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轨道交通国际市场动态
编译&修改自rollingstock agency
特朗普第二轮任期实施的高关税政策将波及所有经济领域,轨道交通车辆市场亦不例外。这项政策将对美国铁路货车和客车制造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其中客车制造板块多为新兴市场参与者。不过,当前美国该领域的发展仍主要依赖于铁路"复兴"时期确立的政府支持体系,关税政策的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铁路货运机车车辆板块
新关税对货车制造业构成显著风险——目前服务北美市场的生产基地超半数位于墨西哥。行业巨头Greenbrier、Trinity Rail和FreightCar America为降低成本,均在2000至2020年间将产能转移至墨国。

无论选择缴纳关税进口铁路货车,还是将生产迁回人力成本更高的美国本土,都将推高产品价格。鉴于美国经济对货车价格敏感度高,且铁路承担大量货运任务,政府已着手制定税收抵免政策,鼓励运营商采购本土制造货车。长期来看,稳定的货运车辆需求将促使制造商逐步回迁产能。
本土货运机车制造由Wabtec和卡特彼勒旗下Progress Rail形成双头垄断格局,其他企业主要从事机车翻新业务。该领域本土化程度历来较高,受关税冲击较小。
铁路客运车辆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板块
该领域几乎全由欧亚企业主导,本土企业Brookville仅具备小批量有轨电车生产能力。
阿尔斯通通过2021年收购庞巴迪运输成为行业巨头,其纽约州Hornell工厂因Avelia Liberty列车大单、"购买美国货"合规性及较高本土化率而具备抗风险能力。但原庞巴迪加拿大基地因依赖加拿大供应链,在新关税政策下将处于劣势。

西门子位于加州萨克拉门托的工厂自1980年代运营至今,拥有成熟本土供应链,受关税影响有限。
瑞士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Stadler处境较为脆弱,其犹他州盐湖城组装厂依赖瑞士进口部件(适用31%关税),近期获得的动车组、地铁及有轨电车订单成本恐大幅攀升。
西班牙CAF、日本川崎重工/日立及韩国现代Rotem同样面临供应链风险。这些企业虽在美设组装厂,但核心部件仍依赖母国供应,本土供应商体系尚在建设中。

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在美国市场项目&订单面临高风险
自2020年美国以网络安全为由禁止政府采购中国企业轨道交通车辆以来,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企业中车在美国市场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目前,中车在美国的业务主要依赖于2020年联邦禁令生效前签订的几份合同。其中,为马萨诸塞湾交通管理局(MBTA)制造404节波士顿地铁车辆的合同备受关注(285辆+增购120辆)。该项目遭遇了严重的延误和一系列质量问题,MBTA曾在多个场合对中车的表现表示失望和担忧,包括电气零部件故障、辅助电池问题、制动系统部件和可靠性缺陷等,导致车辆返厂、交付时间大幅推迟,预计完全交付可能需要等到2025-2027年,并且该合同面临被终止的风险。
与此同时,为芝加哥交通管理局(CTA)制造的共计846节车厢合同(包括基础订单及增购选项)中,基础订单部分的交付相对波士顿项目进展较为顺利。但受美国政府的采购限制及目前中国轨道交通企业在美环境影响,CTA利用联邦资金执行后续增购车辆选项的可能性极低。
此外,中车价值1.375亿美元的宾夕法尼亚州东南地区交通局 (SEPTA)费城列车合同已于2024年初被终止。SEPTA终止合同的原因是中车项目延误严重,未能交付任何车辆。
美国对部分进口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也推高了中车美国本地工厂的生产成本,这可能导致其在美执行合同的盈利能力下降。叠加当前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紧张以及持续存在的所谓国家安全担忧,中车在美业务面临着现有合同可能被取消和未来市场准入受限的双重挑战。行业分析普遍认为,除非美国的政策环境发生重大转变,否则中国中车在美国公共交通市场的长期发展前景将持续面临严峻挑战。
美国联邦对铁路和城市交通支持政策存变数
2021年拜登政府通过《基础设施投资与就业法案》,其中1050亿美元定向支持铁路及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包括高铁项目车辆采购。这笔资金正推动美国铁路"复兴",并利用"购买美国货"(Buy American)吸引欧亚轨道交通制造企业加大在美投资。
特朗普曾于2021年质疑该资金规模,如今更主张重新审定拨款。加州高铁项目联邦资金冻结已首当其冲,而Brightline 欧盟进口西门子原型车将因关税大幅增加成本,项目前景堪忧。拟采用日本新干线技术的德州高铁项目数千万补贴也被取消,转为完全私营企业投资,项目想获实质性推进可能遥遥无期。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