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手札:中国联通低空经济,飞得挺快呀!

观察手札:中国联通低空经济,飞得挺快呀!
2025年04月29日 21:10 白犀牛通信

当无人机在15分钟内将急救血液送达,当空中交警远程巡查交通,当eVTOL模拟舱让普通人体验“飞行自由”……低空经济是否已从概念走入现实?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中国联通展区,这些问题似乎有了具象的答案。

- 01 -

战略卡位:低空经济为何成为必争之地?

低空经济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中国联通展区呈现的“1+1+3+N”能力体系,正是对这一国家战略的回应——以低空智联网为神经、数智底座为骨骼、三大平台为中枢,辐射应急、医疗、文旅等N个场景的生态闭环。

这一布局背后,是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逻辑:通过空域资源的高效利用,重构城市治理、产业协作乃至生活方式的底层逻辑。

值得玩味的是,展区沙盘上的“福建闽侯低空经济发展规划”不仅是一个区域案例,更暗含了“山海经济”向“立体经济”跃迁的隐喻。中国联通将高端装备制造、文旅、农业三大产业与低空场景深度耦合,恰是破解传统产业空间瓶颈的创新实验。

- 02 -

技术破局:5G-A如何打开“天空之城”的钥匙?

在展区中央,那架曾在门头沟灾害中打通“生命线”的YH-630无人机,揭示了低空经济的硬核底色。但这只是冰山一角——真正颠覆性的突破藏在血液配送场景里。中国联通联合打造的5G-A通感一体技术,让无人机网络覆盖1200平方公里城市空域,将血液配送效率提升60%。这不仅是技术迭代,更是对城市毛细血管的数字化重塑:当通信、感知、算力在空中融为一体,低空飞行从“看得见”升级为“控得住、用得好”。

而亿航EH216-S载人飞行器的亮相,则指向更宏大的命题。作为全球首个获民航适航认证的eVTOL,它不仅是交通工具的革新,更预示着城市空域管理从“禁飞管控”向“服务运营”的范式转移。中国联通将机器狗、自组网通信等技术整合为“尖兵系统”,正是为这场变革提供安全冗余的关键筹码。

- 03 -

场景落地:先行者的“福建答卷”启示录

展区内人头攒动的互动体验区,暴露了低空经济的真实痛点:技术如何跨越从实验室到街头巷尾的“死亡之谷”?福建专区的探索或许提供了线索——

如何提升治理效率?龙岩的消防应急调度平台将无人机接入指挥系统,实现“灾情三维建模-资源智能调配-现场实时通讯”的闭环;

如何振兴乡村经济?闽侯竹岐段的“低空+农业”示范区,让无人机巡田、播种与文旅观光形成产业链共振;

如何提升民生温度?莆田木兰溪的生态治理项目中,无人机与5G监测网络共同构建生态数据池。

这些案例的共同点在于:以具体需求倒逼技术适配,而非追逐“为飞而飞”的虚火。正如中国联通在安阳山区打造的无人机邮路,让党报投递效率提升4小时——技术唯有扎根泥土,才能长出参天大树。

- 04 -

冷思考:飞得快的低空经济,如何飞得更稳?

尽管展区呈现出一片繁荣,但行业深层挑战不容忽视。低空经济市场政策、监管、技术等领域尚有不少难题,需跨部门、跨产业协同破解。

今天,我们站在展区眺望,那些盘旋的无人机、闪烁的监测屏、体验者的惊叹声,共同勾勒出一幅未来图景:低空不再是物理意义上的垂直距离,而是生产要素流动的新维度。中国联通以通信运营商的身份跨界突围,实则是用数字技术重新丈量天空的“刻度”——当5G-A织就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当算力平台成为空域调度的大脑,低空经济终将从“飞得起来”走向“飞出价值”。

此刻的福州海峡会展中心,或许正见证着一个新时代的序章:在这里,科技不仅改变着飞行的高度,更重塑着经济发展的纬度。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