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效远离逐渐年轻化的「心源性猝死」?

怎样有效远离逐渐年轻化的「心源性猝死」?
2024年03月14日 16:02 23魔方

猝死这件事,因为它的隐蔽性和突发性,总让人感觉是个意外,而且和年轻人有很远的距离。但事实上,如果你留意社会新闻的话,你会经常看见它的影子和年轻人纠缠在一起。

比如往前数,拼夕夕的员工,巴啦啦小魔仙猝死的新闻还历历在目,他们是 80 后,也可能是 90 后……这样的事情频繁的发生在当下,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平时身体感觉还可以,可能是有点胖,有点爱熬夜晚睡、有点不爱运动,怎么就这么严重了?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猝死」这件看似意外的事,很可能早就埋好了种子伺机而动。

世界卫生组织将猝死定义为:

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它的发病出人意料,病情进展快速,且死亡急骤。

从定义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见一个词「自然疾病」,它从根本上区别于意外死亡,也就是说,疾病,才是猝死的真凶

这些疾病大抵上都是心血管类疾病,由心血管疾病引发的猝死称为「心源性猝死」占所有猝死案件的 80% 。剩下的 20% 即非心源性猝死,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代谢类疾病等。

这些疾病可能埋藏在身体里很久了,只是平时被一些小毛病掩盖你不知道,不过你也不必危言耸听,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生活,看看身体有没有什么信号早就告诉过你:

· 近期出现胸闷或加重、心慌、心跳过缓、晕厥;

· 不明原因的疲乏、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胸痛;

· 肩颈手臂放射痛、反复发生的胃肠道不适、突发性出汗。

如果这些信号出现的同时,你正面临过度的劳累与极大的压力,那么一定要及时就诊。

不过,当真的出现上面这种情况,你就已经很危险了,要更安全的预防猝死该怎么做?

大量证据表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种类的疾病遗传度不同),换句话说,猝死也是有遗传性的,猝死的隐患很可能埋藏在基因里。

举个单基因致病的例子:

人体内 APOB 基因的第 26 号外显子区域,染色体位置 chr2:21229161 ,基因型突变为 G|A,则为致病性变异,可能会导致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FH) 发生。人群中有类似突变的大约在 1/200 。

如果恰好变异基因型为纯和型,甚至有猝死风险。

不单是例子中的疾病,很多心血管疾病也是如此,它们隐匿性强,发病凶险,首发症状为猝死的概率很高,还会有很高的概率遗传给下一代。

在这样的情况下,及时预防心血管疾病会大大降低猝死的风险,「23魔方遗传性心血管疾病深度检测」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是:

· 具有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

· 直系亲属有猝死的亲历者

·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家属

· 极限刺激运动爱好者或从业者

· 高强度运动爱好者或从业者

· 长期高强度的加班人群

那么你有必要进行一次深度的检测,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突袭。

本检测共检测 92 个基因,覆盖六大类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类型共计 15 个项目。

基因检测的目的在于:症状出现前提示风险预警,有助于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