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创新:通用技术战投东软医疗,打造“医疗设备国家队”

创新的创新:通用技术战投东软医疗,打造“医疗设备国家队”
2024年08月13日 19:09 侯继勇

刘积仁常说一句话:“一个人不怕在黑暗中前行,怕的是前面没有灯光,只要知道前面有个亮光,即使笨拙费力地前行,你也不会觉得累,并且到达终点。”

刘积仁与他创立的东软在医疗健康领域不知疲倦地前行了三十多年,并构建了覆盖医疗保障、智慧医疗卫生、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医疗设备制造、云医院、健康与医疗教育六位一体的东软大健康联盟,包含东软集团、东软医疗、东软智能医疗科技研究院、望海康信、东软熙康、融盛保险、东软汉枫等成员。旅途路漫漫,有风雨,有惊喜。前不久,东软医疗收获了一份惊喜:央企通用技术集团战略投资东软医疗。

双方暂未公布投资金额,此次战略投资后,通用技术集团将成为东软医疗的第一大股东。

通用技术集团是床位数量领先的央企医疗集团,东软医疗作为一家优秀的本土创业公司,是国产医疗影像设备的佼佼者。资源优势互补,两者的战略合作被外界看作是“强强联合”,一起打造中国的“数字医疗国家队”。

除了通用技术集团外,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跟投。

从创新的角度看,通用技术与东软医疗联姻具有样本意义:传统的技术创新模式是封闭的、自上而下的、集中决策的创新,未来的创新是开放的、由下而上自发的、多方参与协同的创新。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副院长黄亚生在《创新的创新》一书中将“开放的、由下而上自发的、多方参与协同的创新”称为“创新的创新”,“创新的创新”是技术创新与社会创新集成,与以前纯粹的技术创新不一样。

协同参与打造中国的“数字医疗国家队”不只有通用技术、东软医疗,还有医院、社保、政府机构,通用技术和东软医疗是资源整合与协同统筹的关键连接点,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创新,更是集成了“社会创新”的“创新的创新”。

未来,东软医疗会独立上市,是一家自主经营的独立的公司。用《创新的创新》的观点表达:通用技术与东软医疗打造了一个开放性的,多方积极参与协同的创新系统。

1

强强联手:两个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

东软三十多年的历史有三条并行的叙事线,每个阶段侧重点不同,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中国制造的崛起,科技强国的梦想,与国家的进步同频共振,“科技强国”将是未来的叙事重点,更需要接受“社会创新”的“创新的创新”。

东软第一条主要叙事线是中国软件产业发展,产品策略是“以软件为核心”,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让东软享受到了中国信息化建设的30年的红利,未来还会持续,成为中国国内第一家上市的软件企业,东软走得很稳。

另外一条叙事线是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利用在软件方面积累的创新能力进入健康医疗设备制造领域,2003年中国加入WTO,东软加快了这方面的步伐,除了帮助国家实现部分国产替代,一切产品已经全球销售。

在医疗设备制造领域,东软最先进入的是CT。在创立之初,没有人相信东软能够把这个事做成。面对GPS(GE、Philip、Siemens)这样的国际巨头,那时候的东软可谓微不足道。

1997年东软推出国产首台CT,1998年东软医疗成立,接着又在DR等领域实现了多个“零突破”,目前主要致力于大型医疗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包括CT、MRI、DSA、PET/CT、RT、X光机、超声设备等。

东软医疗在与巨头赛跑的过程中磕磕绊绊地成长。就像古希腊神话中的安泰俄斯,总能到大地母亲那里获得力量,东软医疗基于本土市场需求进行创新,逐步追上了国际巨头。

2014年,东软医疗完成了A轮融资,获得了弘毅投资和高盛集团等投资机构达16亿元的投资。

今年7月东软数字医疗展览馆落成,笔者走访参观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专门介绍了光子CT,由东软医疗自主研发的国产光子计数CT已经获得革命性进展,首幅人体影像成功出图。在数字医疗设备领域,东软医疗与国际同行的竞争正在从“并跑”变为“领跑”。

除了光子CT外,还有包括MRI、PET/CT、X光机、超声设备在内的各种新品系列,在这些领域,东软医疗均已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与国际巨头“并跑”。这些产品顺利上市,离不开上一轮的融资。

