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与中国互联网

共同富裕与中国互联网
2021年08月20日 10:32 接招新媒体

文丨方浩

别的领域就不说了,只说互联网,从BAT的崛起说起。

2010年春天,谷歌宣布搜索引擎业务退出中国市场。根据多个第三方机构做的市场调查,此前一年谷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20%到40%不等,相应地,百度的市场份额从50%到76%不等。

如果取个中位数,2009年谷歌在华市场份额是30%,百度的市场份额是60%,这意味着谷歌离开后百度的地盘突然扩大了50%。事后确实也是如此,百度在中国搜索市场的份额从没有低于过90%,市值一度成为BAT三巨头中的领头羊。

谷歌的离开与百度的受益,是一体两面的事情。有人愿意接受政策合规,有人不愿入乡随俗,此消彼长,最终造化弄人。当然,百度后来也是最先从BAT掉队的,正所谓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2003年淘宝诞生,转年支付宝上线。2006年,淘宝在中国C2C市场的份额达到70%,而在2003年收购易趣的eBay,市场份额从80%降至20%,淘宝彻底实现逆袭,支付宝功不可没。

2006年不仅对淘宝来说是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而且还是中国入世五年过渡期的结束。五年过渡期是中国加入WTO时对特定行业的保护性协议,重中之重就是金融市场,当然也包括支付。

本来,eBay早就通过收购有了自己的“支付宝”—— PayPal,但这个支付工具在中国面临很大的政策瓶颈。以用户退款为例,欧洲用户在eBay上买完东西可任意退款,因为欧元与美元是可自由兑换的,但由于中国实行外汇管制政策,人民币不能与美元自由兑换,所以在PayPal上退款的话,很有可能会触犯法律。

另外当时即使在美国,PayPal也涉及洗钱、在线赌博等争议活动,怎么可能在中国平安落地。后来有人说eBay、亚马逊的美国电商巨头败走中国是因为管理不接地气、产品体验差,其实都忽略了那条红线。

从2004年到2006年,支付宝充分利用了宝贵的窗口期,并最终在2011年拿到支付牌照。支付宝的崛起过程就是淘宝的崛起过程。

腾讯就更不用说了,从QQ到微信,一直扮演了中国社交一哥的角色。但如果从一开始(我是说如果),对于国外互联网巨头就不存在政策合不合规的问题,Facebook、Instagram、Twitter等美国社交平台像进入其它国家一样涌入中国市场,那么今天的微信、微博会是什样子?

搜索、电商和社交被认为是互联网的三大赛道,它们始于美国,在中国得到完美复制并本土化,有人将其归结于中国创业者的创新精神、土狼精神,甚至神话中国创业者的战无不胜。其实不用考虑国内战场,在国外真刀真枪较量的时候,我们称得上全球化产品的应用有几个?国内的成功,不仅仅是公司本身的成功。

多年来,中国互联网一直被认为一个享受充分市场竞争的自由江湖,野蛮生长,胜者为王。但这种竞争模式,更多是指内卷,而不是外战。宏观层面对金融行业、信息产业的风险评估,客观上让国内巨头们对人口红利和发展红利实现了专营。这是不争的事实。

福建人讲“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前半句决定了中国互联网会富到什么程度,后半句决定了谁会在变富这个过程中先富起来。三分比七分小,但是有决定性的意义。

这些年来互联网造富一茬接一茬,顺境的时候标榜人定胜天,逆境的时候全怪环境不好,真没必要这么矫情,“你从哪里来?”是个首要问题。

如果互联网是一个行业,它可能是中国过去二十年创造富豪最多的一个行业,当然也是诞生上市公司最多的一个行业。与很多传统行业相比,互联网从一张白纸起家,简简单单做生意,确实没什么原罪。

但它确实受到了时代的“呵护”。汽车行业、快消行业、零售行业甚至制造业,都未曾获得过互联网有过的“呵护”。现在带头反哺,是合乎历史逻辑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