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剁手15Ultra的机会介绍一下我的EDC

借着剁手15Ultra的机会介绍一下我的EDC
2024年09月05日 22:32 什么值得买

作者:PoisonBCat

在当年我还是那个苦逼安全运维,十足的工科牛马的时候,就喜欢往包里塞东西,觉得肯定到时候都能用到,主打一个未雨绸缪,那会包里的东西可以说是真正的EDC。在后面工作的更换,背包的更换,设备的更新,也逐渐开始做了减法,最终维持到了现在的状态。就在这次发薪日,群友又在讨论酷科的新品,本着能用够用的原则已经不打算再继续更新的我被群友满打满的塞了一嘴安利,我也被这个小东西勾引的有些心水。就在已经收货用了几天以后借着这个机会,也分享一下工科老牛马现在出门都带些什么。

前排提示:本文内容仅为个人体验以及测试结论,涉及专业内容部分可能存在错误,各位看官看看就行。

先来一张全家福,其实也不是全家福,这是一个动态包,随着需求和场景里面的东西会增加减少。

大件不多,东西比较细,比较杂,我大概分了几个部分,让我们接下来一个一个说。

首先是吃饭的主力家伙,一台无界14X和一台壹号本。两台Host设备基本覆盖了我全部的工作场景,壹号本8100Y+8+256配上25Wh的电池能够在狭小空间里处理部分简单工作;无界14X 8845HS+24+2T配上80Wh的电池也能够解决剩下的较高负荷工作了。壹号本支持12V2.5A的PD2.0充电,无界14X理论上支持最高20V5A的PD3.0充电(说理论上是因为他在10号充电器上拉到了130W)。鼠标没有出现在全家福里是因为它是可选项,基本只在长时间出差的时候带,久经沙场的Master2S除了体积大点属实没有什么影响使用的缺点。

接下来就是能装在包/盒子里的东西。左边的大包里是10号+15号+饼干,实打实的半个酷科充电头全家桶,配上1.5m的6A线和5A线,基本达成有插座我就能补电的准备。右上是两个RTL9210B的硬盘,右下角是U盘/转接头/网卡/蓝牙全家桶,这个我相信大概每个出差的人都会有的……吧(?)。

接下来是一些零散的线,放在包的外测随手可拿的地方。又细又软的HDMI线和网线,又粗又硬的USB4线、USB 3.0 Type-C延长线(主要给热成像用)、9210B硬盘盒用的闪迪20G线、合宙9.9里的A-C线(一包线里少数能用的)还有一根丢了也不可惜的3A C-C线。

然后是一堆“功能性”物件。一根贼能写、一管信越水泥(不会有人出门带这个东西吧)、一支笔式螺丝刀、一支农夫A1手电,一副3M耳塞,一包背胶魔术贴。一副忘了哪个手机厂和denon合作搞得耳机(挺不错的),一个热成像,一个1280(用作公共充电用的隔离转换),一个蓝牙console,一个99抢的镁光硬盘(数据摆渡盘)。这些都是非常有针对性地物件,其中也有好几样经历了数次迭代才固定保留在包中。

接下来就是这堆东西里,迭代最快的部分了。自从上半年买了15SE和6号后,真的是爱不释手。包里必备。可以用到后面确实15SE有些问题凸显出来了:没法在给笔记本供电的同时充手机,15SE的爽口分配策略是45+33,但是鸡哥14X压根不吃低于65W的供电。这就造成了你只能在充手机和充电脑之间选一个的尴尬局面(借口,都是借口)。基于这种情况,所以……

主角来了。

这次15 Ultra是针对15标准版进行的一个升级,但是仔细研究了一下参数,加上简单使用了一下。感觉15U更像是要革了20号的命,达到了酷科高端系列的一个更完整,更新的高度。

简单看一下包装盒上的参数,C1+C2共165W的自充输入,单口140w,多口120W+65W+33W的参数足够证明他可以配得上Ultra的版本代号。

拆开包装,内部还是老三样,说明书,1米6A线,加上充电宝本体。

上下左右看看,是酷态科一如既往的风格,冷淡的色调,类金属的质感,但是这次并没有像15与15SE一样使用数码屏,而是使用了一块和10号/20号相似的彩色屏幕,从屏幕上看,高端味一下子就来了,这下10/15/20都是整整齐齐的了。

