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六代战机获多项突破 或不再被发动机卡脖子

中国第六代战机获多项突破 或不再被发动机卡脖子
2018年07月31日 16:49 全民科技520

近日,国内军事杂志《兵工科技》透露重要信息,军工科研单位已经在多项可用于六代战机的分系统研发项目上取得突破,其中包括变循环发动机、新型综合航电系统和太赫兹雷达等关键性技术。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六代机,按照我国战机划代规则应该指的是五代机,也就是紧接着四代隐身战机歼-20的下一代战机,因此本文还是称之为五代机。《兵工科技》披露的国产五代机这些分系统研究的突破,其实在今年早些时候已有公开信息出现。

歼-20总设计师杨伟当时向央视透露,2035年的歼-20战机不但会成为空军的主力和骨干战斗机,还会承担起验证国产五代机部分技术的重任,其中就包括可能换装变循环发动机。

F35战机采用的F135发动机,新一代增推型已研发成功。

《舰船知识》发布的歼-20国产发动机版原型机照片。

所谓变循环发动机,是指一种多设计点发动机,通过改变一些部件的几何形状、尺寸或位置,调节发动机热力循环参数,改变其循环工作模式,使其在各种飞行情况下都能工作在最佳状态。由于变循环发动机能以涡轮模式、涡轮风扇模式和冲压模式等多种模式工作,因而在亚音速、跨音速、超音速和高超音速飞行状态下都具有良好性能。

近几年,我国战机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凸显了中国航空发动机的滞后。航空发动机技术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军力的最重要的技术瓶颈。在发动机性能问题上,国内外人士普遍认为,中美之间的差距至少有20年。但是,这所谓的20年差距是按照相近型号和性能来比较的。而在更具体的先进型号上,中美之间的差距更大。例如,美国已经基本完成研发的F119和F120发动机的涡扇机已采用了变循环、矢量喷管等技术。

2012年11月,通用电气公司(GE)和普惠公司获得了一份超过6.8亿美元的变循环战斗机发动机演示验证合同。该合同由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自适应发动机技术研发(AETD)项目资助。据悉,该发动机可能成为美军第六代战机的配套动力。

美国的工业主体虽然是私有,但是在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发动机研发这样的大项目却是由国家进行主导的。为了确保在全球的领先地位,美国每年都会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先进发动机的研制。

根据《兵工科技》消息称,中国已经在多项可用于六代战机的分系统研发项目上取得突破,其中包括变循环发动机、新型综合航电系统和太赫兹雷达等关键性技术。

早在2012年珠海航展上,时任中航发动机副总裁的张健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中国已经在研究国产变循环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的问世,国产航空发动机不再会卡脖子!不跟进各国媒体报道,变循环发动机几乎成了而未来标配!而在2017年举行的一次航空技术展上,中国相关单位就低调展了新一代发动机概念图。报道称,这种发动机“适用飞行速度3至4马赫,飞行高度3万米的战斗机”,这一指标已经远远超越了国产第五代战机的技术需求,有可能属于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