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降本增效”四个字装进容器

把“降本增效”四个字装进容器
2024年06月11日 21:18 科技正能量

2011年,马克·安德森说:“软件正在吞噬世界”。而在随后的技术演进中,开源吞噬了软件,云原生则吞噬了开源,成为了当今数字化时代,无可逆转的趋势。

根据IDC预测,到2024年,新增的生产级云原生应用在新应用的占比将从2020年的10%增加到60%;而Gartner则预测,到2028年,全球超过95%的企业将在生产中运行容器化应用。

这些数据表达了,云原生技术已经在企业核心生产系统中占据主流。而容器技术则为云原生应用的落地提供了一种轻量级、可移植的运行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正在利用容器化的多云部署和管理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提升用户体验。

云原生的技术中心,从快向降本增效转移

早在十几年前,企业就已经开启了上云之路,在此过程中,传统的IT架构受到了很多挑战,原有瀑布式的研发流程导致研发周期过长,需求交付周期以月来计算,敏捷性不够,很容易失去市场先机;再有各业务系统部署基础设施标准不一,导致系统运维复杂,严重拖累了整个企业业务创新的效率。

而云原生技术作为一种云上的技术体系,从设计之初即考虑到云的环境,充分利用和发挥云平台的“弹性”优势,不仅可以更敏捷,还可以充分满足创新业务线上用户量不断增大、业务并发量高、版本迭代快等需求,因此逐渐受被企业所接受。

布莱恩·阿瑟在《技术的本质》中写道:“在真实世界中,技术是高度可重构的,它们是流动的东西,永远不会静止,永远不会完结,永远不会完美。”云原生技术得以大行其道,本质上也是源于在不断的迭代中,演进成为了真正能够满足企业应用的技术。

云原生技术最初打动CIO们的重点多与“快”有关:比如加速开发新应用的速度,让企业推出更多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快速对应用进行现代化改造来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提高从开发测试到上线运行的应用交付速度;简化应用的部署、管理和运维等等。

这种“快”效应,在早些年的市场顺境中,被打造成了“快鱼吃慢鱼”的利器。

但我们必须承认,市场环境随时在变,紧张的国际经济局势,外贸不畅,内需不盛,企业的业务预算同时在缩减,通过数字化实现降本增效,已成为现阶段考量CIO工作的一个更重要的指标。

换句话说:今时今日企业的IT投入不仅要支持企业创新,还要能够创造效益。所以,容器做云原生最重要的技术,在降本增效方面的能力正在被更多企业所看重。

在5月28日,腾讯云委托Forrester Consulting撰写的《腾讯云容器服务总体经济影响™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研究显示,在使用腾讯云TKE后,企业组织在弹性扩缩容的基础上极大地提高了计算资源的利用率,在显著降低运维成本的同时提升了应用的迭代效率,从而有效保障了更加稳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在《报告》中,首次将容器云服务的部署ROI以公式的方式进行呈现,让ROI的情况有“数”可依。

让ROI产生更大价值

作为云时代的技术基础,云原生技术功不可没。但由于互联网是云计算模式最早的践行者,这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云原生技术就是互联网技术,这种认知虽然是错误的,但也影响了一些企业部署云原生的决心。

其实云原生,代表了一种构建和运行应用程序的方法,原生为云而设计,得以在云上以最佳形态运行,这是云原生的价值。而容器是实现云原生架构的关键技术之一,它使得应用能够以云原生的方式,轻松地在混合云环境中部署和运行,这就非常适合企业级应用。

众所周知,云原生应用能以更强的灵活性满足业务变化的需求,以更高的敏捷性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还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并带来成本的节省和效率的提升。

这个道理是清楚的,但是到底能够降本增效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很少有云服务能够说得清楚。

