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法媒报道欧盟农业和粮食事务专员克里斯托夫・汉森表示,欧盟打算从 6 月起减少从乌克兰进口农产品。路透社此前也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欧盟委员会计划减少从乌克兰进口糖,进口量将 “远低于当前水平”,且欧盟委员会将审查包括谷物在内的其他乌克兰产品的进口规则。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为支持乌克兰经济,宣布对乌农产品实施免税进口政策。此举一度被视为“团结的象征”,但廉价乌克兰小麦、玉米、糖等产品迅速涌入欧洲市场,导致波兰、匈牙利等国农产品价格暴跌,农民收入锐减。波兰农民曾用拖拉机封锁公路抗议,高喊“我们的土地在流血”。
迫于压力,欧盟于2024年引入“紧急刹车”机制:若乌克兰鸡蛋、糖、燕麦等敏感产品进口量超过2022-2023年平均水平,超出部分将恢复征收关税,例如白糖每吨加征419欧元,鸡蛋每公斤加收0.32欧元。此次汉森的表态,意味着欧盟将进一步收紧配额,甚至可能将小麦、蜂蜜等此前未受限的品类纳入管制范围。
欧洲农民的愤怒不仅源于经济受损,更指向政策双重标准。马克龙曾在2023年高调支持乌克兰,却在2024年农民抗议中妥协,联合波兰推动进口限制,被舆论讽刺为“拖拉机外交”。这种矛盾折射出欧盟内部的深层分裂:东欧国家要求保护本土农业,西欧则更关注地缘战略利益。一名欧盟外交官坦言:“我们一边给乌克兰送武器,一边限制其经济命脉,这种分裂迟早要付出代价”。
农业占乌克兰出口的61%,每年为其创造近500亿美元外汇收入。欧盟的限制措施预计将使乌损失17亿欧元,尤其打击糖、玉米等关键品类。更严峻的是,此举给乌克兰入盟谈判蒙上阴影。欧盟咨询公司创始人德米特里·格罗祖宾斯基指出,乌克兰作为农业大国,若入盟后将凭借低成本优势冲击欧洲市场,这正是欧盟当前设限的深层焦虑:“他们(欧盟)既想展示支持,又害怕未来竞争”。这种“既给糖又抽鞭子”的策略,暴露出欧盟在地缘政治与经济利益间的摇摆。
经济学家分析,欧盟政策本质是“短期止痛剂”。乌克兰土地肥沃、人力成本低,即使战争持续,其农业竞争力仍远超欧洲。而欧洲农民依赖补贴和高价销售,难以长期抗衡。农业政策专家指出,欧盟若真想解决矛盾,需推动产业升级而非筑墙,例如投资有机农业或精准种植,但这需要时间与资金,政客们显然更愿选择“限进口”这条捷径。
短期看,欧盟的调整或能平息农民怒火,但长期将削弱乌克兰经济造血能力,进而影响其抗俄实力。乌克兰贸易代表塔拉斯·卡奇卡警告:“若农业出口受阻,我们将更难筹措军费”。而欧盟的“分裂操作”也在动摇其国际形象——当非洲和中东国家因粮食短缺求援时,欧盟却忙于限制乌克兰出口,完全暴露了西方虚伪的形象。
欧盟计划从 6 月起减少从乌克兰进口农产品这一举措,不仅反映了欧盟内部农业市场的矛盾和压力,也揭示了地缘政治与国际贸易之间复杂的联系。这场围绕农产品的拉锯战,本质是全球化退潮下的利益再分配。当欧盟试图在“道义”与“现实”间走钢丝时,乌克兰农民或许会想起那句东欧谚语:“风暴来临时,没有人能同时撑两把伞。”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