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访谈主要围绕中控技术在工业AI领域的战略布局、技术成果、生态建设、机器人业务以及全球化发展等方面展开。聚焦中控技术以“1+2+N”架构引领流程工业智能化跃迁,打破跨国技术垄断,定义工业自主化新标准;解析中控技术通过百亿级数据资产、跨国并购与生态计划,打造“能力互补-价值共享”的数智共同体;展现了颠覆传统DCS 50年历史的UCS与工业AI“超级大脑”TPT的横空出世,及其硬核技术如何破解传统工业痛点,如何以“极简设计+软件定义”推动降本增效与可持续发展;并探讨了Plantbot解决方案与全球合作案例,揭示机器人在巡检、物流等场景如何重构未来工厂形态。

1、2024年,中控技术确立了成为工业AI全球领先企业,用AI推动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愿景,目前中控技术在推进工业AI战略转型道路上已取得了哪些成果?
在全球工业智能化的浪潮中,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控技术始终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指引,深度践行两会提出的“人工智能+”行动与“数据要素×”计划,率先布局人工智能,全力投入“工业AI+数据”新产品及新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在流程工业领域广泛应用,深入参与全球先进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变革。我们的用户都是易燃易爆、高温高压的石化、化工、电力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能源及基础工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们现已成为国内自主产品体系最丰富的自动化、数字化、工业AI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我们早已彻底打破跨国公司长期垄断,创业产品集散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 Control System)2024年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4%,已连续14年排名第一,在石化和化工领域市场占有率更是高达56.2%和62.6%,累计部署超10万套控制系统,覆盖全球3.5万家企业,为“制造强国”战略筑牢自主可控的工业底座。
2024年,我们正式启动了“ALL in AI”战略,我们的战略决心和力度是前所未有的,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工业生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我们要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工业AI革命。基于工业AI的技术发展及公司最新的战略指引,公司在全球率先提出了“1+2+N”工业 AI 驱动的企业智能运行新架构。“1”代表1个工厂操作系统,实现统一工业数据集成,为工业 AI 奠定强大的数据基座。“2”包括两个核心大模型:一个是时间序列大模型 TPT(Time-series Pre-trained Transformer),打造工业 AI 模型基座,深度挖掘工业数据价值,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Process Automated,PA),帮助用户实现生产过程安全、高效、高质的自主运行;另一个是超图大模型 HGT(Hyper Graph Transformer),实现企业运营自动化(Business Automated,BA), 帮助用户实现企业的卓越运营。“N”代表N个覆盖工业全场景的工业 APP/Agents,它们如同智能工厂中的“特种兵”,能够在各自的垂直领域内发挥专长,协同作战,让工厂变得更聪明、更智慧。
在2024年新加坡召开的新品发布会上,我们隆重推出了全球首款通用控制系统UCS(Universal Control System)和TPT(Time-series Pre-trained Transfomer)时间序列工业大模型两款划时代的创新产品。
2、您可以详细从技术体系、场景应用及价值实现等方面详细介绍下中控技术工业AI的产品吗?
UCS的推出,就像当年数码相机取代了胶卷相机、智能手机取代了功能手机一样,可谓是工业控制领域的“中国智造里程碑”。它打破了传统DCS系统架构复杂、成本高、算力有限的主要瓶颈,运用“一个工厂、一个控制机柜”的极简结构,彻底颠覆了50年前由国外企业提出的控制系统技术架构,实现机柜空间减少90%、线缆成本降80%、建设周期缩短50%、通信速率提升100倍以上。这一创新不仅引领了控制系统的革命性创新,为流程工业客户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更是中国企业以高端技术之姿站在全球价值链高地的缩影。UCS是软件定义的结晶,一经问世,便受到业内广泛的关注。软件定义,意味着客户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需求,需要增设新的生产线或对现有流程进行优化调整时,只需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即可迅速实现系统功能的升级和扩展。