和15SE对比一下,看起来因为这次15U使用的是18650电芯,对比使用21700的15SE体积会稍微宽一点。同样的接口布局风格,但是从正面看起来,确实不好认出来这是一家人。15SE的重量相较于15U的重量少了100g左右,毕竟15U这次用的是18650,所以重量增加还是可以预见到的。

这次15U和6号非常像,都是“两山夹一河”的风格,如果放在一起,搞不好真的会认为是6号又出了升级版。

按下按键,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屏幕,因为没想好给这个屏幕贴什么膜,就暂时没撕掉原厂膜。第一屏的显示是最基础的,输入输出的参数,剩余电量百分比,右上角的logo在充放的时候会变成对应的剩余时间。不过剩余时间只做了单色,在某些情况下,具体是充电剩余时间还是放电剩余时间是有些较难判断的;第二屏是修改C1口功能的界面,C1口可以在这个界面下可选的调整为充放/充/放的模式,这里有点想吐槽的地方就是在切换成功后的界面是中文的,但是整体的界面是英文的,希望以后的产品还是能统一语言;第三个界面是调整在充电界面屏幕是否常亮。单键操作逻辑比较像早期的ZY1280,评价是:能用,够用。这三个界面之外,还有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界面。如果你插入了常见品牌的手机,以及带Emark芯片的线缆,屏幕会根据Emark芯片的参数显示当前线缆可以通过的最高电流和线缆对端链接的设备品牌,对于手里有多根线缆的用户是一个很实用的功能。

氵———————————烧绳子———————————

盘了半天终于是可以试试充电了。15U在系列产品中,首次引入了双口自充的操作。C1理论100W+C2理论65W能以总功率165W的功率进行自充,速度确实惊人,但是还是得实际测试看看。测试还是使用老朋友 15号充电器和10号充电器,分别接表看一下自充的效果。但是结果嘛……

……非常可怕,兄弟

在第一次充的时候完全没有估计到15U的过热会这么快,可能也跟我30℃+的室温环境有关,充电时的双充动画很炫酷,过热的时候断充提示冷却的时候也很狼狈。在高温断充的情况下使用热成像查看整体温度,发现高温位置处于屏幕周边,温度为52.2℃,正面其余部分也在49.4℃;侧面温度在45.6摄氏度左右。

然后我夜观天象,找了一个温度稳定的良辰吉日重新测试了双充,这次在充电宝下面垫了一个显卡散热器照顾一下充电宝的情绪,这次的曲线比较稳定。充电的时候温度也稳定在了47.2℃左右。对比一下给他充电的15号和10号充电头温度,15U的温度控制可以说是我用过的充电宝里最好的。双充到70%时C2断开,C1保持95w继续充电,83%时退出狂暴模式界面功率逐渐下降直至充满。

氵———————————烧绳子———————————

165W的双充给人的感觉确实不错,但是同时15U的C1还支持140W输入,听起来只是少了20W感觉应该不会差太多?试试看具体效果。

整体充电流程,一开始能保持在134W,17分钟后就会降到94W,温控导致这样的情况原因占比较大。充电宝正面最高温度还是在屏幕周边,达到了51摄氏度,15号充电头的外壳温度也保持在50℃左右。

在温度较为稳定的早上进行了第二次测试,这次的140W非常漂亮,前半程程保持在134W左右,在26分钟附近降低至95W,此时15U已经充到了75%,在充至85%后功率逐渐下降直至充满。

氵———————————烧绳子———————————

充电看完了,再看看放电,15U的C口放电可以支持120W+64W,同时充个手机和电脑不成问题,我试了同时充我的14X和MIX4,效果确实还不错。

14X在拍照的时候空载时30多W,MIX4由于在拍照所以也就10W左右。这里想说一点,其实换掉15SE的原因不在是在14X这边,14X这个玩意没有65W他是真不吃啊,双口一插14x就要闹情绪了,他这样搞得15SE就很尴尬。对比之下15U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安抚机魂这方面,15U就做的十分到位。

