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应用到产品中,最终目的当然是吸引更多消费者。
AI对品牌的赋能是否让消费者多掏腰包,还未得到市场验证。
品牌与其用AI抓眼球解决消费问题,不如用它解决企业本身问题。
1
产品有了AI的名号就更“香”了吗?
前段时间钟薛高发布“SaSaa”,这个口味由AI建议,名字由AI起的,包装由AI设计,图片和视频都是AI自动生成的雪糕,只售卖3.5元。
不同于往日高端雪糕玩家形象,低价和AI的结合,让钟薛高拓宽了商业边际,提前吹起今年雪糕之战的号角。
茅台随后也联合网易,推出元宇宙酿酒APP“巽风”,试图用元宇宙打开年轻人市场。
健康零食品牌食验室也在本月上线由AI设计的产品,并且还是五款,食验室创始人孙思达甚至在朋友圈中称“多亏AI”。
各品牌企业将AI元素加入产品,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一些产品的确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从企业的角度看,他们也达到了推广品牌的目的。
和“跨界联名”一样,AI元素的加入,都是为了扩大品牌宣传、增加消费人群。
但以AI拓宽产品思路,消费者是否买账,还需要打一个问号。
2
SCI&T
AI为消费者带来了什么?
目前看来,AI对品牌来说,本质还是一种营销方式,它没有为产品本身带来一个质的飞跃,也没有给消费者带来切实的新鲜体验。
面对现在各大品牌推出的跨界、联名、创新等营销手段,消费者已经略显“疲惫”。
很多营销做的往往是“一锤子买卖”,过度关注营销带来的热度,忽略产品本身的品质和消费体验,最后只会成为现象级营销。
而且往往传播的热度较高,也会提高消费者对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期望值,但如果产品本身的质量或者带来的消费体验感较差,反而会给品牌造成负面的市场印象,无法长期留存消费者。
最终,在消费者眼里,不过是一场以AI为噱头的割韭菜行为。
当营销热度褪去后,如何能让消费者保持粘性与品牌忠诚度,产生持续复购,才是企业应该思考的。
与其用AI营销解决消费问题,不如用AI解决企业本身问题。
企业应结合自身业务定制匹配的人工智能,用AI解决企业各个环节,帮助生产增效,这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3
AI设计产品帮助提升品牌知名度,这一点我们已司空见惯,但AI在生产端为品牌贡献价值却很少有企业提及。
两年前,百事可乐公司旗下零食品牌“Cheetos(奇多)”便与微软AI达成了合作,开发AI用于产品保持一致性和质量的同时提高效率。
这样不仅可以确保所有零食具有相同的形状、质地和酥脆性,而且还能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生产中的浪费,节约成本的同时也增强品控。
在国内,AI也用在生产流程和生产质量上。广西科技大学广西柳州螺蛳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去年11月,与百度开展合作,共同用人工智能技术,研究“AI螺蛳粉”。
尝试使用百度AI优化螺蛳粉生产流程,解决螺蛳粉生产中的痛点,培养螺蛳粉人才。
不是在“明处”只为解决一时消费问题的噱头,而是在“暗处”解决企业长期存在的发展问题,从宏观看,AI这样使用才会让消费者多掏腰包,赢得其信赖,并增加消费粘性。
毕竟AI在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根本意义是解放人工成本,而不是充当噱头和话题。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