目前,UCS已在10余家企业实施应用。比如,某化工集团将在其湖北建设的项目中全面应用UCS系统,这也是UCS系统首套规模万点以上的项目!在这个项目中还包含了工业AI自主运行组件的全面应用,项目实施后,原有的五套装置生产运维人员预计将从260人大幅减到80人以下,建设成本将降低60%!UCS的颠覆性创新为客户带来了巨大的、直接的经济效益。
我们所打造的时间序列大模型TPT是公司基于生产过程自动化PA(Process Automated)场景,实现工业AI产品创新的重要一步。TPT工业大模型凭借卓越的模型和算法能力,以海量的工业时序数据为基础,通过以时序大模型为核心引擎打造了一个工业AI的平台,它既可以实现传统工业软件的大量功能,也能解决以前很多工业软件不能实现的功能!用户只要将各类运行、设备、质量等数据接入TPT大模型里,就能进行各种工厂的运行评价、健康评估、瓶颈分析、操作优化、乃至工厂Redesign等工作,并从TPT中得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同时,TPT大模型已经实现工业现场在线实时优化与闭环控制,这也是目前已知在流程工业装置实现闭环控制的唯一的工业大模型!这种基于工业AI平台的运行方式彻底颠覆了工业问题的传统解决方法和模式,TPT能够快速解决以前从未被解决的大量工业难题。
2025年在全球流程工业迈入智能化深水区的当下,TPT与DeepSeek也进行了深度融合,推出流程工业首个“时序智能+认知智能”双引擎架构的面向流程工业生产过程场景的TPT大模型升级版,如同给工厂装上了“感知神经系统”和“决策大脑”。强强联合下,用“最强大脑”指挥工厂的生产运行,推动流程工业进入“数据驱动决策、智能重构价值”的新发展阶段。
目前,TPT已在万华集团、中国石化镇海炼化等40余家客户、百余套装置上取得了突破性应用。其中,在中石化镇海炼化,TPT实现了常减压装置油品切换操作规划,操作时长由6-7小时降低到2小时以内,为用户减少每年上千万的油品加工损失;在万华化学,TPT已在宁波、蓬莱、眉山、烟台四大基地全面推广应用,帮助实现了pH值质量的精准预测控制,将6-8小时才能完成的废液处理大幅缩短到1小时以内;在内蒙兴发集团,TPT实现了电解槽集群的闭环控制优化,平均每天电耗降低6700多度......值得关注的是,近期,中控时间序列大模型TPT Saas版也开启了测试版本的使用!“无需代码、即开即用”的特性大大降低了中小制造企业AI应用门槛。
除此以外,我们预计今年还将发布一款面向BA(Business Autoumated)领域研发的重磅工业AI产品超图大模型HGT(Hyper Graph Transfomer)。这款产品也是中控技术继发布TPT之后,又一个倾力打造的工业数智化的“核动力引擎”。它融合了开源大语言模型及自研图注意力模型的超图模型,通过结合自然语言的语义理解及图模型的动态关联建模、多维度关系解构等特性,打通企业研、产、供、销全链路智能,推动从“生产优化”到“经营进化”的升级。
3、中控技术把机器人业务作为新增长曲线,目前这方面业务进展如何?后续有哪些规划与考虑?
机器人业务是中控近几年工业AI战略重点布局的赛道之一,也是国家“人工智能+”行动的重要方向。中控技术从2022年起,通过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使得机器人业务增长非常迅速,目前其业绩平均每年以近3倍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
2024年公司正式建立了机器人产品业务体系,实现收入5600多万元,新签订单1.67亿元,业务从无到有,快速全面爆发,2024年,中控发布以“AI+平台+安全巡检”、供应链物流、协作机器人装备为核心的流程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Plantbot”,完成PlantbotStudio综合调度管理平台V1.0 开发,我们通过整合“AI+机器人”技术,运用包括四足机器狗、人形机器人等新技术产品,赋予机器人出色的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使其在巡检与操作、供应链物流、装备协作及AI视觉等复杂多变的作业环境及场景中广泛应用。例如在高空(镇海炼化飞索机器人、华鲁恒升无人机巡检)、地面(各类防爆轮式巡检机器人),以及室内场景半高空轨道机器人(煤矿巡检)等复杂场景中予以应用,同时突破了沙特阿美、日本三菱、泰国PTTGC、马来西亚恒源、巴西SENAI等国际高端客户。
国内外的用户对于机器人的需求也非常强烈。在国内,我们的机器人就用在了天津石化天津南港乙烯数智化工厂建设的项目上。在2025年3月份,央视《中国新闻》两会特别报道中专门提到双方携手打造的“AI+数据”驱动的智慧实验室这一标杆案例凭借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革新,为全球石化产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更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以技术创新重塑产业竞争力的决心。
在海外,我们以“一带一路”国家为重点,目前正在为沙特阿美提供“空地一体”机器人(无人机+机器狗)联合协同巡检解决方案,通过联合飞行机器人的空中快速大面积检测,与四足机器狗地面敏捷快速响应的能力,实现对危险作业环境的快速、精准巡查,与韩国SK正在推进机器人与固定传感器协同巡检项目。我们还积极探索人形机器人在智慧实验室等场景的应用;与云深处、宁波工研院、杭州迦智、华谊信息、韩国 PSCK 等生态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构建完整的产品与技术生态,探索高危场景应用,构建产学研用闭环。后续,我们将打造50+细分应用场景整体解决方案,与智能工厂深度协同,这也将成为公司核心的增长极之一。
4、未来中控技术在工业AI领域的核心战略布局是怎样的?
