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央国企内,只有县处级干部才算领导!

潜规则:央国企内,只有县处级干部才算领导!
2025年01月05日 11:02 好5G

因为特殊的历史背景,计划经济时代,国企内部存在行政级别,企业内部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几乎没有区别,均有行政编制,相互之间可以交流互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去行政化”、“政企分离”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目前国有企业员工已经不具有行政级别。但是目前国有企业内部仍有不少如“副处长”、“处长”、“正厅级总经理”、“副部级董事长”等称谓,行政级别似乎依然无处不在。

当前企业内部的实际工作场合,仍然存在所谓的“行政级别”称谓,主要是习惯沿用的以前的等级制度,习惯了原有岗位职称等称呼,或是便于与行政机关对等交流合作。但是企业内部的“行政级别”和机关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不一样,这是毋庸置疑的。国企内部的“行政级别”称谓并不能等同于真正的行政级别,最主要的区别便是企业内部的领导干部没有行政编制,也就是说,没有“官方认同”。

国企的“行政”级别,只是一种企业内部为了便于管理,参考行政体系而建立的一套职级体系称谓,和公务员体系的行政职级有着本质不同。一般情况下,对比相同“级别”,行政机关的领导干部有着更高的认可度、社会地位、更多的晋升机会、掌握更多的权力和资源。而国企的领导干部,通常仅仅在企业内部有认可度,但薪酬待遇通常比公务员更有诱惑力。另外,国企领导转任公务员的难度和门槛也较大。

一、央国企业内部晋升到一定职级,才能缘自己的“官场梦”了。

国企内部领导转任行政机关单位交流任职的机会和特例还是有的。

国企职级和行政职级对照表,国企并无行政级别,仅用于对比参考。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

企业的“处级以上领导”有机会到地方政府挂职,如省属国企副总经理挂职某地级市副市长,这种情况通常担任分管某领域副职,或转任地方“降格”使用,但其不失为一次拓宽视野人脉的好机会。偶尔有企业一二把手转任地方正职领导。

可见,处级干部是个分水岭!

二、处级,在体制内是一个神奇的分水岭。

它不仅仅是一个职位,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从数量上来看,处级干部的稀缺性不言而喻。

以一个普通的县级市为例,可能只有几十个处级岗位,而整个城市的人口可能有几十万。

这意味着,即使在体制内工作多年,绝大多数人也难以触及这个层级。

处级干部不仅在数量上稀少,在权力和影响力上也远超普通干部。

事实上,能称上领导干部的恰恰也是处级,换句话说,县处级才是领导的门槛!

三、处级干部是个分水岭,这个结论是有依据的

纪律处分条例分则中以“党员领导干部”为主体的条文说明该条针对的是党员领导干部。那么,“党员领导干部”的范围是什么?什么职级算领导干部?

目前,“党员领导干部”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

一是党政机关中的“党员领导干部”,包括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以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中担任各级领导职务和副调研员(即一到四级调研员)以上非领导职务的中共党员。

二是国有企业中的“党员领导干部”,包括大型、特大型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含国有和国有控股金融企业)中层以上领导人员,中型以下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含国有和国有控股金融企业)领导班子,以及上述企业中其他相当于县处级以上层次的中共党员。

三是事业单位中的“党员领导干部”,包括事业单位(未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范围)领导班子和其他六级以上管理岗位的中共党员。此外,已退出上述领导职务、但尚未办理退休手续的中共党员干部也属于党员领导干部的范围

由此,央国企中能算上领导的其实就是县处级以上层次的干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