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集采500万NB-IoT单模模组:能否驱动市场规模爆发?

中国移动集采500万NB-IoT单模模组:能否驱动市场规模爆发?
2018年12月04日 12:18 赵宇5GSA

成功并不是终点,失败也不是终结,只有勇气才是永恒。

2016年6月,NB-IoT核心标准冻结,直至如今NB-IoT单模模组招标,差不多是两年半时间。

2014年下半年~2016年底,约两年半时间,国内基本完成主流用户4G换机市场的需求。

时间前进的脚步,并不会因为每个两年半周期而停歇。

1

当前,相较于其他LPWA标准制式,NB-IoT产业链处于非常完善、健全的布局。在M-IoT领域,运营商作为市场供需间的纽带,发挥着重要作用。

回顾国内4G商用初期,从形成规模网络到千元级别终端拉动,带动了4G用户快速普及,是在流量需求非常明确的条件下完成的激进之举。

去年,以替代NB-IoT角色先行的美国CAT.M/LTE-M市场,其连接量级如今已形成百万级别。

然而,当国内NB-IoT即将于2019年规模爆发的时间点上,却有观点“适时”提出NB-IoT需求不足论,不明觉厉。

的确,对比5年来发展11亿户的国内4G个人用户市场,一年多发展才千万连接量级的窄带蜂窝物联网,与其相差的悬殊不是一般的大。

然而,在美国市场,如AT&T、Verizon、T-Mobile和Dish,全部选择商用(或近期计划商用)NB-IoT。

近期,澳大利亚运营商Telstra计划扩大农村地区NB-IoT网络覆盖范围,将覆盖距离升级至100公里。

作为3GPP标准,NB-IoT与LTE-M更加互补,未来面向5G时代,两个标准均有着清晰的演进路线,与5G mMTC一道构成未来蜂窝物联的主要市场。聪明者如英特尔,便寄望未来在5G mMTC市场收获丰硕果实。

2

几个月前,在某省会城市的某家运营商智慧营业厅,当笔者问及客服想买一只NB-IoT手环时,客服反问什么IoT?或许是没说清楚,当笔者再次重复后,她接着问,NB-IoT是什么?

诸如,面向消费级市场的NB-IoT健康手环,当前,在京东、运营商线下营业厅等渠道,还没见到影子。

对于这一现象,友商相关人士认为,NB-IoT在消费级市场才刚刚起步。万幸的是,出于竞争角度,他没有对此现象冷嘲热讽,并不认为上述运营商的市场反应太慢。

今年,基于eSIM的可穿戴设备相继支持商用,三家运营商支持一号双终端的LTE终端设备,除了苹果便是华为 Watch系列,款型之少也凸显eSIM消费级市场尚处起步阶段,但并不能说eSIM需求不足,NB-IoT+eSIM亦是如此。

2019年,在5G手机尚未投入市场商用的换机低迷期,国产终端主流企业之一即将发力NB-IoT消费级市场。

面向NB-IoT消费级市场的场景需求,终端需要有“代入感”,APP界面需要简洁、人性化,应向互联网企业学习。

3

相较于消费级市场,以物为中心的窄带蜂窝物联网在行业市场,呈现分散、小批量、碎片化需求。

当前,面向垂直市场的NB-IoT行业应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流程,存在多方的磨合期。

同时,在NB-IoT行业标准层面,亦是如此,发现问题、细化问题,解决问题,正是行业市场成功的关键。

如今看来,NB-IoT更像是5G商用前的一面镜子,充当5G探路者的角色。

面向人的连接,可以用连接净增数、ARPU、DOU作为KPI,但面向物的窄带连接,在起步阶段属于慢热型,尤其是在多种IoT标准掺杂的市场。

笔者认为,在现阶段,NB-IoT不应以连接规模为唯一导向,而是着重关注其跨行业融合的流程顺畅和价值提升。

在去年通信展上,也有业内人士指出,NB-IoT模组并不是越便宜就越有市场。其实,他所表达的意思是,应用必须有价值,不能单纯追求NB-IoT上线量级。

4

降低模组成本,是NB-IoT规模商用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NB-IoT模组成本一旦等同或低于2G,市场将用脚投票。