《报告》模拟出一家业务范围覆盖全国、年营收4.5亿人民币左右的复合式组织,以此为例,使用腾讯云TKE后,相比传统模式,该组织计算资源成本节省超过70%,日常运维负担降低50%以上,峰值运维负担降低98%。企业应用开发迭代效率提升90%。服务稳定性提升,每年服务中断时间减少42.6小时。该组织三年内扣除风险因子后的总收益现值为5960万元,总成本现值为1541万元,由此产生的净收益现值(NPV)共计4419万元,投资回报率(ROI)为287%。

显然,腾讯云TKE,不仅在弹性扩缩容的基础上极大地提高了计算资源的利用率,在显著降低运维成本的同时提升了应用的迭代效率,从而有效保障了更加稳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我们知道,ROI对于企业数字化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企业衡量投资效果、指导投资决策、优化资源配置,还可以推动业务创新。尤其当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很多企业的系统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对系统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都在面对更高考验的当下,ROI能够有如此的表现对每一位CIO都是足以自傲的事情。

鉴于企业与IT投资相关的投资回报分析日益复杂,腾讯云委托Forrester Consulting在分析报告的基础上推出了腾讯云TKE ROI计算器,企业可以便捷地利用研究提供的分析框架,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开展TKE投资决策相关的评估,帮助企业时刻洞察自身的IT投入回报率。

2022年,贝壳找房决定重启云原生与容器化的战略部署,并选择基于腾讯云的容器产品TKE,来推动自身的云原生与容器化进程。

最终,贝壳找房通过使用 TKE 原生节点调度能力,大幅优化集群装箱率及利用率,让整体资源利用率提升60%;借助水位控制能力,有效兼顾稳定性和资源效能,实现降本和增效双收益。

降本增效,是一种系统性的胜利

钱学森的《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一些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组织部分构成并具有某些功能的整体。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如果把系统分解为部分,单独研究一个部分,就算把每个部分都研究清楚了,也回答不了系统整体性问题。

的确,我们也无法因为一两项技术能力的出色来判定腾讯云TKE对于企业的价值,降本增效的实现,本身也是一种系统性的胜利。

首先是技术领先性,Gartner在其发布的《Voice of the Customer for Container Management》报告中,基于用户的反馈,选出了全球八家顶尖的容器管理厂商,腾讯云容器产品TKE凭借出色的产品能力、销售体验、部署经验和售后支持,在亚太区被评为“卓越表现者”(Strong Performer)。这从侧面证明了腾讯云TKE在技术上的领先性。

其次是ROI的“可视性”,通过ROI计算器反馈出精确的ROI,让CIO得以更好的向领导层展现云原生化所带来的价值,并呈现企业数字化的成果,通过领导者的支持,进一步提升企业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性。

第三是成熟的技术体系保证和自身实践,2022年腾讯内部海量自研业务实现全面上云,统计显示腾讯的自研业务上云规模已经突破5000万核,累计节省成本超过30亿元。通过腾讯自研业务上云,有将近100项成果复用到公有云,带动腾讯云整体产品和技术能力得到全面提升,TKE的在离线业务混部能力更使服务器资源利用率从30%提升至65%。

截至目前,腾讯云的TKE平台拥有国内最大规模的Kubernetes集群,以及最为领先的在离线混部技术,并打造了国内最大规模的容器化实践。并已经服务于包括电商、游戏、金融、教育、政务等行业在内的数十万家客户。

第四是技术细节上对成本的优化探索,腾讯云FinOps Crane可基于业务时序变动数据得出推荐资源和弹性配置的最优解,在确保业务稳定性的基础上做到真正的极致降本。同时在腾讯内部自研业务实现了大规模落地,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以腾讯某部门集群优化为例,通过使用FinOps Crane,该部门在保障业务稳定的情况下,资源利用率提升了3倍;腾讯另一自研业务落地Crane后,在一个月内实现了总CPU规模40万核的节省量,相当于成本节约超1000万元/月。

实际上,降本增效,这四个字从信息化时代到数字化时代,一直是企业IT投入所追求的结果。它代表的是企业IT的业务视角,反映的是数字化的成果与价值。把“降本增效”四个字装进容器,这也是腾讯云TKE给予企业部署云原生技术最大的信心之源。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