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卖相承」的闲学之道

「一卖相承」的闲学之道
2022年08月30日 19:40 钱皓

时至今日,重视传承的中国人,已将“传承”的范围逐渐从家族、门派、村落拓宽至更广泛的群体,而传承的内容,也从语言、文化或是贵重物品、技能等,延伸至更普通实用的物品。

究其原因,一方面自然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打破了“传承”的路径依赖和信息差:绝学不一定传男不传女而是要传给感兴趣的人,珍贵的不一定是奇珍异宝,也许只是我吹过你吹过的风。

另一方面则在于体验式消费的流行,让人不需要与物牢牢绑定,物也可自由见证众生百态从而增添新的魅力。年轻一代作为这种新“传承”的创建者与推动者,他们更注重体验而非拥有,敢选择热爱,也敢果断说出拜拜。

一、互联网时代的传承人与继承者

某种程度上,一件被多次转卖的物品,就代表了一种非典型的传承。闲鱼上的一个热词形容得非常准确,叫做「一卖相承」,它们在不断地被挂、卖出、然后继续被挂的兜兜转转中,“传承”的剧情,也在轮番上演。

基于对这些被多次转卖的物品的洞察,闲鱼官方也推出了「一卖相承」创意Campaign,从一个个物品的角度,像素级还原出互联网时代“传承“的名场面。

比如一块滑板换了5个“继承者”,每个人都以为自己不出三天就能乘风破浪,结局总是在接连跟大地亲密接触后,才体会到脚艺活之不易,于是借着滑板传承下去的理念是“与自己和解”。

一台电动车也可以有8个“传承人”,卖家的缘由不尽相同,有人从两轮变成双脚,也有人升级两轮为四轮,总之它记录了许多段类似的人生轨迹,传承下来的是奋斗的痕迹。

为了更传神演绎出闲鱼上「一卖相承」的宝贝和它们在流通传承过程中和不同主人的联结,闲鱼还带来史上横跨代际最长的全家福——“八代同堂”全家福。

宝贝的八代主人齐聚一堂,摆出一本正经的姿态,优雅而不失礼貌。宝贝被放置于全家福的“主位”,表现其极高的家庭地位。不同宝贝拍出的全家福气质也不尽相同:大牌包的全家福拍出了豪门争夺遗产的气质、电动车的全家福充满了市井邻里间的温情、婚纱的全家福则映照出幸福的模样。

当然,也并非所有物品都能顺利传承,因为想开启传承的大门,还需要念几句“通关密语”。众所周知,互联网的各个角落里藏着无数当代野生文豪,每个平台都有不同的文学密码,比如B站的“助力每一个梦想”,知乎的“人在美国,刚下飞机”,小红书的“一生必入、宝藏打卡”……想要在闲鱼上顺利转卖,自然也要懂得沟通的关键,比如“学不会了/老婆不让/孩子大了”等热门理由一出街,DDDD继承人就能顺着网线找来了。

不过担得起“传承”二字的物品,多多少少还得带着精神价值。如果你说每年转卖的5W个滑板,是破碎的叛逆梦想;那每月8000人想要的拍立得,就是对捕捉美好瞬间的向往。当然「一卖相承」更多的原因还是为了当下而努力,比如带大了三个孩子的婴儿车演绎了一部温情版的家庭简史;而2.3W顶待出售的露营帐篷,就是从远方回来的脚踏实地。

那到底年轻人最愿意「一卖相承」什么宝贝呢?闲鱼也发起了投票,透过上榜的物品,我们或许能看到,不同圈层的年轻人正在不断丰富“传承”的内涵,是实物,是故事,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二、「一卖相承」背后的低碳经济

之所以年轻人选在在闲鱼平台上进行「一卖相承」行为,原因是它将垂直多元的用户圈层与海量商品匹配起来。具体来看,一方面,闲鱼本身是专业的闲置交易平台,拥有5亿用户,强大的集聚效应,提供了强流动性支撑。

