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是什么?秦朔演讲揭开本质

新消费是什么?秦朔演讲揭开本质
2025年04月23日 22:45 南风窗

2025年4月19日,“破局与焕新:新消费进化论——2025南风窗财经NEXT大会”如期举行,本次大会同时象征着南风窗创刊40周年系列活动的启动。

活动现场,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秦朔朋友圈创始人、原南风窗总编辑秦朔发表主题演讲《新消费:从1.0到2.0》。一直以来,秦朔奔走于全国,甚至是世界各地,深度调研各个商业体,观察到了一些商业真相,也探寻出了大道至简的消费规律。

演讲全文如下: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来到我工作的第一站——南风窗,在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跟大家做一些小小的汇报。

我是在1990年到广州来工作的。广州是中国的千年商都,从来没有中断过的一个商业枢纽。

这座城市过去这么多年有许多消费风向标,比如宝洁、玛氏箭牌,还有中国最早的直销品牌雅芳,然后像日化类的立白、蓝月亮,服装类的比音勒芬、UR、SHEIN、唯品会,场景类的像长隆、正佳,还有太古,包括王老吉这一类的也很多,而且也做得非常潮。

广州也是中国极为重要的电商之都。这不仅是因为有唯品会,还有跨境电商的重要平台吸引,微信的电商也已经是名列前茅了。我觉得广州改革开放以来的消费的流变史,事实上具有全国潮头、领先的意义。到今天为止,它还是有非常多的亮点,值得我们去总结。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新消费:从1.0到2.0》。

最早在完美日记做调研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当时完美日记的总裁跟我讲,过去的人做消费,首先是做调研,然后生产产品、广告、分销、渠道建设。但是当他们这个创业团队要做新消费的时候,首先想的是,这些以线下基础设施思路为主导的想法,可能没有那么重要。

他们想的是,中国今天非常多的消费基础设施是在云端的,比如说获客,要充分利用小红书和微信。那么做产品的时候,也不一定非要研发一个什么样的产品,而是通过对用户的了解,让供应链反向去配合。

所以他做新消费的第一件事情是技术。不一定是自己做一个APP,因为独立型的企业端APP的容纳率是极低的,大家都适合平台,所以如何跟平台去合作、开展营销非常重要。

那次聊完以后,对我有很多的触动,当然后来我也去看了更多这类的企业。所以我认为的1.0新消费,就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把新技术、新场景、新时代,结合在一起。

青山资本在一个研究里讲,今天的新消费场景是这样的:一个初中生想做蛋糕,会先浏览相关的博主,然后上传视频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引发关注、转发、评论、点赞、涨粉,然后与理解自己的人精准适配交流,最后他也可能成为一个制作蛋糕的Kol。

新技术、新消费场景,无处不在,再加上新的人群,这是我认为的中国新消费的发端。

“破局与焕新:新消费进化论——2025南风窗财经NEXT大会”现场

同时我觉得新消费从更广义来讲,它也是一种创新消费。我们刚才讲到了很多隶属广州的品牌,比如王老吉就不是新消费吗?其实他们也做了很多的创新。还有宝洁,它也有很多的创意。他们也是与时俱进的,根据这个时代新的特质和技术方法来做消费。

我举一个耐克的例子,耐克当时把一款运动鞋底放大了100倍,在马尼拉建了一个运动场,你穿着带有传感器的鞋,穿着它跑的时候,就变成了一个带有物联网属性的场景。你可以APP上选择跟谁比赛,比如说跟博尔特比赛,博尔特就会出现在周围的大屏上,你会看到他比你跑得多么快。

它把技术、互动性都结合在一起,又跟它的品牌和产品也高度相关。

再比如可口可乐是一个特别老的牌子,但是它会和泡泡玛特旗下的Molly合作,也会推出starlight这样的星空概念,让年轻人觉得还是非常潮。

这一类与时俱进的营销创新、消费创新,我认为它也是新消费。在2016—2019年,整个新消费达到了一个高潮。当时的投资人说,所有的消费都值得重新做一遍。还有人说,新消费是未来5~10年,中国唯一具有确定性的赛道,于是各个领域的新消费品牌都非常多。

但是到了最近几年,人们会发现,很多新消费品牌都是昙花一现,问题来了,当年那么笃定的品牌,为什么那么多都不见了?