近一年半时间内,运营商集采50万+300万+500万片NB-IoT模组规模,轮番集采规模呈现稳步放大效应,促使NB-IoT模组单价阶段性进入5美元~25元RMB价格区间。

相较于需求的碎片化,只有通过集采和运营商这一枢纽和体量,才能抵御市场不可预见的风险,而NB-IoT模组市场本身,也需要优胜劣汰(这里并不仅仅是指产品的优势特性)。

2017年年末,在《对于中国移动10亿补贴NB-IoT模组的6个判断》一文中,笔者判断,中国移动可能将拉动3000万+片NB-IoT模组市场发展,并将使得NB-IoT模组进入16~24元最高价格区间。

此次,中国移动集采的NB-IoT模组大多数支持Band3/5/8,意味着同时满足三家运营商NB-IoT的需求,对于电信、联通发展NB-IoT是个间接利好。

多数NB-IoT模组支持16mm*18mm规格,采用了最小通用模组规格尺寸,是否意味着在小型化尺寸的终端上使用?

此前,让笔者疑惑的是,为什么是中国移动终端公司发布招标公告,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移动可能将在消费级市场推出自有品牌NB-IoT终端?

不过,基于Rel-13版本的NB-IoT并不完全适合消费级市场,但单模却有利于市场聚焦,尤其是网络层面的聚焦。

笔者认为,集采“单模”模组背后的决策考虑,可能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纵观中国电信、联通面向5G加速VoLTE商用进程,韩国全面商用5G……就能感觉到网络代际承接升级的迫切。

5

12月1日,中国移动对500万NB-IoT单模模组招标中选候选人名单进行公示。

从名单看,采用高通芯片的模组,并没有出现在单模NB-IoT模组中选名单中,但这并不意味着高通实质“出局”。

此前,根据高通此前公布的每个NB/eMTC模组50美分专利授权费看,此次集采500万NB-IoT模组,是否意味着高通有望获得250万美元专利费?

此次招标,多数NB-IoT模组价格在24元以下,可谓是又一次拉低了NB-IoT商用门槛,让NB-IoT未来能够像蓝牙、WiFi一样普及,成为可能实现的事实。

不过,面对未来NB-IoT/eMTC等海量连接规模市场,依托专利收费收割这一长尾市场,是高通最擅长的模式。其次,预计高通在2019年3月将推出新一代的M-IoT芯片,踩准全球M-IoT规模商用的时间节点。

去年年底,国内NB-IoT标准的主要贡献者之一曾公开承诺,不会依靠收取NB-IoT专利费去盈利,这种承诺对于初期推动NB-IoT规模发展大有益处。

近期,在公开场合,中国移动高层谈及5G时曾表示,有的企业把标准作为壁垒和收费方式,但中国移动的做法不太一样,不作壁垒、不收费。

他认为,所有的技术最终都要转换成标准,才能够得到真正应用,中国移动要把最新、最好的技术,尽可能在可使用的情况下,推到标准里面去。

虽然,上述谈及5G标准的表述和场合,与NB-IoT市场发展没有任何关联。但此次500万模组招标是否与希望降低M-IoT领域的“专利税”相关?

6

截至10月底,有123家运营商在61个国家投资NB-IoT,其中,包括在40个国家部署/商用65个NB-IoT网络。

截至7月底,已经发布的NB-IoT模组有50款,NB/eMTC双模模组为26款。

当前,国内NB-IoT基站可能达到百万级别,NB-IoT连接达到千万级别。在NB-IoT市场方面,将出现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这两家主力运营商竞合的局面。预计,智慧农业和地灾防治等可能将成为2019年NB-IoT市场热点。

面向未来,业内人士指出,5G将进一步完善移动物联网技术体系,通过持续的标准演进和产品研发,促使NB-IoT、eMTC和5G mMTC技术共同构成满足不同应用需求,互为补充、灵活统一的技术体系。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物联网市场的很多需求都是伪需求,变现很困难,蜂窝物联市场更多的要拥抱非蜂窝场景和需求。

总结

从去年10亿补贴规模看,中国移动NB-IoT 500万片单模模组招标,有可能是中国移动NB-IoT规模商用的起点,但并不足以满足更多市场场景的需求。

依托引导性拉动产业发展的手段,只有集采千万级别规模,方可对3~4个垂直行业市场规模突破,以此,形成推动M-IoT亿级规模连接的驱动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