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硅谷能长期引全球创新发展?斯坦福人总结出来创新的7条法则

为什么硅谷能长期引全球创新发展?斯坦福人总结出来创新的7条法则
2024年10月23日 11:36 TOP创新区研究院

图片 | 来自网络素材来源于:《硅谷生态圈:创新的雨林法则》一书,作者:维克多·黄与霍洛维茨整理 | TOP创新区研究院,FTA建筑设计事务所 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不做任何商业用途,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为什么硅谷能得以长期引领全美、全球创新发展?数年来,无数人给出了无数答案:

这里有斯坦福大学,大学与硅谷业界、周边社区合作密切;

硅谷宽容地对待外地、外国移民及创业失败者;

硅谷拥有极佳的生活环境;

这里有优越的孩童教育成长环境,吸引了高知人群;

有发达的律师服务行业、银行业、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设计顾问公司、猎头公司、企业孵化器

硅谷早先有巨额政府投资,

威廉·肖克利(晶体管的发明人之一)的妈妈在硅谷;

等等等等

清单可以列一整天。但问题是,研究成果已然汗牛充栋,其他国家/地区这几十年来一直在努力“复制”硅谷,但基本没有一个成功的。“硅谷”究竟是什么?如何在其他的地区复制“硅谷”?硅谷风险投资家格雷格·霍洛维茨(Greg Horowitt)与维克多·黄(Victor W.Hwang)合著的《硅谷生态圈:创新的雨林法则》一书,就上面的问题作出了解答。

简言之,硅谷搭建出的是一种类似于热带雨林的创新生态系统。等等,什么是热带雨林?

农田 V.S. 雨林

我们先来看看传统的经济模式——传统的经济模式一般在比较可控的生产环境中,生产的关键是要精确的控制整个环境,整个生产流程,我们希望所有的东西都是可预测的,甚至包括生产线的员工,多长时间去厕所,去多长时间。

农业生产的概念也是一样的:人们希望能够预测一亩田里到底有多少产出。这亩田里浇多少水,用多少化肥,所有元素都需要是可控的,可以测量的。农场中,野草显然需要被拔掉,不仅如此,那些“意外”长出来的作物,比如麦地长出来的蒲公英都会被铲除。不客气地说,很多斥巨资建起的“所谓的创新园区”,就是一个一个的“农场”。这些园区希望有一定的确定性、它们寻求控制感,希望投放到创新中的资源能够依照计划,接近并达到目标。在这种“自上而下、遵循理性”的经济思维支配的环境下,仍可能出现大量的创新产品与服务,可以提高生产力。但因为“野草”被拔除,因而很难出现意外之外、计划之外的创新。但是在雨林里面,不可预测的那些杂草才是最重要的元素。

雨林不会预先决定有价值的新物种的进化,却能够提供恰当的环境来培育偶然发现的进化,包容多种形态的生命出现。就像达尔文进化论中说的——“不是智者生存,也不是强者生存,而是适者生存。”硅谷建立起的正是这样的雨林生态系统,从而使得创新创业者的创造力、商业智慧、科学发现、投资资金以及其他支持因素被巧妙地嵌合在一起,鼓励萌发出新想法,最终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一个能够不断产出伟大创新的生态圈。你想想,在硅谷这样的地方,Facebook公司在20年以前,也不过就是一棵杂草而已。

那如何能够设计一个系统来鼓励杂草的产生呢?你不可能修复雨林,种树不可能修复雨林。你必须要控制其他的因素,比如说阳光,还有土壤的营养成分。你观察这个环境的时候,这个时候杂草才会产生出来。农作物在农田里面生长的最好,而杂草在雨林里面生活的最好。

举例而言,苹果的手机iPhone在农田里面生长的最好,就像富士康公司的生产线一样,所有东西都是精准控制的。但是iPhone这个伟大的创意诞生的时候,其实是完全不可预测的——它就是一株杂草!当时,苹果的设计团队坐在一起来讨论iPhone,他们完全不知道最后的成品会是什么样子。他们让这个想法自己成长,但是在这个过程里面,完全不可预测最终结果是什么。所以,终究而言,硅谷它不是一个地点,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不要去控制一些想法,让它自然生长,看看它出来的结果是什么。65%的创业公司失败是因为人的因素,所有创新都是人的创新。如果不能解决人的问题,也就没有解决创新的问题。

创新的七条法则

于是,两位作者和斯坦福很多同学在一起讨论研究,最终总结出来七条“人的因素”使硅谷成为硅谷。这些是硅谷成功的软条件,而不是硬条件。以下就是创新的七条法则(书中有14条,但我们觉得更简洁的应该是这7条):

1,破坏现有的规则,大胆梦想。硅谷吸引了大批不愿墨守成规的“叛逆者”,他们渴望自由,拒绝被传统规则束缚。这种环境让他们敢于去挑战现有的秩序,而非遵循规则来推动世界前进。

2,对新的想法有开放式的接纳。要开放,要互相听取意见,要合作,各路创业者、工程师、投资者彼此分享想法,开放心态成为了创新的催化剂。

3,信任别人,同时也让别人信任你。互信精神很重要,在硅谷,如果一个人有损人利己的行为,不用法律惩罚,他在硅谷这个圈里就混不下去了。这也大大降低了硅谷合作的成本。

4,大胆尝试,快速迭代。创新的过程就是突变和选择的过程。Facebook的“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就是这种理念的最佳注解。

