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沙治沙,作为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政策法规的完善到生态工程的实施,从沙产业的兴起到公众参与的广泛动员,防沙治沙工作正逐步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治理体系。本文旨在通过网络舆情分析,深入探讨防沙治沙工作的现状,以供参考。
一、政策法规与法治建设
》》》政策法规
近年来,我国及地方政府在防沙治沙方面不断推进立法工作,以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例如,2024年新修订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办法》于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这一修订旨在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和防沙治沙新形势新任务,强化防沙治沙的科技支撑,增强规划的刚性约束,完善保障措施,并推动沙产业发展。
》》》法治监督
法律在防沙治沙工作中的监督作用至关重要。各级人大常委会、政府部门等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在防沙治沙工作中,通过完善考核评价指标和督查制度,依法压实各地各部门防沙治沙目标责任。同时,还加强了对防沙治沙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得到有效执行。例如,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组成12个督查组,对全区12个盟市、86个旗县(市、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督查,并召开反馈会议,提出整改意见,有力推动了防沙治沙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生态工程建设
》》》重点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是我国防沙治沙工作的主要抓手。这些工程的进展、成效及面临的挑战一直是网络舆情关注的焦点。
截至目前,实施重点项目287个,安排中央投资320亿元,完成各类综合治理任务超4000万亩。内蒙古作为“三北”工程的主战场,在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在防沙治沙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在沙障的设置、植被的恢复、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突破。例如,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干旱区广泛推广应用滴灌节水造林技术,较传统的浇灌节约用水近70%。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当地政府引入了无人机飞播造林技术,通过精准定位、高效播种,大大提高了造林效率和成活率。据统计,2023年杭锦旗完成飞播造林作业面积15万亩,累计飞播造林保存面积达到161万亩,有效遏制了库布其沙漠的扩张。
三、沙产业发展
》》》沙产业定义
沙产业是利用沙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的模式,包括沙棘、沙柳等沙生植物的种植、加工及销售,以及沙漠旅游等。这一产业模式不仅有助于防沙治沙,还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治沙与致富的双赢。
》》》政策扶持
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推动沙产业发展方面给予了一系列政策扶持。例如,内蒙古自治区设立了防沙治沙基金,动员社会各界募捐资金,并积极开展公益治沙活动。新疆则通过“以林养林”模式,培育出驰名全国的“冰糖心”苹果,实现了沙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此外,政府还通过资金扶持、税收优惠、技术支持等措施,促进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印发了《三北工程六期规划》《关于财政支持“三北”工程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为沙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在甘肃民勤县,当地政府依托丰富的沙生植物资源,大力发展沙产业。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鼓励农民种植梭梭、肉苁蓉等沙生植物,并建设了多个沙生植物加工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这不仅有效治理了沙化土地,还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四、监督与成效评估
》》》监督机制
防沙治沙工作的监督机制包括政府部门的监督、社会监督及舆论监督等。这些监督机制有助于确保防沙治沙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政府部门通过完善考核评价指标和督查制度,依法压实各地各部门防沙治沙目标责任。同时,还加强了对防沙治沙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公众通过网络平台、新闻媒体等渠道,对防沙治沙工作进行监督和建议,推动了防沙治沙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例如,一些环保组织通过网络平台发布防沙治沙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引导公众关注和支持防沙治沙事业;同时,也对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曝光和批评,推动了相关部门的整改和改进。
》》》成效评估
防沙治沙工作的成效评估方法和结果一直是网络舆情关注的焦点。我国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沙化土地的减少、植被覆盖度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等进行了全面评估。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披露的数据,我国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6500万亩,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在全球率先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缩减”。
此外,通过实施“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我国沙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三北”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2.41%提高到13.84%,61%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绿线”向西移动300公里。近10年北方地区春季严重沙尘天气次数明显减少。
