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坛到央企,也能从央企到政坛?

从政坛到央企,也能从央企到政坛?
2023年07月18日 17:55 好5G

一、从政坛到央企,从央企到政坛,都是通的!

近年来,公职人员“换位体验”的现象并不鲜见,政企之间的“跨界”换位尤其让人乐见其成。政企“角色互换”“双向互挂”,旨在促进双向交流、互信互动,让企业更熟悉部门相关政策和运作规范,让机关干部深入了解企业需求,更好地了解实际、精准服务。

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高管与政府官员之间交流任职并不鲜见。既有高官变高管,也有高管变高官。值得注意的是由央企调任政府部门任职的高管,基本都是年轻干部。(这里就不展开论述了,涉及太多个人年龄资料太敏感)

从政坛到央企,例子比较多,比如:

7月16日上午,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通报中央关于余波任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的决定。上述任职按有关法律规定办理。

调任大唐集团“三把手”之前,余波曾长期供职于中央统战部。2017年12月,他开始担任国家宗教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此后近六年,他逐步升任中央统战部副秘书长、秘书长。

余波进入中国大唐担任三把手,并非政府官员调往企业担任高管的个例。1个月前,曾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后兼任全国青联副主席的傅振邦,任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从央企进入官场相较于从政坛跨入企业的情况更多。例如:

今年6月,吴秀章出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此前在中国石化,中国神华,大唐集团皆有工作经历。

今年5月,李小鹏升任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曾担任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

今年4月,中国东方电气集团领导班子进行了更新,新添一位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孙国君,领导团队成员人数也由7人增至8人。公开资料显示,孙国君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物资管理专业,曾任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综合研究一司(发展战略研究司)司长一职,多次参与起草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是典型的“由仕入商”。

今年1月,周立伟被任命为山东省副省长,曾先后在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两大央企担任高管。

去年12月,张玉卓被任命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他曾长期担任煤炭央企神华集团(现国家能源集团)董事长,也曾担任过三桶油之一的中国石化集团董事长。

另外,历史上,在各部委中,工信部是一块干部交流任职的热土。无论是在任用央企背景高管方面,还是在输出高官到企业方面,频率均高于其他部委。

二、企和国企互转是有政策依据的

在我国的党政领导干部制度中,处级以上干部由国企系统、国有事业单位调任到党政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是我国干部交流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干部培养的一种重要方式。曾有专家表示,国企高管赶赴地方任职体现了上级部门选人用人追求培养“宽口径、多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导向,在选拔此类干部时,地方的切实需要以及个人成长都是考虑因素。

国企领导班子作为国家干部的一员,其个人档案由各级组织部进行管理,因此,先天就具备转任公务员的基础。

同时,国家为了更好地选拔人才,已经逐步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和渠道,领导干部不仅仅只从党政机关中提拔,目光也放向了群团机关、事业单位、国企之中。

对此,也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支撑:

1、《公务员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交流制度。公务员可以在公务员和参照本法管理的工作人员队伍内部交流,也可以与国有企业和不参照本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

2、《公务员法》第七十条明确指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可以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四级调研员以上职级!

3、《公务员调任规定》对此进行了明确,国有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机关这一程序叫做调任!并且,除了管理人员之外,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调入机关任职。

4、《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也强调实行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干部交流。第十六条规定:选调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领导人才到党政机关任职,推荐党政领导干部到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职。

当然,国企干部想要调任成为公务员,也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1、一般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也要有相当的工作经历、任职资历、最低工作年限。

2、调任厅级职务、职级的,不超过55周岁;调任处级职务、职级的,不超过50周岁;调任科级职务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3、专业技术人员想要调任成为公务员,一般要求为正高级,至少也要担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年以上。并且,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只能调任职级公务员,很难担任相应的领导职务。

三、央企班子成员对照级别

在国资委央企名录中,第1至第54家中央企业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一般认为,其班子成员由中组部管理,董事长、总经理是副部级,其他班子成员是正厅级,比如中石化、国家电网、南航。

第55至第98家中央企业,其班子成员由国资委党委管理,董事长、总经理是正厅级,其他班子成员是副厅级,比如中国中车、中国保利。

不管是由商入仕也好,还是由仕入商也罢,‘商仕’之间的人才流动,打破了单位、条块限制,打通了一条‘机关’与‘企业’之间人才交流的通道,让人才资源由‘体内循环’变成‘内外循环’,拓宽了政企之间的用人通道。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