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20日),泡泡玛特发布2024上半年业绩,收入约45.58亿元,同比增长62%;盈利9.64亿,同比增长102%;非国际会计准则(Non-GAAP)的经调整后净利10.2亿元,同比增长90.1%。
回顾过去近五年,除了2020上半年和2022年,泡泡玛特的营收和利润都在以较大幅度增长。
在此前的2024上半年业绩预告中,泡泡玛特董事会表示,增长主要原因包括:
1)泡泡玛特品牌及IP在全球认可度进一步提升,多样化的产品品类促进收入增长,其中港澳台及海外收入高速增长;
2)持续优化产品成本,加强费用管控,提升盈利能力,规模效益使得利润有大幅增加。
接下来,文创潮就从IP与渠道、品类、出海、成本与库存四个方面简要解读泡泡玛特上半年经营情况。
IP与渠道
2023年,泡泡玛特有十大IP收入超过1亿元,分别是SKULLPANDA、MOLLY、DIMOO、THE MONSTERS、小野Hirono、小甜豆、PINOJELLY、HACIPUPU、PUCKY、Zsiga。
2024上半年,泡泡玛特收入过亿的IP有MOLLY、THE MONSTERS、SKULLPANDA、DIMOO、CRYBABY、小野Hirono、Zsiga,分别创收7.82亿、6.27亿、5.75亿、3.78亿、3.49亿、2.45亿和1.23亿,HACIPUPU的数字也接近1亿元。
文创潮周汇栏目的每周统计显示,上半年,泡泡玛特有多个系列进入天猫盲盒畅销榜TOP20,包括:
龙吟献瑞系列、SKULLPANDA温度系列、SKULLPANDA漫相集系列、SKULLPANDA庭前墨梅系列、THE MONSTER看不见我系列、THE MONSTERS-心动马卡龙搪胶脸、DIMOO在你身边系列、DIMOO 动物王国系列、MEGA SPACE MOLLY100%周年系列2、MEGA SPACE MOLLY 400%星球系列、Baby Molly当我三岁时系列、Nyota的松软生活系列、王嘉尔迈之克曼系列、Zsiga“允许,这一切”系列、PUCKY精灵美食大酒楼系列、间谍过家家阿尼亚的日常系列。
稍显意外的是,上半年SKULLPANDA丢掉了泡泡玛特“一姐”的位置,滑落到第三。
在文创潮看来,原因主要是MOLLY、THE MONSTERS(LABUBU)在品类拓展上更为成功,原有手办盲盒品类中SKULLPANDA的表现仍然领先。比如,今年2月上线的漫相集系列累计销售超过19万套,2022年推出的温度系列累计销售超过68万套。
对比泡泡玛特这三大IP近四年的上半年收入,我们可以看到,MOLLY和LABUBU今年增速突出,收入分别增长90.1%和292.2%。
MOLLY是泡泡玛特赖以成名的第一个爆款IP,经过2021年的收入徘徊之后,依靠MEGA产品线(大娃)上了一个台阶。
如今,这一IP分为经典MOLLY、SPACE MOLLY、ROYAL MOLLY、BABY MOLLY四大基本形象,品类覆盖多元。
文创潮注意到,泡泡玛特门店在售的Baby Molly产品,不只盲盒,还有手机壳、挎包、马克杯等日常生活家居用品。
THE MONSTERS凭借可爱的精灵形象,在毛绒玩具等品类收获不小。小野Hirono上半年开设了一些生活方式类快闪店,推出服装、家居及周边等。
渠道方面,上半年泡泡玛特在中国内地市场的主要突破在抖音,收入同比增长90.7%至2.09亿元;天猫旗舰店收入也大增28.1%至1.99亿元;其他线上渠道收入增长60.8%,泡泡玛特在京东、拼多多等平台都新开了旗舰店。
泡泡玛特上半年在中国内地市场的线下渠道保持平稳增长,新开门店和售货机点位不多。
截至2024年6月,泡泡玛特在中国内地的零售店374家,上半年新开20家、关闭9家,售货机(机器人商店)减少1台至2189台。
品类
此前,文创潮提到,泡泡玛特上半年加大了毛绒产品和棉花娃娃的投入,新推出积木、卡牌、手机游戏等产品。
随着品类的增加,它将产品细分为手办、MEGA、毛绒玩具、衍生品及其他四大部分。