我认为可能有这样一些原因,比如说线上的流量成本越来越高,而且流量经营越来越卖点化、促销化,所以消费者忠诚度是不够的,还有单单靠线上也不行。

很多新消费品牌都是在做线下的时候,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如果能够解决得比较好,像元气森林可能慢慢过关,但如果有一些解决得不好,可能就陷在线下了。因为线下的获客、支付、物流、库存、退货,包括供销、经销商管理都极其复杂。

同时网上过于卖点化的时候,也出现了大量的短期爆火,但退货率高企。比如有国际化妆品公司就跟我讲,请某某网红卖他们的唇膏,给了很低的价格。很多人一冲动买10支,第二天就退8支。有一些企业就会觉得,品牌受到了伤害。

而且我们也看到有相当多新消费品牌红了以后,也是双刃剑。一旦有问题曝到网上,你有多红,到时候反噬就有多厉害。还有很多互联网平台,既有帮助新消费品牌加速的一面,但同时也有跟你博弈的一面。

所以大家看了三四年以后发现,原来这个行当里最后胜出的还是那些很强的、有底蕴的跨国品牌、经典品牌。他们也在加快数字化社交化转型,因此对新潮品牌有很强大的阻击作用。

在这个时候,网红很容易打造,但是品牌很难。品牌背后是一个系统,是长周期的规律。这一波不行了,并不是说大家不消费了。在中国这一土壤,我们14亿人的人间烟火的土壤里,是非常有想象力的。而且我们也会看到,今天很多全球品牌,爱马仕、路易威登、百威、可口可乐、香奈儿、苹果,他们的时间都非常长,即便是苹果明年都创立50年了,更不用说那些百年品牌。

而且就算是宏观经济不是那么强劲的时候,其实也能诞生很伟大的消费品牌。比如说优衣库跟无印良品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诞生的,它诞生不久就遇到了日本的泡沫经济的解体,所以长期看新消费,它一定会是一个方向。

消费不会停止,但是对于值得购买的原因,它在发生一些变化,有新的定义,所以我觉得现在我们要进入一个我提出的新消费2.0时代,那么新消费2.0时代的最大特征,我觉得要为消费者创造真正的wow moment。

要从靠卖点去改变消费者的认知,慢慢转向为基于对消费者的深度洞察,去创造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价值,让消费者信任这种产品和服务带来的真实价值。

那么在这个时候,有一些新的逻辑在发生变化,比如一切都要基于基本面,比如好产品才是硬道理,比如要从流量为王到品牌制胜,比如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建设,比如说我们要追求极致,要追求长期主义,只有这些因素跟1.0时代相结合,才能够真正胜出。

去年去泡泡玛特调研的时候,讲到产品品质的要求,他们的供应链端基本上都是那些生产迪士尼和乐高玩具的东莞厂,这些厂会细到什么地步?比如他们跟可口可乐合作的一款产品,要求吸管里面不能有污染、不能有伤害、材质要好,还要极其的细。其实全世界可能除了在东莞,你都很难找到更好的厂。这种产品的精致、标准化的要求非常高。这样你才能真正做到不是靠一时诱惑消费者,而是能够真正赢得消费者。

所以这里我简单举几个例子,做“柿柿如意”的思念食品是我老家的一个企业,所以我跟他们是有过交流。

今天的(食品)消费者首先要求你得好吃,但这只是必备条件,500多个sku,究竟主推哪个呢?可能要先去找到一些博主拍片,看看哪款产品吸金率高、转发率高。

思念主推的产品为什么选了“柿柿如意”?因为今天的年轻消费者,喜欢浏览灵隐寺,北京的雍和宫,包括关心手串,小学生都戴手串,很追求好运,“选择上香”的情况很多。

去传播“柿柿如意”时,就需要很多的KOL把这些概念传递出去,最后还要很好地参与,面对不同的人要有创新,同样是一个汤圆,要做出更多的做法,层层破圈。

比如不会下汤圆、把汤圆煮烂的情况,在传统看来都是问题,但是在一个新消费的场景里面,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因为大家会去分享怎么能够把它下好,这时候就会出现很多的攻略、秘籍。

秦朔以“柿柿如意”汤圆为例阐释用户参与对于品牌营销的价值

今天的消费者,要的确确实实比以前更多了,不仅仅是实用性,它又要好吃、好看、好用,还要好参与,一旦这个逻辑链条打通了以后,对品牌很有好处。

因为从消费者大量的意见里面,你会知道未来新品开发,在哪些方面会有新的逻辑,这也是小红书非常独特的一种价值。

在第一财经的时候,我们每一年都在做增长力的白皮书,确确实实我们看到了消费的降级,平替的经济,临期的经济低价战,但是你也会看到人群分化。像泡泡玛特、老铺黄金,就是非常地火爆,特别是老铺,排队有的时候要排几个小时,而且它不是按照金价来定价,大概是金价要乘以2.5,因为它独特的古法工艺,就像奢侈品一样去打造,这些现象级的商业事件都在发生。

