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满足智力需求,“内容”满足情绪需求

知识满足智力需求,“内容”满足情绪需求
2017年03月28日 13:03 圆石头周璞

文 | 湖诌(微信号:huzhou555)

汇总了近期的思考,总结了关于内容分发的五个观点:

1、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说,精准下发是个伪需求

内容生产者骨子里只看传播效果,而不是精准度。很多专业作者整天诟病今日头条用户层次太低,但一旦自己文章被头条推荐到比较大的流量,作者照样会兴高采烈地到处晒数据以彰显自己的影响力,并选择性无视掉文章评论栏里的各种鸡同鸭讲。可见,内容生产者都是传教士心态,都希望能快速骗到傻X,希望能直接给笨蛋洗脑,而不是被对这个领域有点研究的人质疑与反问。

2、被投喂的信息永远都不是知识

眼下类似罗辑思维的“付费内容”的主流消费群体,倒回20年前,正是那些只能阅读书籍的目录、序言与书摘但又有装逼意愿的人。所以泛内容产业的火爆是件挺悲哀的事,这意味着长文阅读障碍者在增多,而且他们还成了主流。

好在,真正的知识都是高成本的,阅读障碍者终归只能被投喂一些零敲碎打的"资讯",去填补自己在社交场合的话题空白。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部分人与拥有深度阅读能力的人一直都处于两个层次。

3、满足用户情绪价值是内容的根本出发点

一个事件(譬如前不久“华为裁员34岁以上员工”)引爆了话题点,客观上就需要另一个侧面的案例(譬如“生二胎买学区房又失业”)来消化大众情绪。如果知识满足的是智力需求,内容满足的就是情绪需求。

所以从情绪维度出发的内容聚合APP,是否永远都会有前景呢?毕竟情绪是算法判断不了的内容,如果下个月即刻APP开始对话题进行情绪性优化,我一点都不吃惊。

4、算法无法推荐的内容,都没什么商业价值

正因为“投喂模式”的盛行,所以在算法得当的情况下,高度结构化的兴趣内容是不需要人工下发的。未来需要人工干预的内容仅剩时政、军事、社会类的硬新闻,这些内容涉及价值观判断,内容源少,时效性又强,算法较难介入。但正因为涉及价值观, 匹配广告有了难度,商业化难度就更大,像上周Youtube在SISI的宣传视频旁边配英国政府的广告就被网民怒喷了。

5、产品方悄咪咪收集的“用户数据”存在瓶颈

眼下的算法推荐远远称不上人工智能,它只是用户attention与内容里tag词的简单映射而已。单靠cookie等用户操作行为来制定attention其实不靠谱,因为永远滞后,很容易导致用户知道这个类别的信息自己之前关注过,但眼下推来的内容就是不爱看。所以单纯基于用户行为进行个性化内容下发,永远无法解决推荐场景与推荐频次的问题。

我坚持认为,"即刻"这个产品如果坚持下来会很值钱。因为即刻的内容颗粒度很小很细,且完全按照用户意愿进行push,满足时效性的同时也减少了信息骚扰,这种方式比今日头条的内容推荐流程要靠谱得多。可惜,今年所有拥有大流量的产品都在打今日头条,没人把即刻看成主要竞品。我想等各家产品的内容点击率数据到达瓶颈后,巨头们肯定会补课的,要么直接收购要么按人群买数据。

产品方悄咪咪拿的数据终归只是一部分,用户的主动订阅、点赞数据其实更有价值。即刻就是瞄准了这块做的内容分发,它比知乎更进了一步。知乎TMD当年要是不局限于做社区就好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