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剁手后迎来退货潮,快递企业该哭还是笑?

双十一剁手后迎来退货潮,快递企业该哭还是笑?
2017年11月16日 17:24 物流信息化

双十一的购物潮刚过,一波退货潮已经袭来!

今年双十一当天,在紧张激烈、精心策划的营销活动中,天猫双十一成交量高达1682亿元,京东则大秀“全天下单金额超1271亿元”的战绩。且不论平台或者商家是否找人刷单,接踵而至的消费者退货已让这些绚丽的数字大打折扣。

从目前来看,消费者退货的理由五花八门,“描述与实物不符”、“有色差”……最终的目的就是把不满意的商品给及时的退掉。比如,有些消费者在网购时拎不清衣服的颜色款式,就会一口气将数种不同类型的全部买下,在收到货物试穿后,将多余的商品退回。

当然,还有一些退货本身就是因为各种促销活动衍生的附属物品。比如,某些商家在“双十一”当天的大促活动中设置诸如“满1000减300”等门槛,消费者为了凑够满减优惠,会将一些本来没有计划的商品加入购物车,而后在收到货后再将这部分商品以各种理由退还商家。

还有,某商家在双十一当日会有“购物抽iPhone X”的活动,一些消费者购物的冲动来源于“抽中iPhone X”的可能性,等抽奖活动结束后,这部分没有被大奖砸中的消费者自然会选择退货。

…………

从2014年开始,“新消法”赋予网购消费者“7天无理由退款”的权利,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电商平台也加强了这方面的监管力度,“退货难”成为一种历史。同时,商品质量、商家发货出错、物流配送不及时等网购带来的不良体验,也加剧了消费者退换货行为的诞生。并且,电商平台推出的运费险等服务,更助长了消费者退货之风。

在双十一之后出现的退货潮,令快递企业、快递小哥们继续保留“备战双十一”时那种“累并快乐着”的状态。因退换货产生的逆向物流,让各个快递企业的业务量不至于严重下滑,临时培训上岗的快递小哥也可以继续做下去。

从目前来看,中国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的发展状况很不匹配,就如同中国电信等网络通信服务商提供的带宽——下载速度比上传速度快,逆向物流的复杂程度、成本等因素决定了它的效率也不可能那么高。

首先,逆向物流的寄件方大多为零星的个人消费者,这与正向物流的寄件方大部分为商家有着很大的区别。寄件来源不一、包装规格不一、发货时间不一……这些都加重了基层快递站点在包装、分拣等方面的工作压力。

其次,许多加盟制站点受到运营成本等方面的制约,一天之内发车次数有限,而零散的退货件有可能导致运营成本的增加,或者消费者投诉[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概率的攀升。

再次,对于电商快递合一的企业而言,逆向物流的战线还有越拉越长,退货该如何优雅地处理掉,减轻由此带来的资金压力将成为一件异常繁重的任务。

针对逆向物流,如联邦快递、DHL等国际物流巨头已经展开布局。国内的快递企业该如何做呢?

其一,组建专业的逆向物流网络及团队,通过与电商平台的数据联通,预测可能退货的区域及消费者,而后通过网点——运输——仓库,为退换货赢取更多处理的时间;

其二,科技化手段进行辅助,比如中邮速递易的小黄筒,能够随时随地的满足消费者的寄件需求,由此上传的逆向物流数据有可能被电商平台乃至厂家利用,由此在仓配商品配置乃至上游产品设计中加入一些消费者的数据分析。

其三,一般来说,正向物流的运费险等各种险种设置已较为完善,但逆向物流中的投保行为相对较少,本应作为主角的快递企业理应在物流保险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逆向物流保险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当然,更重要的是后续的互联网金融业务。

其四,一些企业将电商与快递合为一体,加上目前正火爆的实体商业布局,形成打通线上线下与物流结合的新兴商业模式,比如苏宁易购等,这些企业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O2O优势,将退换货就地消化解决,由此减轻物流配送成本,并及时处理库存。当然,关于这些为数不多的退换货,可以利用如今比较流行的快闪点进行清理,不仅能够卖出这些所谓的“二手货”,还可以将一些品牌创意融入其中,增强消费者的认知度。

退货潮带来的逆向物流的危机中实际上潜藏着巨大的机会,就看国内电商快递企业能否抓得助了!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