今年国内大模型DeepSeek的爆火,我认为其最大的优点并不是解决了应用问题,而是解决了模型的成本问题。但从2024年开始,也有很多人提出大模型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和技术迭代,还需要关注大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大模型的应用场景。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模型本身的问题,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数据问题;数据是一切AI的基础,没有数据AI技术就像空中楼阁。数据是互联网时代的石油,同样也是人工智能时代的血液。而无论是应用场景或是数据,这些都恰恰是中控技术的优势和资本所在,我们的3万5千多家的客户场景和超过100EB的庞大工业数据量为公司从DCS厂商到自动化供应商到解决方案供应商,最后到工业AI平台型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底气。
未来,我们也会坚定地贯彻工业AI发展战略,加速人工智能技术与工业场景的深度融合,构建工业全价值链智能生态系统,融合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多模态、强推理等能力,通过搭建TPT+HGT核心大模型双架构,形成覆盖“装置-工厂-行业”的流程工业多智能体系统(MAS,Multi-Agent System),打造更有智慧的 “工业AI大脑”。
我们要培育一大批即懂工业,又懂数据、AI的全方位人才。从模式设计、产品设计到技术落地,全面实现工业软件体系向智能体体系的跨越式进化,持续完善运行数据基座、设备数据基座、质量数据基座、模拟数据基座,将工厂最核心的各类数据,汇聚并输送给两个核心大模型进行融合训练,挖掘数据的价值,帮助客户的工厂运行在最优的状态。在产业端,我们将联合各界合作伙伴,加速全面落地“1+2+N”工业 AI 驱动的企业智能运行新架构,大模型、大规模应用通用控制系统UCS、 百万点实时数据库和热值在线分析仪等一批行业前沿的新产品、新技术,助力企业构建全球领先的智能工厂、打造世界级行业标杆项目。
在商业服务模式上,我们将全面推广营销新模式,全方位洞悉客户需求 ,通过“线下 PlantMate 5S 店+ 线上 PlantMart 商城+ PlantMembership 会员订阅制”的工业服务新模式,以“共生共赢”为生态建设核心理念,构建“能力互补-价值共享-持续进化”的数智生态体系。目前,订阅制、会员制服务正悄然改变工业软件服务的面貌,这种“新消费生态”不仅顺应了技术变革的趋势,也推动了工业软件行业及工业 AI 的整体发展。未来,随着工业软件产品快速迭代和用户需求日益增长,订阅制有望成为工业软件服务领域的主流模式,引领行业向更高效、更灵活的方向发展。
同时,我们将加速全球化布局。一方面,通过在海外继续设立本地化运营机构、建立强大的销售网络与研发中心,与当地合作伙伴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了从产品输出到品牌建设的转变。另一方面,通过建设本地仓储和生产设施,优化供应链布局,增强供应链韧性,以应对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且将继续携手国际知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携手共建大型数字化项目,以“技术共享、场景共拓、价值共赢”的生态协作模式,助力全球客户破解智能化转型难题。从本土生态聚合到全球价值共振,中控技术正与全球伙伴共同绘制工业 AI 时代的新篇章。
随着TPT大模型1.0版本的商业化落地、2.0版本的呼之欲出,SaaS版本的普及应用,我们将以“硬核技术+全球化+生态化”三重驱动为核心竞争力,为投资者提供“高确定性增长赛道”,推动工业AI从“技术突破”迈向“价值爆发”,将“成为工业AI全球领先企业,用AI推动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愿景变为现实。尽管面临多重风险,但我们希望每一份订单的交付,都能成为流程工业体系智能化升级的基石;每一项技术输出,皆为全球产业生态共赢的纽带。
中控的每一步突破,都是国家战略与企业创新的共振。
结语
从打破垄断到定义标准,从服务国内到赋能全球,中控技术始终以社会责任为先,将“新质生产力”注入流程工业血脉。我们相信:工业AI的未来,是开放协作的生态共赢,是自主创新的技术引领,更是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振——这正是投资者长期信赖的基石,也是中国智能制造的全球答案。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