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绝对控制》:隐私权是公民权还是特权?

电影《绝对控制》:隐私权是公民权还是特权?
2016年12月25日 10:43 赵占领

昨天去电影院看了一部刚刚上映的新科技犯罪大片《绝对控制》,由007系列中饰演邦德的布鲁斯南主演。

影片讲述了一个看似很简单的故事。

布鲁斯南扮演的Mike Regan拥有令人羡慕的一切:幸福的家庭、全智能控制下的顶级别墅、豪车,他的公司推出的手机应用软件相当于航空界的Uber,并在申请上市,进展顺利。

但是,这一切被公司的一个临时工IT技术男给完全改变了。Regan请技术男维修家里的网络时,技术男趁机控制了Regan的车及别墅的智能系统。自此以后,给家庭、工作带来便利的智能系统变成了偷窥、监控工具。在技术男追求Regan漂亮的女儿未果后,展开疯狂报复:他模拟Regan公司的服务器给美国证监会发邮件,因涉及恐吓内容,证监会暂停审核;他向Regan女儿的所有同学发送她洗澡的视频;他控制医生的邮箱给Regan妻子发邮件,说其乳腺检查结果为阳性;Regan开车去找技术男讨说法,技术男控制了Regan的刹车系统,导致发生车祸……

Regan为了改变被动局面,找到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编外人员帮其解决问题。该高手的核心策略就是“去智能化”:拆除了Regan家的智能系统,销毁了Regan一家在网络上的所有痕迹。最终,Regan付出惨重的代价后解决了问题。

走出电影院时,很多人都在说“好恐怖”。我想大家恐惧的不是犯罪本身,而是犯罪分子是利用智能设备轻而易举地掌握了我们所有的隐私。网上有宣传说这是一部科幻片,其实,这不是科幻,而是全球范围内已经发生且正在发生的事情,只是轻重程度有别而已。

技术男在影片中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隐私权不是公民权,而是特权。在美国这样高度重视隐私保护且法律比较完备的国家,隐私权竟然也是一种奢侈的权利。

现代社会,隐私对于人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关系你的财产安全,更关系到你的人身安全、人格尊严,所以绝大多数国家都通过立法保护隐私,将隐私权规定为公民享有的一种基本权利。我们国家2010年7月1日实施的侵权责任法,也首次将隐私权明确规定为公民享有的一项重要民事权利。可以说,在大多数国家,隐私权都是一项公民权。

但是,相比其他权利,隐私权的保护尤其困难。也许你可以说,不少人对于隐私本身就缺乏保护的意识,甚至不知道隐私为何物,更不知隐私的价值及泄露后的危害。但是,更多的情况下,隐私已经不完全在我们自己掌控的范围。我们大多数人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垃圾短信,不停接听各种各样的营销电话,源于我们的手机号码被不断倒卖;今天刚刚入住某家酒店,明天开房记录就被人在网上低价叫卖;刚刚发出的快递,快递单就几乎可以同步在网上被公开查询……这些信息的泄露并非我们自己所能控制和预防,很多时候,我们个人对隐私或者个人信息的保护似乎完全无能为力。

移动互联网时代,隐私的保护更加困难。我们的手机上安装的各种应用,不少都在偷偷地扫描我们的手机通信录、悄悄记录我们的地理位置信息、全面收集我们的年龄、性别、职业、习惯、爱好等各种各样的信息,可以说在互联网上我们几乎处于裸奔的状态,可怕的是我们对此可能毫不知情。

眼下,智能硬件正有望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由穿戴设备引领的智能硬件浪潮迅速席卷至互联网和传统制造行业。我们随身佩戴的手表、家里使用的家具家电、外出驾驶的汽车……都在逐渐实现智能化,万物互联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现实。但是,在智能硬件兴起之初,我们就发现,儿童佩戴的手表可能会被他人作为犯罪的工具,儿童的行踪被轻而易举地获取。影片中主人公Regan的惨痛经历不能不说是给了我们一个警醒。

所以,尽管法律赋予了我们隐私权,也规定了我们的个人信息受到保护,未经我们的同意,不得收集我们的个人信息,更不能擅自转让、出售,但是,国内外隐私或个人信息大规模泄露的事件层出不穷,作为一名长期专注于互联网领域的律师,我个人也曾接到大量的相关投诉,也曾代理过个人信息泄露的集体维权案件,我自己的切身体会,隐私权即使算不上是特权,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比较奢侈的权利。

其实,对隐私的保护,仅仅规定为公民权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针对通过高科技手段实施的违法甚至犯罪行为,我们需要的是更有力的技术措施去应对。否则,即使立法没有落在新技术后面太远,执法也会远远落后于新型违法犯罪。就像影片所讲述的那样,技术男可以用技术手段操控主人公Regan的汽车导致发生车祸,作为受害人的主人公Regan却无法证明这一切是他人所为,警方也没能找到存在谋杀的证据。同样,主人公Regan所聘请的美国国家安全局的高手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误导警方、嫁祸他人。所以,新技术既给隐私的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同时,隐私的保护又不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持。

“隐私权不是公民权,而是特权”,技术男口中的这句话看似一种调侃,却折射出一种令人尴尬的现状,隐私的保护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只有高度重视、共同面对、寻求有效解决之道,我们的隐私才可能有处安放,隐私权才不至于沦为一种特权。

作者简介:赵占领,知名IT与知识产权律师,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经济之声与法制日报特约评论员。长期关注和研究互联网法律、知识产权与投融资。微信公众号:创客法苑(chuangkefayuan)。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