另一方面,闲鱼也凭借强包容性的交易内容、人性化的交易模式,成为了年轻人的“同好交流平台”,大家习惯在这里分享爱好、寻找兴趣、收获认同感物品。

用闲鱼“传承”本身就是年轻人自发选择、追逐趋势的结果。而传承背后,一边是关于梦想、兴趣的感性生活,一边也用理性消费方式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越来越多年轻一代加入低碳经济的大军。“碳中和”战略和个人碳足迹息息相关,物品的循环使用便是迈向个人碳中和的一条路径。相关数据显示,中国闲置物品的交易规模,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接近3万亿的惊人数字。

可见,越来越多年轻人已不再执着于成为物品的所有者,消费理念逐步迈向共享和绿色。而「一卖相承」不仅是闲鱼与年轻人的一次隔空呼应,更让低碳经济完成了一次全新的价值升级。

当下,大家对低碳经济虽有了比较广泛的认知,但对待闲置物品的交易态度,往往带着“旧物”“二手”的有色标签。而闲鱼对闲置物品交易的推动却截然不同,无论是社区文化的运营还是流行热点的洞察,始终用包容、理解的态度去发现年轻人心目中的宝藏好物,让闲置物品的内涵在一次次破圈中被拓宽。这次「一卖相承」的创新传播再次将闲置物品的价值升级,与“传承”进行联系后带来的变化是,闲置物品与梦想、亲情、爱情、奋斗等独特的情感体验相关联,类似像拍立得、婚纱、婴儿车、电动车等被转卖多次的闲置物品,便迸发出了新的价值和内涵。

在闲鱼的见证下,不同的年轻人通过分享带着故事的物品,产生连接和生活的交集;而这些“传承”好物里藏着的真实又鲜活的年轻生活方式,也在一次次交易中更清晰地呈现出来,还原出当下年轻一代的整体面貌。

这种让人与人“加强联系”的交易导向,也是“低碳经济”新的价值驱动力:一边让年轻人在相互成就自己中,为双碳目标作出一份贡献,另一边让物找到可以继续发光发热的舞台。只要往下“传承”,便有无限可能。

三、「一卖相承」的鱼生请多指教

自古以来,传承精神在情感连接、价值观传递方面的价值,甚至超过了物品本身的价值。「一卖相承」正从另一个新奇的角度,打开了传承新的想象空间,不仅仅在传承一件具备流通价值的物品,还有一种无形的精神,以物为载体在闲鱼平台进行着传承,而闲鱼早已将其总结为“闲学”。

作为一种新的“学问”,闲学既包括了“十动然鱼、学不会了”等热门转卖理由,也涵盖了“屠龙刀”、“我是学生”、“只晒不卖”等交易黑话,此前的闲学行为大赏IP中的「一面之缘挂闲鱼」与「原地旅行逛闲鱼」等用户群体行为,同样也是闲学的一部分。

因此,闲学不仅是年轻人热衷的梗文化的集中体现,更深刻反映出这些“闲学家”在闲鱼上经营生活的趣味现状。当然「一卖相承」也只是其中的一种打开方式,还有更多的可能性正在发生。

毕竟,一入“闲学”深似海,「一卖相承」的“鱼生”还需请生活多多指教。时代的巨浪,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激起或大或小的涟漪,而物品都是时代浪潮的痕迹。就像闲鱼里的商品,表面是金钱的置换,实际还有一层对当下生活的纪录与陈述。你选择使用传承下来的物品,至少可以提供两条信息:他们曾经拥有过什么,如今已不再需要了。但现在,你才是物品存在的新意义。

喜欢留下,不喜欢就继续挂闲鱼,这是当代年轻人面对内心的诚实,也是直面生活的勇气。

当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产品瞄准年轻群体的消费时,闲鱼却反其道而行,用鼓励更理性的闲置交易,来帮助年轻人真正遵从内心、成就自己。或许,这样一个尊重物品、尊重生活,以陪伴者姿态的平台,能让更多人成为自在的“闲学家”。

四、结语

面对旧物的留恋,面对内心的摇摆,让我们常常无法舍弃很多东西,但只有将现阶段不必需、不合适的东西传承他人,才能收获更简单轻松的「一卖相承」的“鱼生”。

作者:钱皓、可达怡

编辑:安吉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