上半年泡泡玛特增速最大的品类是毛绒玩具,收入增长993.6%至4.46亿元,在总收入中的占比接近10%,有THE MONSTERS春天野在家、Time to chill等多个畅销系列。
泡泡玛特的MEGA(俗称大娃),通过陶瓷、木雕等特殊材质以及IP联名等方式再度增长,上半年收入5.9亿元,同比增幅141.9%,占比12.9%。
在MOLLY这一IP,泡泡玛特推出了MEGA SPACE MOLLY 400%藏金无痕•木,MEGA ROYAL MOLLY也与韩美林、蜷川实花、梵高博物馆等多个艺术家和文博类IP联名。
泡泡玛特的IP衍生品,上半年也增长了77.5%,达到8.7亿元。泡泡玛特主品牌和共鸣GONG,都有爆款联名或授权产品。
文创潮注意到,上半年二次元“谷子”市场的火爆,泡泡玛特并没有作壁上观。泡泡玛特与腾讯出品的女性向游戏《光与夜之恋》合作徽章单品,仅泡泡玛特天猫旗舰店就有着10万+的销量。
出海
泡泡玛特在渠道方面的重点方向主要是国际化,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上半年其港澳台及海外业务营收13.5亿元,同比增长259.6%,收入占比提升至29.7%。
截至6月,泡泡玛特在港澳台以及海外地区的线下门店数量达到92家(含合营),售货机(机器人商店)达到162台(含合营及加盟),两大渠道的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41.5%和109.7%。
线上,泡泡玛特采取差异化运营策略,比如通过Shopee和Lazada平台聚焦东南亚多个国家,通过TikTok平台面向全球布局内容电商及直播电商,海外线上收入同比增长335.4%。
泡泡玛特披露了港澳台和海外收入的地区构成,目前其主力市场是东南亚和日韩港澳台,欧美澳等地区处于开拓期,分别占比41.1%、35.4%、23.5%。
上半年,泡泡玛特东南亚地区实现营收5.6亿元,同比增长478.3%,超越日韩港澳台成为海外第一大市场;
东亚及港澳台地区实现营收4.8亿元,同比增长153.7%;
北美地区实现营收1.8亿元,同比增长377.7%;
欧洲澳洲及其他地区营收1.4亿元,同比增长158.8%。
库存与成本
上半年,泡泡玛特收入增长6成,但存货的金额仅从2023年底的9.047亿元增加至2024年6月末的9.167亿元。
泡泡玛特表示,将保持对供应链的“柔性调节”,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提升存货周转效率。它的存货周转天数从2023年的133天降低到2024上半年的101天。
泡泡玛特库存压力的下降,主要原因是团队在IP和产品方面的能力提升,打造热销款的成功概率提高。
同时,“柔性调节”也意味着,泡泡玛特产品的生产制造等环节的企业,分担了部分压力。这在东莞等地的玩具工厂老板圈子已经引发讨论。
由于出海业务大步前行,比如2月开业泰国曼谷Central Ladprao店和美国洛杉矶Century City店,5月在越南巴拿山乐园开设古堡主题店,6月在英国牛津街开设门店,泡泡玛特上半年的租赁相关开支有了大幅增长,从2023上半年的2.102亿增长到3.336亿元,同比增幅58.7%。
从成本数字看,泡泡玛特今年更多是“增效”而非“降本”。
上半年泡泡玛特的员工数量增加到5470人,包括销售岗位4232人,开发与行政1238人,上半年员工成本6.577亿元(包括薪金、工资、津贴和福利)。
在销售岗位,泡泡玛特的平均成本同比略微下降,人均雇员成本约8.75万,去年上半年约8.82万元。
在设计开发与行政管理岗位,泡泡玛特的平均成本同比小幅提升,人均雇员成本约35.09万,去年上半年约34.55万元。
上半年泡泡玛特上线了手机游戏《梦想家园》,原创工作室PDC(Pop Design Center)推出Nyota、OIPIPPI、inosoul等新IP。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