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首发】BoCloud博云完成D轮融资,围绕客户需求逐渐加强行业化能力

【深度首发】BoCloud博云完成D轮融资,围绕客户需求逐渐加强行业化能力
2020年09月17日 07:15 i黑马数字观察

文:窦悦怡

今天,i黑马&数字观察了解到,云计算PaaS及多云管理代表厂商BoCloud博云宣布完成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鑫创投、信峘投资、金浦文创、碧鸿投资、交银国际共同战略投资,原股东东方富海持续加码。

博云创始人&CEO花磊表示,博云将继续坚定地围绕应用管理和资源管理两大场景,加强PaaS及多云管理产品矩阵的核心产品研发、加强底层技术研发投入、加强生态和渠道合作伙伴体系建设,以及在5G、边缘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应用场景的业务拓展。

同时,在IT国产化进程中,进一步提升底层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为客户提供可持续的、长期的、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BoCloud博云是i黑马&数字观察重点关注并且报道的准独角兽企业,成立于2012年,博云一直专注于以PaaS技术推动数字化转型,为企业级用户提供PaaS关键服务,构建数字化高效IT系统。

博云作为国内私有云PaaS平台领域的领先企业,以CaaS代表厂商的身份,入选了Gartner 2020年中国ICT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

内外因素双重推动

PaaS的需求和应用朝多元化发展

i黑马&数字观察曾经报道指出,随着企业上云应用的规模愈发庞大,逻辑愈发复杂,迭代更新愈发频繁,应用开发所需的统一规范和原有开发模式杂乱无章成了企业追求进步的主要障碍,在企业上云的过程中,PaaS作为承上启下的中间层变得愈加重要。

在传统的PaaS标准不统一,局限性太大,受限的运行环境、被阉割的API,彼时开发PaaS上的应用就意味着和这个PaaS强绑定,使得不同供应商迁移非常困难,成本高昂。

而以容器为代表的的PaaS关注的是部署和分发,不去干涉应用的运行时,反而给了开发更大的空间。

其次,微服务将成为云计算原生应用的标准开发架构,传统企业客户对微服务应用的管理需求日益强烈。

基于微服务架构和Docker容器技术的PaaS平台,能够对底层基础架构资源实现快速、标准化和更轻量级的管理。

经过多年发展成熟可以很好满足企业上述需求,给企业的IT人员提供一套应用快速开发、测试、部署、运维管理、持续开发持续集成的支撑环境。

这样做的好处是大幅提升了企业在部署和管理应用的过程中的效率,满足企业在业务快速发展迭代过程中的对IT系统持续和快速支撑能力的需求、同时降低管理成本,进而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其实,早些年Gartner对PaaS有了全新的定义。Gartner指出,PaaS是将应用基础设施能力通过云服务方式对外交付。

长期以来,不论是中国市场还是全球市场,PaaS技术和供应商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直到“Kubernetes+Docker容器”的组合成为公认的云原生基础并被广泛接受,并在近两年呈现出在生产环境中加速落地的显著趋势,这带动了PaaS市场的快速增长,PaaS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变得无处不在。

根据Gartner从 2019 到 2024 年的预测数据显示,全球PaaS 市场的规模预计将增长一倍。

越来越多的PaaS通过基于容器的方式来支持混合云部署方法,将本地云,私有云和公有云结合在一个统一的战略中。

目前,Gartner追踪多种PaaS技术(xPaaS),包括aPaaS(application PaaS即面向应用开发的平台即服务)、iPaaS(integration PaaS即面向基础设施整合的平台即服务)、apimPaaS(API management PaaS即API管理平台即服务)等等,可细分为十多种。

事实上,每一种PaaS技术都相当复杂,而云数据中心每增加一种PaaS技术,就会提升整个数据中心软件堆栈的技术复杂度和多数据中心区域管理的复杂度。

花磊表示,毫无疑问,大型国企、央企和民营企业是中国商业经济的主力,这样一个庞大群体更加需要对底层技术的抽象和封装、对上层用户友好和易用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像互联网公司那样直接使用底层技术。

建设PaaS平台的目的是让传统企业具备云计算模式下的大规模软件开发和运维能力,从而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拥有更强的主动业务能力,以更加敏捷的姿态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市场环境。

因此,相较于互联网行业而言的传统企业对PaaS层平台的需求,尤其是具备DevOps、微服务等软件开发和运维能力的PaaS平台的需求将愈发强烈。

对于这一趋势,IDC在2020年初预测:到2025年,超过一半的中国500强企业将成为软件生产商,超过90%的应用程序为云原生应用程序,50%的代码来自外部,开发人员数量将达到现在的1.5倍。Gartner也在分析报告中指出“PaaS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平台交付模式”。

博云作为PaaS领域的技术型创业厂商,经历了多年的技术积累、产品迭代和市场验证,不单在aPaaS、iPaaS等细分领域形成了完整且功能强大的产品矩阵,还在容器底层技术(容器网络、胖容器、负载均衡等)研发方面长期保持着技术投入。

谈到这几年PaaS市场的变化,花磊告诉i黑马&数字观察,2020年,随着新基建、信创等政策的推动,以及疫情的影响,再加上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中国的PaaS市场发生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这些方面:

