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事件舆情复盘:关于传播的三个底层规律

李佳琦事件舆情复盘:关于传播的三个底层规律
2023年09月15日 21:01 社会网络与数据挖掘

“Respect”

9月9日,知名主播李佳琦在直播中发表了一段不当言论,引发舆论争议。无疑问,这下半年最大的热点。截至目前,由一句话引发的舆情不断发酵扩散,大众情绪被持续引爆,超出绝大多数人的预料。因“口红一哥”而出圈的李佳琦,因何“翻车”?企业能从本次事件中获得什么启发?

01

言论一出,舆论热炒开启

据知微脉见,李佳琦在9号的直播中,在回应网友质疑时,李佳琦在解释完价格问题后补充说道:“有时候找找自己原因,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该言论随即引发争议,不少网友认为李佳琦“傲慢”“轻视消费者”。随后李佳琦三次回应。

从热搜来看,据知微舆论场 ,周期内,主流平台热搜总个数134,负面与中性话题居多。今日头条、百度、微博、抖音负面词条占比较高,内容主要为“道歉没抓到重点”“掉粉”“ 丢了基本盘”等。

据知微事见 ,截至14号,事件影响力指数已达85.1,高于98%的事件。

02

可以从事件中学到什么

从传播角度看,这场全民情绪是如何演变形成的?面对日渐复杂的舆论场,企业能从本次事件中获得什么启发?

主播也算公众人物,尤其是头部主播,一言一行易引发关注。此前,辛巴等主播因言论不当引发的直播事故也时有发生,但为什么这次影响如此之大、讨论的范围如此之广?

这里对应着三条底层的客观规律。

第一,在全民级舆论事件中,情绪大于逻辑,立场大于事实。

事件中被热议的眉笔,仅从克数换算出发,社交媒体上就演绎出了“每克比黄金贵”等广为流传的“梗”。实际情况是,李佳琦直播间这只眉笔买1赠2,相当于79元3只。

当“梗”能为广泛的情绪提供支撑时,没有人在意事实。这也是为什么,与立场贴合的内容天然会跑得更快。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几天李佳琦直播间和社交媒体平台上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画风。社交媒体上,批判李佳琦是“立场正确”;而另一边,直播间里粉丝照常买买买。这是因为,大部分粉丝全程参与了事件,了解前因后果,在他们的认知里,事实反而是大于情绪的。

其他社交媒体平台上也是如此。李佳琦的铁杆粉与非粉丝之间互相不理解——粉丝维护说,讲错了一句话,大家何至于山呼海啸般,甚至要一棒子打死?非粉丝则说,你们为一个既得利益者这样辩护,图啥?还是那句话,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第二,在当下的传播环境里,社交媒体的应用会成百上千倍地放大公众情绪。

设想一下,如果你是某社交媒体平台的热点运营人员,你会放过李佳琦这个热点吗?对于一个“立场正确”且不敏感的热点,社交媒体很乐于跟进热点。

此前,也有网传截图爆料,在某微博运营群,运营人员鼓励博主带“李佳琦“的争议性话题创作,称将有官方流量扶持,“直接返链到群里,可有5-15w的保底曝光”“优质内容给4-12h粉条”。

图源:抖音截图

第三,从人性的角度讲,“既得利益者”的道歉很难奏效。

在事件发生后,李佳琦第一时间在微博和直播间道歉了。但是为什么李佳琦的道歉在大家看来不奏效?从其表现来看,也不能说他不真诚。他不再是当年那个“打工人”,收入与普通人相比是悬殊的。

在这种情况下,公众看待他的道歉时可能戴上有色眼镜:你是不是在为你的身价而道歉?是不是为了继续赚更多钱而道歉?

很多人拿李佳琦道歉后继续直播来质疑诚意,认为其卖货的心思过于赤裸。其实这不只是一场直播,背后还有众多员工和为此准备良久的商家们,想要喊停没有那么容易。

复盘这次事件,情绪远大于事实,当情绪过去,事件也会逐渐平息。

而对企业来说,能从中学到什么呢?如今传播内容日渐碎片化,舆论环境也越来越复杂,舆论风险远远高于过往。企业需要提高重视度和敏感度,尽量避免踩中公众情绪的不当发言及动作。

封面图源:李佳琦直播间截图;李佳琦微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