15U同时输出14X和MIX4,只有一个表就只能录一下14X这一边,14X设置在了工作站模式,根据官方说法这个模式会优先选择外部电源,15U在1小时55分钟放了48Wh的能量,如果不充手机,这个时间大概在2个多小时左右。在测试的过程中,手机是在中途接入的,可以看到C1的笔记本充电没受到明显干扰,这也得益于15U首次在充电宝产品中加入的ADC2.0,更多的提升了使用体验。

在笔记本电量还有10%的时候关机用15U进行充电,表显功率88.6W,屏显输出位90.3W,在29度左右的室温下正面最高温度仍然是屏幕周边,42.4℃,正面中下方温度在39.4-40.8℃左右,在高功率输出下是非常优秀的温度表现了。最后以15U从100释放到0,14X从10%充至82%结束,鉴于14X是80Wh电池,15U额定容量为70Wh,算上转换率其实还是可以的,说续一口都是小看他了,可以说是狠狠的灌到半满.jpg。至于笔记本在使用状态下的从低电量开始充电的情况,不同的使用情景消耗和负载都不一样,所以这里就不做进一步测试了。

氵———————————烧绳子———————————

15U的高功率输出,其实也不限于日常的充电行为,作为持续输出也是足够用的,比如:

你别说还挺好用嘿,烙铁设定为400℃/100W的状态下,升温时间也正常,随手焊了个从立创嫖的板子,效果也不错,不得不说JBC和T12的体验确实不一样。如果使用两脚的PD充电头,因为没有接地,烙铁壳可能会有感应电,存在损坏焊接元件的可能性,但是如果使用充电宝,这个问题就不会存在了。

简单总结一下:15U的温度控制和性能上达到了相对的平衡点,在我个人的工作场景中给,大功率自充还是高功率释放,都没有过于拖后腿的短板。大功率输入时温度较高,充电时需要注意充电宝放置的位置;大功率放电时温度相对稳定,不过也不建议放在包里或相对密闭的空间使用。充放电时都可以看到显示屏附近温度较高,但是实际手摸或者手持温度计测温都没有这么高的温度,这个问题的具体成因还得研究一下。165W的双充和140W的单充,单口140W/90W输出,120W+65W+33W的多扣分配,覆盖了更广的使用场景,也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这次的屏幕是我个人一个期待已久的设计,高性能充电宝上配备一个可以显示详情的屏幕可以更直观的表现出自己的性能详情,也可以为专业用户提供一些简单的设置与参数;尤其是这次加入的识别线缆参数与设备,可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分辨手里的线材类别,对于没有购买专用硬件或者手里不方便用表看的用户是个非常方便的功能。

氵———————————烧绳子———————————

测试完15U,15SE就变成后备力量了。刚好有两件换下来的现在作为后备力量的工具就在手边,顺便讲讲为什么把这些东西换下来了

首先就是被六号接替了的无线米万,同样是由ZMI代工的产品。当年为了少带一根线,妄想无线充能够在便携的情况下能够提供差不多的体验,结果自然是差强人意;6号一出来,更轻的重量,更高的性能,虽然带根线,但是小的体积和别出心裁的收纳方式,无线米万只能甘拜下风。

然后就是小米和Wiha联名的螺丝刀,这套工具从18年跟随我征战至今,因为地处干燥地区,所以一直养护的都很不错,结果有一天在pdd看见了这只笔形螺丝刀。里面包含了6个12种常用的批头而且外观还小巧,遂心动拿下。到手后发现也确实方便携带,而且自带批头也算能用,对比套装螺丝刀轻了10倍的重量,自然就替代了套装的螺丝刀,成为了背包里的常客。

不知不觉又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篇,谢谢大家的耐心观看,这次趁着剁手的机会也分享了一下日常的用品,目前包里的主力干将都已经换了一遍,还有很多零零碎碎的东西也不一一展示了。我的主力充电平台已经变成了酷态科的样子了,短时间里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动了,不过就今年酷科发新品的频率和速度……这个短时间可能真的很短了,期待酷态科也能拿出更多“酷”的产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