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狠砸百亿美金造车,雷军的最后一战!

小米狠砸百亿美金造车,雷军的最后一战!
2021年04月08日 17:22 七哥不是七爷

286电脑,全部联网,发明了EMAIL。

个人PC,全部联网,发明了QQ,门户网站,电商购物。

智能手机,全部联网,发明了滴滴,美团,抖音。

那么请问:

汽车,如果全部联网,会发明了什么?

汽车,如果全部联网,会发明了什么?

汽车,如果全部联网,会发明了什么?

答案是:

第一,软件价值,大于硬件N倍。

第二,释放出车里无聊的时间。

第三,人工智能大面积应用场景。

第四,自动驾驶,99%会变成现实。

1

小米为什么要造车

3月30日,小米官宣造车计划,将成立全资子公司,由雷军亲自带队,首期投入100亿元,未来十年投入100亿美金全力造车。

雷军在当晚的新品发布会上首次公开谈及小米造车计划的细节。这条赛道他已经关注了近八年,但真正从认真调研到做决策只用了75天。

原来故事的起点并不是太远。今年1月15日,小米董事会首次建议小米高管们研究智能电动车产业。

“一开始我内心非常抗拒。”雷军说,“我们花了五年时间才好不容易把手机业务做到今天,成为世界第三,而手机这场仗还没有打完,做车会不会分心?”

事实上,雷军的犹疑已经持续很久。

早在2013年,他就曾两次拜访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并开始关注智能电动车产业。作为投资人,他在过去的七八年时间也投出了近十家智能汽车公司。

但他一直没有让小米加入浪潮。直到董事会的建议递到眼前,雷军似乎无法再回避。“不管我有多么地不愿意,1月15日,我们开始认真调研。”

刚开始,他的疑问是,为什么你们觉得小米能造车?但对方给他的答案是,小米既懂硬件,又懂互联网,“完全不能理解你们为什么不造车。”

接下来的很长时间——“你们同行都在造车,你们不造会不会落伍?”“会不会手机和车是一件事情呢?”——雷军都在这样的答案中自我拉扯:“这个决定对我来说太重要了,白天我觉得有100条理由可以做,晚上又有100条理由不能做。”

最后,75天时间过去,小米管理层在经历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两次正式的董事会,又进行了极为严谨详尽的调研与论证之后——终于做出了这个小米史上最重大的决定。

雷军说,期间他思考的关键点是,相较于十年前,小米是否还有一如当初的勇气、决心、体力和投入。

显然,如今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第一,10年投资100亿美元(约合656亿元人民币),造车的钱包已经准备好。首期投资为100亿人民币,未来将分期不断投入。雷军说到,这是以小米的1080亿现金储备做出的决定。雷军说道,在公告发布之后的2、3个小时中,有大量的投资行业人士联系雷军,希望投资小米造车项目。过去2个半月中,也有不少投资界大佬提出多样的投资方案。不过,在经过小米的反复考虑之后,只有和手机、生态链产品全部拉通,才能提供无所不在的智能体验。

第二,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所有的投资都由小米自己出。

第三,雷军亲自带队,担任汽车业务CEO。

雷军说到,现在是值得小米再次大干一场的时候了。

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小米有钱,也亏得起。

▲小米2020现金余额1080亿元

小米2020年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底,小米集团现金余额达到1080亿元。

总而言之,造车无论对于小米还是雷军而言,都将是个巨大的挑战,而雷军显然已经在心理上开始以决心替代压力,剩下的就要看小米如何消化了。

“从我做决定这一刻开始,我就不再关心压力了。”雷军说,“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

小米+汽车,是雷军的一个新机会。

2

小米的第三增长曲线

我们从资本和战略层面来看,目前小米手机业务触及天花板,IoT业务并未完全爆发,这导致小米估值受限,而造车则有望成为公司的第三条增长曲线。

首先是手机层面,考虑到美国商务部对华为制裁的影响,华为在全球范围内的出货量持续减少,分割出的荣耀还没有挑起大旗。

也是在这种背景下,从2019年开始冲击高端手机小米尝到了甜头,销量攀升至全球第三,整体市场份额从9%上升至12%。

但整体看来,智能手机的增长停滞是不争的事实,备受瞩目的5G也因为影响续航、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杀手级应用等问题而迟迟无法激发消费者换机欲望。

