景桎梏、实现技术-商业闭环,将决定这家酒店机器人龙头是成为行业整合者,还是沦为资本博弈的注脚。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