与2C互联网的投资相比,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特点是投入时间长、风险大,没有七年到八年的话,根本看不到成功的可能,愿意投资这个领域的机构,就要坚持对这个行业长期坚守,属于耐心资本。

此轮东软医疗融资过程中,找上门来的机构很多。通用技术的独特之处是,国家希望央企能够承担国家大健康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健康医疗养老事业是国家给予通用集团的使命。

东软医疗选择与通用技术合作,是强强联手,更是两个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

2

经度之战,“创新的创新”推动技术创新

包括CT、MRI、X光机、超声设备等医疗设备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涉及人民健康,也涉及数据安全,过去央企、国企参与很少。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位列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首位。越来越多的中央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产学研融合和协同创新,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未来央企将承担越来越多的创新任务。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通用技术集团一直致力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其三大主业——先进制造与技术服务、医药医疗健康、贸易与工程服务——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通用技术是第一个进入到大型医疗设备的制造领域的央企。近年来,通用技术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健康战略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号召,充分发挥其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产业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健康服务。

央企积极参与创新,代表我国的创业创新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过去二十年,互联网走向大众,比特创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娱乐以及购物的方式;人工智能时代,创新从比特回归原子,深入改造传统商业和社会,创新将在更大范围内展开。

比特创新时代,创新在企业这样封闭的组织内王成,“比特+原子”创新时代,社会成员广泛参与创新,会形成一种公开透明、自下而上、分权决策的创新组织范式。黄亚生将这种创新组织范式称为社会创新。

社会创新是对如何创新的创新,是区别于传统自上而下、相对封闭、保守的创新模式的新范式。社会创新并非新生事物,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初欧洲的“经度之战”。

远洋航行的纬度定位问题比较容易,但经度定位问题则比较困难,并且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古代的航海只能沿着海岸线走,否则等待船员的就是死亡。

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壮举在欧洲引发了一股航海热,可随之而来的却是灾难:大批船只因为测不出自己的准确位置而迷失于大海中。为此,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国家都设立了“经度奖金”,鼓励人们发明准确测量精度的仪器。

参与“经度之战”的包括多方力量,有代表正统科学研究的最高权威“经度委员会”,有世界各国在天文学、数学以及制图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们,有代表民间智慧与研究成果的工匠师,有公开、公平和公正的政府。

黄亚生说,经度之战可谓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社会创新,社会创新模式带动了全社会的力量与智慧,以更加有效的方式迎接着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过去四十年,技术创新主要由更市场化的民营公司完成,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软件、能源、芯片等行业,央企的资源配置能力,政府的政策引导将会放大这些市场化的民营公司的创新能力。

通用技术集团与东软医疗的合作不是单纯的财务投资,更是在“比特+原子”创新时代,一次“创新的创新”的实践,未来这种实践会在更多领域展开。

在创新领域有一个大致的分野,一般产品创新由企业封闭完成,基础设施升级、基础研发创新都是由社会创新完成,也即是由“创新的创新”完成,健康医疗属于社会基础设施升级,更适合“创新的创新”。

3

乘风破浪:让医疗覆盖每一个末端

通用技术集团成立于1998年,是由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其主营业务分为先进制造与技术服务、医药医疗健康、贸易与工程服务三大板块。与国药集团、华润集团并称为央企“医药三巨头”。

三大央企在医疗领域的布局各有侧重,通用技术集团的主要业务集中在医院管理领域,近几年通过收购和整合资源,不断扩大其医疗版图。例如,2020年收购了国家电网的医疗机构,2021年又将航天医疗健康科技集团纳入麾下。

通用技术集团的官网资料显示,其目前拥有医疗机构403家,分布于全国27个省市,开放床位数5.2万张,是床位数量领先、网络覆盖全、全产业链特征明显的央企医疗集团。未来,通用还将拥有更多医院。

在医疗设备领域,东软医疗是医疗设备提供商,医院是采购方,供给匹配需求,两者的合作是直接的。在全球化方面,东软医疗的设备也可以通过通用技术集团的影响力和渠道进入更多的国家和机构。

未来医疗是信息化、数字化,通用技术集团与东软集团合作的想象空间很大。除了医疗设备外,双方在健康医疗、健康城市、养老等方面都有部署,可以资源互补,实现优化配置。

熙康云医院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在浙江、河南两个省实现了全省覆盖,重庆、南宁、沈阳等城市也实现了全域覆盖,与去年同期相比营收实现了200%的增长,覆盖人口大约1.8亿,未来的目标是覆盖中国的30%~40%的人口。

