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今年的进博会,各种“高精尖”的前沿技术和黑科技产品云集,人工智能(AI)作为展会的一个重要主题,再次成为展会的焦点,吸引着全球的目光。这场集结了众多国家和地区企业的国家级盛会,不仅展示了各种创新技术,还从展会论坛内容和服务保障等方面,强调了人工智能已成为一种通用技术,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AI引领数字服务新体验
人工智能体验区是本届进博会的最大亮点之一,这是人工智能体验区连续第三年闪亮登场。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介绍,今年进博会将人工智能体验区升级为3.0版,打造具身机器人、AI大模型等应用场景体验。
事实上,人工智能科技不仅限于展位设计和产品展示,更是体现在本届进博会的每一个角落。据悉,此次展会推出了“进博士”AI数字服务管家App,对进博会的整个展馆完成了高精度建模,实现了展馆内外导航的无缝切换及跨楼层的路线规划。同时,聚焦展前、展中、展后的不同需求,为展客商搭建起“一步直达”的沟通桥梁,提升进博会服务品质、参展体验和展会实效。
“进博士”App的背后,是联通政务云和联通云智算强大资源的支持,通过部署于联通云智算的大模型能力,“进博士”App能够为用户提供快速、流畅、可靠的智能服务,如个性化推荐、智能匹配等;它还能通过深度学习算法理解用户行为,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推送和参展建议。上海联通相关负责人介绍,管理单位可借助云端部署的大屏展示系统,实时、精准、高效地洞察进博会全貌,包括人流分布、展品热度等关键数据,结合人工智能分析,实现对整体展会的精准把控与智能调度。
另一家技术支持企业阶跃星辰表示,依托阶跃星辰语言大模型、知识库和智能体能力,以智能问答深度融合参展、导航、食宿、线上交流等各类服务,提升服务体验感和交互性,让这款App成为展客商身边便利、智能、个性化的“随身管家”。
此外,“一网协同”“空间计算感知”“5G-A×AI”……进博会上,依托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全面提升服务管理智能化水平的例子随处可见。
AI落地应用遍地开花
AI大模型加速落地应用,赋能生产生活。今年进博会上,AI应用在展馆内遍地开花,不少参展企业带来了领先的AI应用最新成果。
七赴进博会的三星,围绕“AI for All”主题,通过七大展区全方位展示了在半导体科技、显示技术、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医疗健康设备及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前沿成果与创新突破。代表未来显示、集三星诸多高端技术于一身的108英寸透明Micro LED;新一代超高端智能手机心系天下三星W25系列;大屏AI设备三星Galaxy Tab S10系列;让佩戴体验舒适无感的三星Galaxy Ring、三星首款24Gb GDDR7 DRAM存储器等一系列技术与产品……三星不仅带来了助力提升AI基础算力的顶尖半导体产品,还展示了以AI丰富功能、提升使用体验的种种示范性产品,获得了广泛关注。
今年,AMD以“AI+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全方位展示了其领先的端到端AI基础设施产品和解决方案。在进博会展台现场,AMD设置两大AI PC体验区,包括“AI+内容创意”和“AI+办公协作”,展出一系列基于AMD Ryzen AI平台的AI笔记本电脑和移动工作站。AMD还在现场演示了一系列应用,包括本地AI生图、AI图像修复和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消除等,观众可以通过手绘操控、语音指令等自由体验基于AMD技术的高效创造力与生产力。
同样作为七届“全勤生”的高通,以“让智能计算无处不在”为主题,展现聚焦5G和AI两大领域的“新终端”“新技术”与“新合作”。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及多项基于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的终端侧AI大模型应用悉数亮相,一同登场的还有其与合作伙伴在AI PC、智能网联汽车、扩展现实(XR)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成果,为未来的智能设备和服务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西门子在中国首次展出人工智能旗舰心血管超声系统acuson origin,为心血管超声影像诊断带来突破;三菱电机带来的机器人可应用于光伏、半导体等领域的工业自动化生产线;AMD展台拍摄的“AI+文物修复”技术展示……AI技术正加速进入医疗保健、工业制造、文化科技等领域,融入AI技术改变产品、赋能产业。
在进博会的技术装备展区,多款智能装备模型、充满科技感的人工智能机器人、适用于多行业的数字化平台,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观看。走进人工智能体验区,会作揖、比心、打招呼的机器狗,会跳舞的人形机器人,会下棋的机器人以及自动跟随的智能小车等映入眼帘,无不展现着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性变革。
在人工智能体验区,文旅、教育、工业等场景,还有很多其他AI的实际应用可以体验。人工智能体验区在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的年年升级,既验证了AI行业的日新月异,也推动着AI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发展。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这也是一个重新审视和应用先进技术、提升工作效率的机会。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利用AI工具来提升效率,将越来越成为常态。
合力推动“人工智能+”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未来如何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的作用?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提升发展内生动力,助推新质生产力高速发展?展区之外,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也十分热烈。
11月5日下午,在同期举行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分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表示,“人工智能是深刻改变世界、影响人类未来的颠覆性技术,已经成为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而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规模大、涉及面广、场景丰富,技术迭代升级迅速,是人工智能赋能应用的重要领域。”他表示,目前,我国已建立起覆盖新建算法、数据、平台、应用等全链条的体系;大模型在研发、中试、生产、服务、管理等制造业的环节,以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制造业的重点行业中加速落地;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等智能产品快速迭代,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科技不仅是工具,更是引领产业创新与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企业来说,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应用,会带来很多新的突破,比如员工培训、设备的预测性维护等。可以说,工业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的价值才刚刚开始,未来潜力无限。”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汉堡大学教授张建伟说道。同时,他认为,当前机器人产业化程度较低,未来需要在硬件驱动、软硬融合和具身智能等技术上实现突破,开发出实用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并解决多模态智能交互问题,推动人工智能在千行百业的应用。
“近两年,生成式人工智能迎来跨越式发展,关于大语言模型和各种‘人工智能+’的讨论日趋热烈。然而,工业物联网时代背景下,利用人工智能赋能传统系统工程学来打造卓有成效的智能体系尚有很大进步空间。”2007年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约瑟夫·希发基斯认为,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迈入智能时代,而人工智能符合理性、合乎伦理的应用将推动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
“如何看待高度发达的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在论坛的互动环节,上海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的人形机器人“行者2号”向嘉宾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对此,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表示,要实现人工智能与人类和平共处,一方面要开源人工智能技术;另一方面要建立人形机器人实体训练场,将法律和伦理道德注入其中,让机器人学习并遵循。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趋向标准化、自动化和模块化,进入工业大生产阶段,赋能农业、制造、能源、交通、金融、教育、医疗、媒体等各行业转型升级。同时,人工智能带来科学研究范式变革,也为科研创新带来更多可能。专家认为,人工智能正在从“流行词”真正转化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生产力”。随着人工智能全产业链体系加快构建、全社会对于AI应用需求的提升,相关细分领域将迎合市场跑出“加速度”,同时催生产业链虹吸效应,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