从企业客户的内部需求和行业认知上来看,随着数字化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具备鲜明产业特色垂直行业领域的数字化趋势愈发明显,促使企业客户都开始采用分布式的新型IT架构、采用微服务来进行应用开发,也促使企业对于PaaS的需求逐渐加大。

在这种环境下,博云看到企业客户的业务呈现多样化的发展,与PaaS上下产业链相关的技术都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落地的场景也呈现多样化。

这也促使企业客户的需求不仅仅局限在基于微服务的新型应用开发环境,与其相关的更多底层的支撑技术的需求也逐渐加大。

也就是说,基于PaaS的上下游产业,客户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容器、微服务上,还会拓展到CMP多云管理等相关的,这也逐渐验证了博云的产品矩阵思路,即为客户提供的是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并非单点的产品。

再从细分应用行业上来看,最早PaaS主要在金融行业上得到应用,目前已经拓展到运营商、工业、能源、政府等行业,这些行业的PaaS需求愈发明显表现出来,尤其是容器,未来的走向会和行业应用结合的越来越紧密,这些都会推动行业的高速发展。

从外部环境来看,首先信创政策的发展,给国内的软件厂商和软件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会。

其次,新基建促使整个社会开始投入数据中心、IDC的建设,伴随与之相关的云管理、云运维的需求也逐渐加大,尤其是随着各地政府开始构建自己的政务云平台,打造智慧政府、智慧园区、智慧工业等新型场景的出现,都会促使与PaaS相关的技术和应用需求加大,并且广泛应用,这对博云等新基建相关企业来说都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今年疫情发生后,企业开始通过远程协作的方式与客户、员工、供应商之间进行沟通互动,这种工作模式的转变对数字经济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支撑,也促使以金融为代表的传统企业,开始加大IT预算的投入,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对PaaS领域也是极大的推动。

“所以,对于科技企业而言,无论是新基建、信创、还是疫情都是很重要的外部环境,这些环境会给行业带来极大的推动与影响,给科技企业带来机遇与挑战。

所以,只有抓住这些机遇,企业才能保持业绩增长,才能对后续的发展都带来推动。”

不断完善产品矩阵

逐渐加强行业化能力

目前,博云的打法是,坚持以客户对IT系统数字化转型的业务需求为导向,围绕客户最核心的应用管理需求,打造完整PaaS体系,实现对企业应用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并不断拓展产品线,延伸到相关的多云管理、自动化运维等资源管理方面,帮助客户在数字化转型的整个过程中实现硬件资源云化、软件应用云化和应用运维云化。

目前,在产品矩阵方面,博云打造了应用管理和资源管理两条产品线,通过容器云、微服务、DevOps 等组成的 PaaS 平台产品体系,为客户提供面向应用管理的解决方案。通过多云管理平台、自动化运维等产品,为客户提供跨越传统IT及云计算环境的资源管理解决方案。

在客户方面,博云已覆盖金融科技、高端制造、能源央企、政府及公共事业等十余个行业领域,积累了上百家行业头部客户,产品广泛部署于核心生产场景,支撑着众多客户的生产系统稳定高效运行,为客户的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

此外,博云把握行业市场新机遇,加快拓展边缘计算等创新场景。通过建设一体化边缘计算平台,打通云、边、端三层的相互协同,将原有容器云提供的云上服务编排、管理、调度等能力赋能到边缘端,将边缘端设备抽象到云中心统一管理,延伸计算能力到边缘端。

这样一来,博云可以帮助更多用户快速构建安全、高效、灵活、可靠的边缘计算平台,广泛适用于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行业领域,为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最后再聊到,今年国内外的PaaS领域已经陆续有被收购的事件,同时,PaaS领域大部分的企业都要背靠大厂,那么对于博云来说,如何既能借助大厂的生态能力,借力打力,还可以保持公司的独立运营发展呢?

针对这一话题,花磊坦诚地告诉i黑马&数字观察,对于PaaS厂商来说,一定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同时,PaaS本身又是一个需要与各种应用场景、行业应用结合的技术,为了更好地打进这些不同的行业,厂商们需要不断加强生态合作,与行业龙头、大厂保持互动,但并不是说要与这些生态企业进行绑定。

“对于博云而言,从公司成立到发展至今,一直就不断强化生态能力,不仅仅与行业大厂进行战略合作,也和地方产业龙头、政府相关资源等进行生态合作,但博云始终坚持要做到中立,不会依附于任何一家发展。

博云一直明确自己的定位,围绕自己的基因,围绕客户的需求,深化布局产品矩阵,提供更多持续性的产品和服务。

博云也会联合生态合作伙伴,针对不同行业应用场景,推出联合解决方案,进行优劣互补,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推动多方更好的发展。

整体来说,过去博云的生态合作侧重在大厂方面,随着今年的业务布局向行业化发展,开始加强跟各行各业的产业龙头等进行合作,共同打造具备行业性的解决方案。”花磊最后说道。

数字观察热文HOT

东方富海陈利伟:从计算能力平民化到应用能力平民化,中国TOB平台化入口将逐步形成

肯耐珂萨沈健:数字化正重构人力资源管理,HR SaaS进入深水区

网络安全边界不断突破,派拉软件变与不变的内在逻辑是什么?

从传统签章到智能合同战略,e签宝十七年的自我变革

从“迷失的五年”到数字化初见成效,步步高的三年数字化战略为何物?

百年车企的第三次创业,长安汽车如何通过数字化迎来“突围时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