5,追求公平而不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这种文化在许多科技公司中都有体现,创业者们希望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而不仅仅是积累财富。

6,犯错误、失败,然后继续坚持。对失败友好的地方,创办新公司才容易,创新才可能。许多风投公司愿意投资那些曾经失败过的创业者,因为他们相信这些人已经学到了宝贵的教训,并且更有可能在下一次取得成功。

7,帮助别人,“Pay it forward”的文化在硅谷十分盛行,它意思是在你还没有得到好处的时候,先去帮助别人。这也是风险资本在这里能盛行的原因,即便还没有看到任何回报,人们依然愿意帮助初创企业和年轻的创业者。

那,我们现在对比一下雨林和农田之间的规则的差异性。农田的规则是——

做好你的本质工作。

对你的团队忠诚。

与可信的人一起工作。

找到你的竞争优点

一次把事情做好

追求完美

回馈别人给你的好处

这些规则听起来都很不错,如果最开始我告诉你硅谷的规则是这样的,你可能也会听着点头。

但是如果你细看上图的左边和右边,你会看到它其实是完全不同的。左边(雨林规则)的那些规则是:创造混乱,制造混乱,制造不可预测性的一系列规则但右边(农田规则)的那些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可预测的。我们再简化一下:

开放性 V.S. 卓越

多样化 V.S. 忠诚

差异化 V.S. 靠谱

公平 V.S. 成功

实验 V.S. 质量

工作和玩一样 V.S. 精准

给予 V.S. 回报

有趣的是,几乎所有新的创意都是从左边开始,等它变大的过程中,就会往右发展。所以,中间的这条线实际上是一个文化的鸿沟,左边的区间是创新的状态,右边那个区间是生产线的状态。这条文化鸿沟非常难以逾越。左边是基于“创新价值”的社会契约,右边则基于“生产价值”,它遵循的是一种零和博弈的规则,这是两种根深蒂固的商业文化和社会契约之间的对抗。大部分的小公司从左边开始,它不能够跨越这个文化鸿沟,不能够真正的变成一个大公司,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死掉了。大部分大的公司,他们停留在右边这个区间里面,它不能够有新的创新出来,最终也会消亡。成功的公司必须同时存在于创新和生产两个领域。这很难做到。左边的创新者常常认为右的管理者冷酷无情、缺乏远见;右边的管理者常常认为左的创新者轻浮而不切实际。但实际上,双方都需要对方。只有左边的理念是死胎;只存在于右的机构将成为恐龙。

如何构建“雨林”生态?

那如何真正地去用行动去构建一个“雨林”呢?这里我们说到6种工具:

第一个工具是大胆尝试,你只有去做了,才能够学到,你去想理论,永远学不到。第二要鼓励多样化,创造一个环境,让大家多沟通,有多样的人,多样的背景。第三要向大家宣传创业楷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第四是营造互信的部落建立部落,让这个人群之间内部可以互相信任。第五是够制造一个社会的反馈系统,系统里的人表现好的时候有正向反馈,表现不好的时候有负反馈。第六是公布行为准则。人实际上是独立的,是分隔开的,人和人之间其实是有鸿沟的,只有信任可以降低人和人之间的鸿沟。制造硅谷生态环境的核心其实是人的因素,是如何降低人们之间的信任成本,打破人和人之间的墙。

再回到雨林,看一下雨林的环境吧,每一棵典型的红木林在它的生命周期会释放出十亿的种子。种子发芽的时候,它其实也就是野草而已,只要有一棵种子成为大树,雨林就可以继续生长。而当小苗成长到大树的时候就非常激烈,因为只有一棵能够占据这个位置。

最好的创新生态系统,是和人、和文化相关的,而并不是资源的堆砌。那么讲了那么久,雨林到底是什么?三个词来总结雨林:①恐惧。人们恐惧害怕的东西,组织了创新。②信任。信任的增加可以提高创新的产生。③热爱。它让你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克服困难,做一件很不容易做成的事。希望我们有更多的雨林!

创新区研究,就在TOP研究院。

TOP研究院专注于全球创新区的一体化研究,从Talent(个人), Organization(组织), Place(区域)三大维度出发,通过“研究/连接/分享”,探索中国创新区的实践路径。

看完想跟我们交流互动?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TOP创新区研究院

请后台回复“入群”,扫描最新二维码,期待群里见到您❤️

创新区研究,就在TOP研究院。TOP Lab (TOP创新区研究院) 隶属于FTA建筑设计事务所,作为一个非盈利的研究平台,其使命是打造创新区领域的智库.TOP研究院专注于全球创新区的一体化研究,从Talent(个人), Organization(组织), Place(区域)三大维度出发,通过对全球创新区案例、创新区产品大数据整理、以及产业创新及工作方式创新的研究,探索中国创新区的实践路径。FTA是领先的办公及产业(科技)地产一体化设计专家,拥有1000+个科技园区与办公总部的设计实践经验,其中包括3个国家级综合性科学中心的重点项目、多个世界500强总部或区域总部等。FTA提供从研发策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一体化的专业设计服务,服务的客户包括:市北高新、张江高科、天安骏业、上海地产、小米科技、罗氏制药、阿里巴巴、迪士尼、西门子、凤凰卫视、上海港城集团、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等知名品牌。未来是创新的时代,在“为创新设计场景”的使命下,FTA一直践行“与客户一起创新”的价值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