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科技悬赏100万征集“黑公关”线索,又是压制负面舆情的公关动作?
作者:《号外工作室》
2025年6月13日,追觅科技法务部发布声明,自2024年6月起,公司在多平台遭遇超万篇不实负面信息的恶意攻击,“断指计划”“对赌失败”等谣言甚嚣尘上。为揪出幕后黑手,追觅宣布悬赏1万至100万元征集“黑公关”线索与证据。这一举措,再次将企业与“黑公关”的对抗推至公众视野,据《号外工作室》统计,企业“黑公关”赏金已超3000万,效果如何?又有谁在揭榜,成为“黑公关”的赏金猎人呢?
图源:追觅法务部
近年来,为了打击“黑公关”,众多企业纷纷重金悬赏。比亚迪早在2021年就率先加入这场战斗,悬赏5万至100万元征集黑公关线索,2022年更是将奖励金额提升至5万至500万元。2025年2月19日,比亚迪新闻打假办宣布,对8位提供“黑公关”相关信息的人给予1万至10万元不等的奖励,其中1位提供重大价值证据的举报人获得了100万元重奖,成为少数成功揪出“黑公关”的案例。
此后,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广汽埃安等车企也相继上线网络举报中心,悬赏金额从5万元至200万元不等。进入2025年,蔚来、极氪、阿维塔等多家车企更是密集发布悬赏声明,赏金从1万至500万元不等,汽车行业打击“黑公关”的决心可见一斑。此外,科技企业如小米等也曾深受“黑公关”之害,并采取法律手段维权。
然而,尽管企业们开出的赏金累计已超3000万,但真正成功揭榜的案例却寥寥无几。除了比亚迪有部分举报人获得奖励外,其他企业大多仍在漫长的等待中。蔚来虽对部分提供线索者给予奖励,但距离彻底揭露背后的“黑公关”势力,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黑公关”自身来看,其作案手段愈发隐蔽和狡猾。他们利用自动化软件批量生成黑稿,通过复杂的网络分发链条,在各大平台迅速传播。这些黑稿往往伪装成普通用户的真实评价或爆料,让人难以分辨真假。
同时,为了躲避追踪,他们使用的账号大多是通过技术手段批量注册的虚假账号,这些账号分布在不同地区,IP地址频繁更换,给调查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再看这些悬赏声明,不可否认,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有压制负面舆情的作用。
当企业遭遇负面舆情时,发布悬赏声明可以向公众展示企业的强硬态度,表明企业对不实信息的零容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
声明还能塑造“受害者”形象,赢得公众同情,强化用户对品牌技术可靠性的信任,倒逼竞争对手收敛手段。
有业内人士称,此类声明多数为企业老板“冲冠一怒”,真正有多大效果,各企业公关部负责人最清楚。如果真有“黑公关”确凿证据,早就向公安机关报案了,又何必公开征集线索呢?说到底,还是为了压制负面舆情,震慑不法分子,纯属无奈之举。
企业与“黑公关”的这场较量,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利益和声誉,也关乎市场竞争的公平与正义。要真正遏制“黑公关”的猖獗,还需企业、监管部门、网络平台以及社会公众共同努力。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1102288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