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商家”的淘宝,能打赢“讨好用户”的拼多多吗?

“讨好商家”的淘宝,能打赢“讨好用户”的拼多多吗?
2024年08月01日 15:49 新商业派

最近电商行业发生了两件大事儿。

一件事儿是淘宝(淘天)弱化对于绝对低价的追求,同时调整了“仅退款”的政策;另一件事儿是在拼多多广州总部遭遇多名商家围攻。

国内最大的两家电商平台再一次引发外界的好奇和比较。

01

当大家都以为低价战争会持续进行的时候,淘宝却高挂“免战牌”,弱化对于低价的追求。

半年前还被疯狂示爱的“小甜甜”,转眼就成了避之不及的“牛夫人”。

这个事儿既让人惊讶,但仔细一想也在情理之中,

为什么说这件事儿惊讶?

现在的经济形势大家都知道,收入预期都不太稳,主流的消费趋势是降级的。

为了提前还贷款,周边的很多朋友都从京东和天猫换成了拼多多,首要的原因就是后者低价,

毕竟50%的价格换来80%的性能,也能够接受了。

在这个时候,淘宝选择弱化低价的地位,在大环境下似乎有点与大众需求“背道而驰”的意味。

但是为什么又说这件事儿又在情理之中呢?

其实一直以来,阿里的掌舵者无论从逍遥子张勇到到戴珊再到现在的吴泳铭,对于拼多多的低价策略都是不太认同甚至鄙夷的。

早期可以说是不以为然,后来即便发现低价真有用,但也没有全力投入,先让淘特进行抵挡,最后才是淘宝全站进行对抗。

总结起来就是:不情不愿,扭扭捏捏,边打边退。

尤其是最近一年来,阿里旗下的各种业务都经历了先迈出一步再退回来,这种操作大家太熟悉了。

02

淘宝和拼多多的种种不同,背后其实代表了它们对于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这个问题就是——电商平台的天,到底是商家还是用户?

淘宝和拼多多给出了相反的答案,淘宝站在商家这边,最近淘宝的政策除了弱化最低价还有包括调整“仅退款”政策、取消天猫技术服务费。

而拼多多站在用户这边,拼多多这站“自动跟价”进一步升级,改价商品范围扩大了。

显然淘宝看来,只要商家越多商品越丰富,就不用担心用户不来,而拼多多则认为,只要用户越多,就不用担心商家不来。

可能有人好奇,为什么淘宝和拼多多不能选择对方的路线?

非不愿也,实不能也?

从淘宝的角度来说,阿里巴巴自身从B2B业务起家,商家就是直接的客户,所以它是一家以客户为导向的公司。

阿里价值观的第一句话就是 “客户第一”。

这里的客户是阿里云的大B,天猫上的中B,淘宝上的小b。

看到没,阿里一直没有提到“用户”,用户是阿里服务客户的产品。

在拼多多崛起之后,阿里也曾经纠结过要不要把客户第一变成用户第一,张勇也承认:“平台最难的是,谁是第一客户的问题。”

据说,2020 年下半年,时任阿里 CEO 张勇说,“买家第一,或者卖家第一,这样的讨论没有意义。谁第一都不合适,我们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来看。”

但是显然,路径依赖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面对利润和财报,阿里又重新回到了舒适区。

阿里本身也没有主动去和拼多多在价格上卷的动机,之前之所以要跟,无非是被拼多多逼的。

但是现在跟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的基本盘商家群体怨声载道。

与其让用户和商家都不满意,还不如先让一头满意,先安抚住商家。

03

而站在拼多多的角度来看,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

拼多多认为,无论是商家赚的钱还是平台赚的钱最终都是用户买单者,

只要有销量,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商家。

在拼多多,甭管大商家还是小商家,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只有销量好才是王道。

在阿里,淘宝天猫的大卖家也可能是阿里云和菜鸟的大客户,而在拼多多,多大的牌子销量不好,对平台也没有价值。

04

淘宝放弃卷低价这件事儿,让人想起了另外一个行业最近的新闻。

在7月,宝马、奔驰、奥迪被爆出“退出价格战”,先是宝马全系产品涨价 3 万 - 5 万,其他两家也通过涨价来保住市场份额。

BBA们退出价格战,一是因为降价并没有带来销量。二是价格战让BBA觉得损害了自己的品牌,而且利润也减少了。

BBA之所以能够成为豪华品牌,牌子至关重要,至于车辆本身的性能,大家都门清

而陷入打价格战的后果,就是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说的那句话,“你的品牌怎么办?”

05

现在淘宝也选择不卷价格了,面临的局面就会更好吗?

答案可能很难说,毕竟在各行各业,价格战不是想退出就能退出的。

近的,宝马选择涨价之后,7月一线数据下滑20%~25%;远的,快递和家电两个行业价格战打了十几年依旧没有任何停止的迹象,每隔一段时间价格战还会重新爆发。

而具体到淘宝和拼多多的竞争来说,到底是商家越多商品越丰富,用户就越多?还是用户越多,商家就越多,商品越丰富?

这似乎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不过,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看到答案。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