所以回到最后,就是新消费2.0时代如何能够常青?我觉得一定要坚持顾客导向。

像丽思卡尔顿,为了提升服务价值,有个2000美元的授权额度,就是在需要及时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时候,可以先使用再报批。比如有一对新婚夫妇在沙滩上玩,结婚戒指丢了,那4个酒店员工就用自己的额度买了4套金属探测器,一整晚在沙滩上地毯式搜索,等到第二天早晨,他们这对夫妇去用早餐的时候,戒指就放在桌上。这就是真正站在消费者立场去解决问题,去创造价值。

小米最近是有一些风波,但是我觉得小米的雷总,应该说是在我们中国企业家里真真正正跟消费者做朋友的一个典范。他并不是一个上帝,而是一个真正的朋友,愿意从产品研发过程中就开始听取你的意见,我觉得这样才是新营销。

安踏也是这些年大家特别关注的一个企业,它提出来要回到好的商品,有好的商品以后,再讲关于商品的故事,这样企业的增长动力才能够场景化。

当然我们也看到过去的新消费1.0时代有一些垮了,或者说受到了很大挫折,但是它改进以后又起来了。

很典型的就是三只松鼠,我去芜湖的时候去过这家公司,以前它特别火,这几年下来了,但是在2024年它又起来了,收入增长差不多50%,利润增长差不多85%,为什么?

比如说它高端性价比的定位。因为量贩品牌、各种零食是越来越便宜,那么它把价格打上来的时候,就要保持高质量,要优化供应链,通过达人内容来实现爆款,开拓更多的品类。他们做了更多的子品类、子品牌,发展新的电商,去年三只松鼠的营收是106亿,抖音贡献了21.9亿,大概淘系天猫是18、19亿的样子,这样的一些渠道就起来了。

然后供应链则是一品一链,围绕核心品类来打造专属的供应链,从原材料到加工要完全地掌控,最后包括主要销售区域设前置仓,让工厂成品直接从当地的仓库就发到了经销商或者电商的客户那里。它是一个系统的、全面地改变,所以它又复苏了。

沃尔玛也很典型,这一类的门店非常难做,但他们去年在昆明开始探索新一代的门店,就是用16个区块来覆盖日常消费场景,跟以前都不一样了。完全是基于场景,生鲜、户外、宠物都是,根据场景的关联来做交叉陈列,比如说去污渍的滚珠,它可能是放在火锅食材区里的,他回到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场景。以及怎么和源头工厂合作,线上线下配送怎么去解决?

所以说有挑战不怕,一定会有应对得很好的方法。

我去年也去过德基广场,他们在中国销售额是数一数二的。厕所都成为网红,很多人到德基是先要去逛厕所。

它有一个2000万的网红厕所,因为做得太惊艳了,有一些奢侈品品牌会在厕所里面搞新品发布会。此外每一层楼要整改一个厕所,当时他们吴总带着我看,每个厕所都极有创意。

还有8楼专门搞了一个美术馆,花很多的精力,400多位工作人员,100多名专家,两年多时间,把金陵图上的533个人物,90个动物,40多家店铺,环美术馆一周做了数字化。你进去以后领一个手环,在里面走到若干个特定的地方,就突然爆发礼花,非常旺。

德基广场艺术博物馆的“金陵图数字艺术展” / 图源:德基艺术博物馆

换句话说,它是跳出商业做商业,所以德基的人流量,大部分是南京以外来的。

我去许昌的时候去了胖东来天使城店,日常停车70%多是许昌地区以外的,周末81%是许昌以外的,所以你想想看,他可以做到这样一个地步,一定是有原因的,对吧? 

我觉得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真正的创新消费,因为它里面确实有很多的玩法非常有意思。比如有个例子,小朋友在电竞馆去夹玩具,一直夹不到,很沮丧,你拉一个铃,就有人过来帮你夹到。

所以我刚才讲了一句话,就是真正站在顾客的立场,以顾客为导向,永远没有错,让顾客满意、放心、传播口碑,获客成本自然也大大降低。

所以最后的一个结论,这些年我在观察调研新消费的过程里,我的一个看法就是,过去都是讲物,现在要回到人,以人为本,不断进行价值的创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地价值创新,我认为这个就是真正的新消费。

-END-

演讲人 | 秦朔

整理 | 敬月光

编辑 | 张旦珺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