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金融数字化共识,以韧性应万变

凝聚金融数字化共识,以韧性应万变
2024年06月07日 17:45 科技正能量

韧性,指的是一种根据环境变化,能够灵活适应或者及时调整的能力。也既是说,越是变化万千的时代,越需要以韧性应万变。

布莱特·金在《Bank 4.0》书中提到了金融业的未来形态,即Bank 4.0会让金融服务渗透至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的金融服务背后,则是稳健的、庞大的数字化基础设施。

过去十年,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再到今天的人工智能,无数个热点的新兴技术不停的轮转,催生了各种创新的金融服务模式,为金融企业的IT架构和基础设施能力不断带来新的压力,也由此诞生了基础设施韧性的概念。

近年来,国内外的金融机构因为基础设施韧性不足,导致的业务中断事件也时有发生。正因为如此,构建韧性基础设施逐渐成为了全球金融业的共识。

01

基础设施韧性重塑已迫在眉睫

金融一直是数字化转型的标杆行业,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新业态的发展,金融机构逐步推动核心系统升级,云和AI等技术成新的关键动力,金融系统架构开始向云化和互联网化转型。

这个趋势带来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基础设施“数量级”的攀升,更多的计算、存储、网络,基础设施的几何式增长,既增加了系统安全的风险,也带来了巨大的运维难题。尤其是AI和大模型技术快速融入金融服务,对金融基础设施的稳健性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的挑战。

如华为数字金融军团CEO曹冲所说,“金融行业正处于四期共存的发展形态,整体处于信息化末期、移动化成熟期、生态化成长期、智能化探索期。从技术的角度,新老挑战并存。技术负债尚未解决,生成式 AI 等技术又接踵而至。”

很明显,金融行业正处在数字化向智能化发展的变革期,金融的业务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已有80多个国家央行构建了实时支付系统,数字支付高速增长。印尼QRIS数字支付业务增速暴增,两年翻了7倍;巴西PIX发布三年以来,数字支付已超过卡支付……

业务的转型,为金融系统造成了超乎想象的压力,交易波峰是日常交易量上百倍,但同时业务中断和网络攻击却频繁发生。公开的信息显示:在2023年,非洲、拉美、亚太等的确的很多顶级银行均出现过超24小时的业务中断,这说明金融基础设施韧性的构建,已是迫在眉睫。

曹冲指出,“随着IT系统走向云原生和AI,这也导致系统更加复杂,运维难度激增。如何确保客户体验、业务连续、安全、高效运维,都是金融面临的挑战。因此我们认为,在这个时代韧性无比重要,韧性必须被重塑。”

的确,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金融基础设施的韧性已经成为行业共识。韧性基础设施对于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防范金融风险、支持金融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十四五”规划当中,就特别提出要大力推进金融业信息化核心技术安全,维护金融基础设施安全,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这从政策层面肯定了金融企业基础设施韧性建设的必要性。

同时,金融基础设施韧性也将成为金融机构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高韧性的金融机构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技术风险、安全风险等挑战,保持业务的稳定运行和创新发展,与此同时,AI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基础设施将变得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灵活化。这将进一步提升金融基础设施的韧性,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环境和挑战。

02

构建“4-Zero”,从理念到实践

从业务的视角,新兴技术赋予了金融业务打造更好业务体验的机会。互联网的开放性,新兴技术的创新性,让很多金融机构有机会通过差异化业务进行创新,并获得更多的用户的青睐,但挑战则是,在保证业务创新的同时,确保基础设施的韧性。

华为数字金融军团首席技术官徐荆认为,构建金融韧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围绕“规-建-维-优”全生命周期进行规划、建设、运维及持续优化。

华为也由此提出,构建新一代金融韧性自动化基础设施架构,帮助金融机构构建“4-Zero”:即实现业务零中断(Zero downtime),提高用户体验实现零等待(Zero-wait),增加全方位多层安全保护,实现零信任(Zero-trust),实现零接触的自动化运营(Zero-touch)。

那么,我们要如何来理解“4-Zero”?

首先,金融服务走向永远在线,服务无处不在,基础设施面临全面挑战。从网点服务到场景金融,从卡币交易到数字交易,从传统核心到分布式核心,人工运营走向 AI 决策,基础设施正加速向容器化架构演进,基础设施在业务实现中的重要性日益加强。

但金融服务的变化是如此之快,以至于运维人员技能不足,难以驾驭业务容灾的技术问题;缺乏系统性设计,难以建设高可用的 IT 系统的方案问题;和大量silo环境,流程割裂、系统割裂,无法确保业务切换后稳定运行等问题长期存在。

因此首先就要构建Zero Downtime,“稳”是金融业务数字化的基础,从主备到双活、进一步走向多地多活,构筑高可用架构。华为将持续做好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高端全闪存的基础产品,打造卓越服务体验;同时,发挥组合优势,构建从主备到双活、多活的高可用方案;并进一步以iBase理念打造韧性顶层设计。其次,无论是市场环境还是用户需求变化,都要求金融业能够更为灵活的去面对不确定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这让业务敏捷性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驱动着业务战略转型、技术更新迭代、及时响应用户需求等进程不断加快,所以应用要更加敏捷,所以金融行业要走向商业敏捷。