五、公众参与与教育
》》》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在防沙治沙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通过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沙漠治理等公益活动,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
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创新多元投入机制,从过去完全依靠国家投资治沙向多元投入治沙转变。设立了防沙治沙基金,动员社会各界募捐资金,并积极开展公益治沙活动。蚂蚁集团和中国绿化基金会等社会力量也积极参与其中,为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治理中,亿利集团与当地政府和农牧民合作,共同开展植树造林和沙漠治理工作。通过组织志愿者参与植树活动、开展沙漠旅游等方式,吸引了大量公众参与和支持防沙治沙事业。这不仅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此外,成功的公众参与案例也激发了更多人的参与热情。例如,河北塞罕坝、山西右玉、内蒙古库布其、甘肃古浪八步沙等地涌现出的治沙先进典型和英雄群体,为新时代防沙治沙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他们的事迹通过网络平台等渠道广泛传播,激发了更多人的参与热情和支持力度。
》》》宣传教育
政府和媒体在防沙治沙宣传教育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制作宣传材料、举办讲座等方式,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定期举办防沙治沙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防沙治沙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媒体通过报道防沙治沙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引导公众关注和支持防沙治沙事业。同时,还通过制作宣传海报、短视频等形式,向公众展示防沙治沙的成果和经验,进一步增强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此外,一些地方还通过建设防沙治沙教育基地、开展科普活动等方式,向公众展示防沙治沙的成果和经验,进一步增强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治理中,当地政府和企业共同建设了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展览馆和沙漠科技馆等教育基地,向公众展示沙漠治理的历程和成果,并开展科普教育和研学活动,提高了公众的参与度。
六、防沙治沙热点舆情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合围)
1、简介
塔克拉玛干沙漠,作为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流动沙漠,覆盖面积超过33.7万平方公里,沉积历史超过30万年。在过去的40多年里,该地区从一片荒芜逐渐转变为拥有绿色阻沙防护带的区域。2024年11月28日,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成功合龙,标志着绿色屏障首次合围了这片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
此外,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地区于田县,随着最后一棵玫瑰花苗的种植,长达285公里的沙漠边缘阻击战空白区也顺利实现了“锁边合龙”。这些努力不仅锁住了沙漠的扩张,也为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2、传播趋势分析
根据蚁坊软件鹰眼速读网系统的分析,从11月28日0时至12月5日12时,全网关于“塔克拉玛干合围”的舆情热度有所攀升,并在12月2日7时达到了最高峰。围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成功“锁边合龙”的报道和讨论引发了网民广泛关注与传播。
3、媒体报道倾向分析
一、
关注塔克拉玛干沙漠绿色屏障合龙
据阿克苏市融媒体中心、策勒县融媒体中心、中安在线报道,塔克拉玛干沙漠作为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流动沙漠,其绿色阻沙防护带的建设历经40多年,终于在2024年11月28日实现了全长3046公里的合龙,标志着绿色屏障首次合围了这片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从“没有绿”到“一抹绿”再到“连片绿”的转变,也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改造能力。绿色阻沙防护带的建成,有效降低了风速,减少了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减缓了沙漠化的进程,同时为未来的沙漠生态修复铺平了道路。
二、
聚焦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
据中安在线、策勒县融媒体中心报道,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治理不仅仅局限于防止沙漠蔓延,更重要的是发展沙漠经济。通过在沙漠周围种植绿色防护带,以及在光伏板下种植耐寒耐旱植物,如胡杨、红柳、玫瑰花苗等,这些植物的根系深入沙土,固定沙土,展现了治沙人的智慧和汗水。这种综合治理方式不仅有助于生态修复,还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沙漠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
讨论塔克拉玛干沙漠治理的全球意义
据中安在线报道,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了全面“锁边合龙”,标志着中国治沙人在这片“死亡之海”上取得了又一重大胜利。这一成果不仅是对治沙技术和策略的肯定,也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
致敬治沙人的努力与贡献
据齐鲁壹点报道,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空白区的“锁边合龙”是治沙人不懈努力的结果。随着最后一棵玫瑰花苗的种下,长达285公里的沙漠边缘实现了合龙,这是对治沙人辛勤工作和巨大牺牲的最好致敬。
五、
讨论塔克拉玛干沙漠治理的技术创新
据策勒县融媒体中心报道,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治理采用了多种技术创新,如在沙包的迎风坡采用脚踏式草方格固沙,在落沙坡及缓坡地带采用手埋式进行草方格固沙。这些技术的应用,结合沙漠地理形态特点,有效地阻止了流沙的蔓延,展现了科技在沙漠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邮箱:zhangming[at]eefung.com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