望海康信为医院提供精细化管理,在100家医院里面,70%的医院采用了系统。

在医疗大数据的价值化方面,在医保领域有3万多家医疗机构接入了东软的平台,医保不止连接医院控费。医保跟药店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药店可以直接用医保支付,"医疗大数据的价值化”的关键是数据完备性,东软的大数据越来越全。

东软还为客户提供“AI的智能体”,会提供更多的数字医生,植入东软所有的软件,实现人工智能交付,提高医院的效率,改变病人的体验。

东软结合通用大模型,在专有大模型的基础上构造“专门面向医学的模型”,建立专病库。2024年东软计划面向更多的病种,面向更多种疾病,帮助医院开展业务。

对于通用技术集团来说,发展健康医疗装备,完成在健康医疗领域的使命,东软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在市场上,像东软医疗这种标的并不多,可以承担任务,可供选择目标并不多。

对于双方合作的未来,可以期待的是:让中国的医疗走向末端。各个村、县大病不出村,不出县,仅靠医生,专家是不可能实现的。人工智能和数据提供了这方面的能力,设备智能化,更多的专科数字医生可以帮助医疗服务能力完成更大范围的覆盖。

另一个期待在养老方面,预计中国到2050年有4亿老年人超过65岁,是全世界最老年化的国家,这是需要消费医疗资源最多的人群。这跟东软的医疗设备、医疗信息化,医保控费,精准治疗是结合起来的。

为了上述目标,已经努力了三十年,因缘际会,东软和通用技术走到一起,是“乘风破浪”,加快了各自理想目标的实现。

4

创新的创新:打造一支“医疗装备国家队”

融资跟谈恋爱差不多,关键是投缘。东软医疗与通用技术集团的合作为时173天,对于央企来说这样的投资速度算得上“闪婚”。

“闪婚”是有原因的,原因就是医疗基础设施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基于人工智能,信息化技术,中国要建设全球最先进最完善的医疗基础设施,这就是从产业的角度考虑,也是从安全角度考虑。

未来一个全球性大国没有自主的医疗装备,没有自主的医疗信息系统,没有提供先进医疗服务的能力,一定会被“卡脖子”。跟芯片“卡脖子”一样,没有芯片很可怕,病人看不了病,病人数据泄露更可怕。

未来东软医疗会独立上市,是一家自主经营的独立的公司,保证公司未来在市场上的独立性和活力。用《创新的创新》的观点表达:东软医疗与通用技术打造的是一个开放性的,多方积极参与协同的创新系统。

“创新的创新”是手段,目的是打造一支“医疗装备国家队”,在今天的国际博弈中,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面临的机遇,这样的机遇前所未有。

这是通用技术与东软在战略上的一致性:东软医疗的设备要在未来成为国家基础力量的一部分,成为大国重器,成为通用技术旗下的核心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

通用技术此轮投资未来很可能用于新产品研发,例如光子CT、高端磁共振、PET/CT、医学影像的智能诊断以及MDaaS平台解决方案等。

PET/CT作为当前最尖端的医学影像设备之一,因其技术密集、研发难度大,被称作高端医疗装备“皇冠上的明珠”。东软医疗PET/CT的加速齿轮始于2012年,历经10余年研发攻关,推出了全球时间分辨率最高的180皮秒级全数字化PET/CT。

东软医疗稳坐国产CT “头把交椅”,如今东软医疗向全球110余个国家提供产品和服务,历史装机量达47000余台,覆盖13000家客户,每一天都生产大量的影像数据,MDaaS就是一个基于影像数据提供服务的平台。

MDaaS服务的对象包括患者、医疗服务机构、政府、研究合作伙伴、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等,基于AI能力,为他们赋能,比如AI智能体,就可以作为专科医生,服务更下沉的小城市,甚至农村。

医疗设备就像家电、手机、汽车一样,中国企业最终会站在全球的最前列,人工智能时代医疗设备就跟新能源汽车一样,将对国外厂商实现弯道超车。

刘积仁表示:东软从做CT的第一天开始,我从创业的第一天开始,就曾经说过,我们最后留下来的一切都是要服务于社会的,为社会的发展来展现我们的技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