系统的敏捷反应在业务端就是“快”,以更快的服务,提升用户的体验。所以,通过需要构建Zero Wait,打造实时支付、极速交易、秒级授信的能力,通过“快”来创造金融获客的关键竞争力。华为则帮助金融机构不断打破架构约束,围绕交易、分析两大领域,构筑金融高性能体验。

第三,DeepMind的创始人Mustafa Suleyman ,在2023年出版的《The Coming Wave》中深入探讨了AI技术浪潮带给社会经济的巨大改变,在书中他提出很关键的一点是:AI技术会远超控制,并有可能让我们陷入迄今为止最大的安全困境。

人工智能时代的开启,的确极大地改变了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安全的概念和边界不断被拓宽。有联接的地方就有攻击,有数据的地方就有风险。有数据显示:仅在2023年,全球金融机构因网络攻击造成的损失就超过10亿美元。

因此要构建Zero Trust。曹冲认为,“构筑纵深的安全防护,”快”是安全攻防的关键。我们跨边缘、数据中心、云打造安全方案,实现安全问题快速检测、防御和恢复。”

最后,是Zero Touch。基础设施韧性的“终局”其实就是全自动驾驶的时代。每家金融机构都希望实现业务视角的故障 1 分钟发现、3 分钟定位、5 分钟恢复,这样的自动驾驶的运营体验。而华为则进一步将自动驾驶网络向 0-1-3-5 进行升级,以 AI 确保配置0差错。

其实“4-Zero”所代表的基础设施韧性,从理念上早就存在了,只是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激增的背景下,其从理念到实践的演进路径加快了,这也是我们呼唤韧性的回归的原因。

03

以产品创新驱动金融基础设施韧性回归

基础设施韧性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从计算、网络、存储再到软件,每一个领域产品级的创新,都是构建基础设施整体韧性的“元子”能力。

华为ICT 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副总裁史振钰认为,华为致力于成为金融行业最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面向未来,华为将继续深耕金融行业,以韧性的基础设施为金融数智化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产品创新驱动金融业务革新,以卓越的专业服务保障金融业务的稳健发展。

在智能化时代,AI不仅能够加速金融业务的创新,同样也能推动金融网络实现升级变革。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副总裁赵志鹏表示,“华为以智赋网,推出星河AI金融网络解决方案,通过AI升级金融网络的韧性、体验和安全能力,打造智慧金融新联接。”

通过AI+韧性,华为星河AI数据中心网络,不仅可以使能网络智能调优、超稳可靠和智能仿真,实现多元算力释放,还能够通过智能天线、智能应用识别和调度、VIP用户智能重点保障,实现金融园区高韧性体验升级

而在存储领域,华为推出新一代数据存储,帮助金融客户打造AI-Ready的数据基础设施。比如在数据韧性方面,华为通过架构和技术创新,实现99.9999%高可靠性;同时,AI时代,金融行业的高价值数据已成为勒索病毒的重点攻击目标,为提升金融机构的业务韧性,华为也首创网存联动MRP技术(Multilayer Ransomware Protection,多层联动勒索攻击防护),帮助金融客户构筑“识别准、防护全、恢复快”三大核心能力,勒索病毒识别率高达99.99%,守护数据安全最后一道防线。

华为数据存储产品线副总裁樊杰表示,华为聚焦数据觉醒时代金融客户面临的挑战和需求,提供全新的A系列高性能存储OceanStor A800、大容量高可靠分布式存储OceanStor Pacific 9550、全闪备份一体机OceanProtect E8000、多层联动防勒索方案、Omni-Dataverse全局文件系统,集性能池、容量池、数据保护池于一体,筑牢AI数据湖,助力金融业务敏捷韧性。

在金融服务工具方面,华为的布局也非常全面:其中Insight洞察工具系列,包括observe 360、Smart IDC、Twinnet等,可以帮助客户看清现网,全方位梳理业务的痛点和问题,辅助客户洞察全网现状,帮助客户制定3-5年的规划蓝图,并依此构建一个最优的目标架构,如数据中心双活架构、混合云架构。

当然,最有力的保证还是华为在全球建立的强大服务体系,包括8个全球技术服务中心,超过1万名华为服务专家,3000+数字化转型业务专家,以及全球76万+认证工程师,可以解决金融行业任何专业服务能力相关的难题。

从专业服务的角度,华为不断思考如何利用AI技术开发新的解决方案和能力,增强数据中心的韧性和稳定运行。

为此,华为面向全球发布全新的数智金融服务解决方案,贯穿“规-建-维-优”全生命周期,提供基于Netlive的目标网络规划、基于iDRP的灾备管理和Smart NOS优化提升等服务,打造韧性金融数据中心,保障业务持续稳健。

相信,华为金融数智服务能够帮助金融行业共同面对数据中心的挑战,提供了全周期的ICT支持,帮助金融客户在AI时代保持竞争力。

面向未来,华为将继续深耕金融行业,以韧性的基础设施为金融数智化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产品创新驱动金融业务革新,以卓越的专业服务保障金融业务的稳健发展。

无论时代如何演变,华为都将助力金融行业,通过构建金融基础设施韧性,以“韧性”应万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