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情绪消费新趋势,呵护消费者权益

关注情绪消费新趋势,呵护消费者权益
2024年10月10日 15:30 泽传媒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显示,情绪释放正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情绪消费有望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此趋势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与关注。

比如某购物软件上几毛钱就能拍下“爱因斯坦的脑子”,据说能自动长到自己的大脑上,带来智慧的启迪;一种叫做“骂醒恋爱脑”服务,扮演一位情感导师,负责帮年轻人走出分手之痛,重拾生活的信心;“树洞倾听”活动,更是满足了人们“情绪垃圾桶”的需求,让内心的烦恼得以释放。

2024 年,“消费降级”成为热点话题。但有趣的是,大众都在喊穷准备节省,年轻人却因“情绪消费”掏空钱包。情绪消费种类多样,有远离热门景点、追求小众体验的反向旅游;有虚心接纳他人建议进行消费的听劝式消费;有骑着单车自由穿梭城市、感受别样风景的 city ride;有避免盲目跟风、理性对待网红产品的拔草经济;还有为缓解压力、带来心灵慰藉的疗愈经济。这些不同形式的情绪消费,反映出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的情感需求和价值取向。

其实原因并不复杂,伴随社会发展与生活节奏加快,年轻人承受诸多压力,从学业到职场,从人际关系至生活琐事,皆可能使其情绪紧绷。在此背景下,情绪消费应运而生。购置一件心仪之物、享受一次放松服务,皆可成为他们舒缓压力、调节情绪的途径。

而且,年轻群体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有能力借消费释放压力,获精神愉悦和内心满足。同时,他们观念新潮,追求个性与独特体验,看重产品的精神、文化、创意附加值,愿为触动“情绪”的商品或服务买单。此外,社交媒体发展影响消费观念,激发消费欲望。消费市场多元化、细分化,也提供了更多选择,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情绪需求。

情绪消费为市场带来新契机。商家可针对此需求,推出更具个性化、情感化的产品与服务。像一些主打“治愈系”的文创产品、提供舒缓身心的个人护理项目等,皆有可能博得年轻消费者的欢心。不可小觑的是,情绪消费规模扩大后,很有可能带动或刺激相关产业发展,如心理咨询、休闲旅游等,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数据显示,迄今市场上与“情绪”相关的专利超 3700 项,表明企业愈发注重对情绪价值的挖掘。满足情绪价值的消费热潮悄然兴起,有望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越是如此,我们越不能忽视情绪消费可能带来的问题。首先,消费者受情绪驱使可能做出非理性消费决策,导致过度消费或购入非必需商品。其次,部分不良商家或许会利用消费者的情绪弱点,进行虚假宣传或诱导消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此外,情绪消费作为新兴消费现象,相关销售规则和监管机制尚不完善,可能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特别是法律层面,对于一些虚拟情绪商品的销售缺乏严格约束,包括对服务提供者的专业能力和伦理规范,也缺少明确完备的界定和要求,从而可能衍生诸如泄露消费者隐私、提供不正当服务、不合理收费等问题,加上“情绪消费品”市场监管存在缺失,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纠纷也会接踵而至。

为引导情绪消费良性发展,消费者自身需保持理性。消费前应充分权衡自身实际需求与经济状况,避免盲目跟风与冲动消费。同时,消费者协会等相关部门应强化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违法行径,明确相应规则,制定行业标准,明晰合法合规边界,防范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同时要构建有效的投诉和预警机制,预防各类纠纷,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商家则应坚守诚信经营之道,以优质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情绪需求,而非仅为跟风和逐利而无所不用其极。唯有如此,方可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与长久支持,达成可持续发展。

我们需要深刻触动消费者情感、提供独特且丰富情感体验的商业模式。更需要的是,在个人的发展中,积极地把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与工作当中,正如老话说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努力进程中时刻留意自己的付出以及所取得的成果,这本身就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情绪寄托和精神支撑。在社会生活里,努力提高自身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极为重要,毕竟“一个好汉三个帮”,当我们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时,就能从这种成就感里获得更多有益的情绪价值,进而以更积极的心态融入现实生活,拥抱现实,更会发觉生活中处处充盈着惊喜与温暖。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