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我也行?印度版芯片国产计划的心酸

中国行我也行?印度版芯片国产计划的心酸
2019年10月11日 15:56 触电科技

芯片自主是很多国家的战略。中印两国芯片起步时间相近,扶持芯片行业的方法也类似,但是印度却没能复制中国芯片企业的成功。

»印度:起大早,白忙40年没有自己的芯片企业

印度人一直为其IT行业自豪,班加罗尔和海德拉巴等IT城市贡献了印度13%的GDP。然而,印度的芯片制造行业一塌糊涂:印度去年进口了550亿美元的电子产品,而出口额只有80亿美元。

与我国大部分进口芯片会在组装后出口不同,印度的进口是纯消费。印度的外汇储备只有4300亿美元,即便不考虑其1.4万亿美元的外债,550亿美元的芯片进口也足以让印度外汇储备头痛不已,更别提印度还要大规模进口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

实际上,印度芯片起步并不晚。如果从我国80年代的“531”工程开始算,中印两国芯片行业起步时间差不多;只不过,我国一直是设计和制造并重,而印度芯片也要走外包路线。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德州仪器和英特尔就在印度设立了研发中心;Cadence和Synopsys等EDA公司也来到印度。一直到现在,印度人都还在外包的路上坚忍不拔:比如说联发科最新的G90系列手机SoC,就是在班加罗尔研发的,性能可以对标华为、高通的中端芯片。

问题是,这些都不是印度自己的。可以说,无论是EDA设计工具,还是人才和设计经验,国际企业都给印度配齐了,然而印度自己的芯片产业聊胜于无。在全球知名IC设计企业中,有中国的、有美国的、有日本的,基本上主要大国都有门面担当,但印度除外。

所以,印度是在发扬国际主义精神、专门为别人打工吗?

»印度芯片:设计出来制作不出来,做出来也卖不出去

实际上,比较简单的芯片印度人能设计出来,再到国际上找人代工。无论是音频芯片还是手机射频芯片,印度人都有成品。

虽然性能比不上国际大厂,但也不是不能用。然而,印度没有一家能够带动供应链的企业。印度制造业的GDP,一半是汽车行业实现的;而印度根本没有出口导向的电子制造战略,这意味着印度产的芯片没人采购,也就没钱迭代发展。

那么走代工路线呢?

印度唯一的晶圆厂是1983年投产的SCL,归属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然而其只有180nm的工艺(目前最先进的是7nm),而且只能生产微机电芯片和光学传感器,其他产品?臣妾做不到。

那么走代工路线需要新建晶圆厂,而晶圆厂需要大量的投资,每个工厂几十亿美元起步;除此以外,每片芯片都需要几百升的纯水和大量的电,这3个条件印度都满足不了。

近年来,意法半导体和马来西亚Silterra Malaysia合资的HSMC,IBM和以色列Tower Semiconductor的财团,分别向印度政府提交了设立晶圆厂的申请,但最终因为各种原因,或撤资或被取消资格,最终全都告吹。

»印度芯片企业:夭折还是为他人做嫁衣?选一样

既没有上游芯片制造能力,也没有下游组装出口的能力,同时缺水缺电,印度的芯片行业就成了无本之源,只能依附于外国企业打工。这就造成印度的IC企业只要没有芯片大佬接盘,统统都活不下去。

从驻印外国芯片企业中出来的印度人,创业往往有声有色。比如2005年创立的Cosmic Circuits是印度早年的明星企业,创立人是德州仪器印度公司单飞的员工,在班加罗尔开发模拟混合芯片IP核,但是由于营销无力而打包卖给了美国的Cadence。

不过印度并不是完全没有成果。2017年,印度向国有的高级计算发展中心CDAC投资4500万美元,利用开源的RISC-V架构开发出了早期样片;同时也资助了私人企业InCore Semiconductors的Shakti项目。由于没有西方企业的技术支持,其产品性能非常糟糕,Shakti的工程版本频率只有0.4Ghz。

中印两国都通过直接投资、减税、国家专项计划等途径扶持芯片行业。然而,中国产的海思、联芯、龙芯等芯片能上卫星、能下油井、能进手机,而印度的芯片还在实验室里出不来,为什么结果大相径庭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