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中国5G发展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表示,截至2024年10月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414.1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29个,提前完成“十四五”发展目标。
从2G跟随、到3G突破、4G并跑,再到如今5G基站数量、独立组网规模、终端连接数均跃居世界首位。中国5G已成为科技创新领域的一张亮丽“新名片”,在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中发挥着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明确“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5G商用已进入“下半场”,AI与5G深度融合将成为推动5G规模应用的新引擎。
我国5G基站总数达414.1万个
自2019年5G正式商用以来,5G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据中国信通院测算,5G商用5年来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5.6万亿元,间接带动约14万亿元。
从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到新疆塔里木万米深井,从海南三沙的永兴岛到内蒙古恩和哈达镇,从静谧质朴的乡村到繁华喧嚣的城市,从沿海到内陆,5G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市级城区、县城城区。截至2024年10月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414.1万个,其如同神经网络遍布全国,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撑。
5G加速传统工厂智能化改造。5G+工业PON网络支持下,实现了毛毯制造工厂从原料投送到加弹、整经、经编、染整、成品等各环节的智能化,提升生产效率;在矿山,5G+视觉监控实现了作业面和作业点的实时监控,促进矿山安全作业……
5G赋能民生新速度。5G定制网技术优化护理流程,手持终端、电子病历、输液管理系统等实现联动,实现了病区信息交互和高效护理;5G+云课堂,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共享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如今5G应用已实现从“0”到“1”的突破,并在部分行业实现了从“1”到“N”的规模化复制推广。5G已融入了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0个,应用案例数累计超10万个,在工业、矿业、电力、港口、医疗等行业实现规模复制。
5G发展面临“供需侧”挑战
今年6月,首个5G-A技术标准正式冻结,标志着中国5G发展已进入“下半场”阶段。面对关键节点,5G也迎来新阶段部署。近期工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的《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38个,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85%,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超75%,5G物联网终端连接数超1亿,构建形成“能力普适、应用普及、赋能普惠”的发展格局,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
新连接时代5G面临着新挑战。一方面在需求侧,5G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仍有待加强。尽管5G在消费级市场已初具规模,但在工业制造、农业、物流等行业领域的应用尚需深化,如何挖掘更多垂直行业的应用场景,提升5G技术的行业渗透率,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另一方面在供给侧,5G行业应用成本问题不容忽视。行业应用仍面临高成本的困扰,如行业碎片化,难以形成规模,行业网络设备定制化等成本高;5G技术能力难以满足部分行业需要,5G上行数据速率、定位、低时延高可靠等难于满足工业现场需求,网络切片及网络灵活适配等需要优化。如何降低融合门槛,促进技术与行业的深度融合,是另一大挑战。
5G+AI融合发展,激发潜在价值
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热门前沿技术,具有智能化处理和决策的能力,正在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在中国5G发展大会中,工信部表示“持续开展5G-A技术研究、标准研制和产品研发,深化5G与AI、北斗等融合创新”。
5G与AI的强强联合,是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经过压缩和算力提升,AI大模型正下沉到个人终端中,赋能5G的新质化发展。”纵观2024年ICT产业行动,这一趋势也得到了充分验证,包括中国电信在内的电信运营商,联想、华为、小米等终端设备大厂积极推进5G终端AI化,AI手机、AI电脑等新产品层出不穷。
在新兴产业,5G+AI应用正逐渐铺开。以低空经济为例,中国电信通过5G+AI+卫星+毫米波,打造了超大带宽天地一体的低空智联网和高精度高智能的低空感知网,已服务全国低空项目超200个。而在制造业中,5G与AI可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例如借助AI可构建智能供应链管理系统,通过5G网络实现供应链的实时数据收集和分析。
5G进入下一场,5G-A、6G已成为当前发展重点。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表示:“5G-A与AI的全面融合已成为未来通信网络演进的一个核心方向,目前5G-A国际标准已开始和AI全面融合。”GSMA首席技术官Alex Sinclair认为,移动行业和Al带来的可能性,呈爆炸式增长,如何充分挖掘这一技术的最大潜力,已成为全行业最为紧迫的挑战。
未来已至,5G 与 AI 的融合正展现出无限的潜力与广阔的前景,仍需产业积极探索实践。
(图片来源:摄图网)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