2016-2020年,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及同比增速

同样的趋势在全球手机出货量上也得以体现,这个行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存量市场,除非再次出现类似华为这样的“黑天鹅”事件,手机厂商很难获取更多的增长空间。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和增长曲线

再看IoT行业,2019年,雷军在小米年会上宣布将正式启动“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2018年 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的收入几乎翻了一倍,增长率高达87%,

2019年全年,小米总收入为2058亿,其中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收入达人民币621亿元,IoT的确肩负起了小米的“第二增长曲线”,差不多能够占据小米三分之一的收入。

2020年全年,IoT与生活消费产品部分的收入达到674亿元,同比增长8.6%;和2019年营收对比,增长并不显著。虽然有疫情影响,但在手机业务强势的表现下,IoT几乎停滞不前。

仔细分析来看,小米的IoT设备连接数量其实还在高速增长中,总设备数为3.3亿台(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同比增长38%。不过,小米综合硬件的净利润率仍然低于1%,这或许可以解释IoT设备数量增加,营收却没有起色的怪相。

这不得不让人对IoT市场的前景抱有怀疑,至少目前IoT业务难以成为利润引擎。

另外,小米的互联网业务也没有太大的突破,2020年,小米互联网业务收入人民币238亿元,同比增长20%,相比2019年,增速同样有所下降。

总的来说,小米仍然是一家以手机为主的制造企业,双引擎策略目前并不奏效,在这样的情况下,造车的确能为小米带去更多的想象空间。

在小米迈向5G和IoT的过渡期,小米汽车可以支撑起资本市场对其未来的期许,也是小米提起布局的下一个增长点。

3

小米要造什么车

小米的套路,就是汽车不赚钱,用软件持续的赚钱,只要拥有绝对用户数量,拥有绝对垄断,商业上的利润这些小道,大老板们是看不上的。

那么小米到底要造什么车?

小米的车,肯定是普通人能够买的起的高性价比好车。

这个道理很简单,用户群体最大,目前中低端电动车,小米几乎没有任何对手,蔚来和小鹏本来就是雷老板的伏兵,专门在中高端跟特斯拉和未来的苹果死缠烂打的。

唯一的敌人,就是百度和吉利的中低端有那么一点点压力~~

小米的生态链,已经先胜一筹。

简单来说,就是到小米的车上,几乎不用掏出手机,车上的大屏幕什么都有。当年贾老板没有做成的盒子,已经被雷老板全部变成了现实,而且智能IOT已经形成了规模效应,不得不说小米确实实现了前人没有实现的事业。这些软件和智能硬件优势,在汽车领域无人能及。

小米将拿下人工智能入口。

现在产业界基本有一个共识,就是人工智能第一步的场景在智能汽车。比如说一个简单的功能,用语言直接让人工智能打天窗打开,直接想听什么课,跟人工智能说一说,立马就完事了,完全不用动手。这么一个小的人工智能,就把智能和非智能分开了差距。

这些核心优势,都是实打实的刚性需要,没有任何泡沫可言。

而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还可以畅想下,比如人机互动系统上一个更高的台阶,现在的情况,无非就是在车上听听音乐,以后把人的双手解放之后,互动性的游戏,高质量的电视剧,都会有巨大的前景。

无法想象:当所有汽车联网之后,商业的价值有多大。

毕竟一个电梯口闲着无聊看的广告,就能创造出分众庞大市值,就目前这一点存量的智能汽车而言,平均使用车载智能屏幕时长已经超过1个小时,这价值得有多大呢?

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成功,那么小米更上一层楼;万一不幸失败,小米也可能会被造车给拖垮。

这一次,会成就一个了不起的雷斯克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