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研究与投资逻辑揭秘,看懂行业未来!

医药行业研究与投资逻辑揭秘,看懂行业未来!
2024年03月18日 14:48 资鲸网

一、引言

  医药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医药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旨在对医药行业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其投资逻辑,以期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医药行业概述

1.行业概况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是构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安定的重要行业,对于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进步发挥着显著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医药行业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医药市场之一。同时,我国持续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更为完善高效的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已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医药”作为生物经济四大重点领域之一,我国医药行业也将向原始创新、高端技术领域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研发体系的建设。

  随着新医保目录落地、医保支付方式进一步完善以及带量采购的制度化和常态化等多种政策的推行,医保收支结构逐步优化,控费成效显著。虽然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增长速度于2017年达到峰值后逐年放缓,但基金收入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依然逐年增加,医药消费的基本盘仍然稳健。2021年,医药行业有所复苏,2021年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为85.30亿人次,药品终端销售市场规模同比增长7.97%,达17747亿元。2022年,医疗总诊疗人次也有缓慢的增长。

2.行业运行情况

  受医保控费、带量采购制度化和常态化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医药行业收入和利润出现小幅波动。2020年,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营业总收入为25053.57亿元,同比增长4.5%,利润总额为3693.40亿元,同比增长12.8%,营业总收入增速有所放缓,但利润总额增速有所上升,主要系高毛利企业占比增加所致。2021年,医药行业盈利水平逐渐恢复,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实现营业总收入29288.5亿元,同比增长20.1%,实现利润总额6271.4亿元,同比增长77.9%。2022年,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营业收入为29111.40亿元,同比下降1.60%;利润总额为4288.70亿元,同比下降31.80%。

图示:中国医药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制图:wlp

三、医药行业市场研究

1.生物医药市场规模

近年来,政府鼓励将医药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融合发展,为医药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促进行业的跨越式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分析及发展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达18680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3年我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将增至19755亿元,2024年市场规模有望超2万亿元。

数据来源:鲸融数据、资鲸研究院整理

2.生物医药市场结构

按照原料来源、生产工艺划分,我国生物医药市场可分为化学药、生物药以及中药三大板块,其中生物药市场潜力巨大。从市场份额来看,化学药品占比最大,达47%;其次为生物药,占比达28%;中药占比达25%。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资鲸研究院整理、制图:wlp

3.化学药

在老龄化加剧、慢性病增加和医疗支出增长等多方面因素的带动下,我国化学药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化学药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风险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化学药市场规模为8839亿元,同比增长4.4%,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化学药市场规模将增至9450亿元。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资鲸研究院整理、制图:wlp

4.中医药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以及人民健康意识增强等因素的推动下,我国中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中医药市场需求预测及发展趋势前瞻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中医药市场规模约为4507亿元,同比增长4.77%,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3年我国中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将增至4818亿元,2024年将达5102亿元。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资鲸研究院整理、制图:wlp

5.生物药

生物药目前在中国医药市场中的占比较小,但增速数倍于同期的化药及中药板块。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分析及预测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为5347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达6203亿元。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资鲸研究院整理、制图:wlp

6.创新药

伴随着创新药审评审批等政策的出台以及经济快速发展带来创新药市场化提速,创新药在医药市场结构的比重逐渐加大。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创新药产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创新药市场规模达6785亿元,同比增长7.60%。由于创新药物受到相关政策利好、医疗保险调整、医药企业研发支出增加等因素的影响,未来市场前景广阔,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3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将增长至7097亿元,2024年将达7534亿元。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资鲸研究院整理、制图:wlp

随着中国本土创新药企的崛起,全球首发在中国的创新药占比持续提高。2022年,在中国获批上市的创新药中,全球首发13款,占比21%。

四、医药行业技术创新研究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大数据技术大大提升了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研发效率,测序技术的突飞猛进则带动了各种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并进入临床应用,生命科学进入大数据、大平台、大发现时代。与此同时,合成生物技术展现出巨大潜力,个性化医疗和精准医学改变传统的疾病诊疗模式并推动医药产业变革,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为疾病治疗开辟了全新道路,单细胞技术、定向蛋白质组学技术、基因组编辑技术以及光遗传学技术等新兴研究方法推动生命科学向更加精确和实时的方向发展。

1.人工智能技术扩大应用。新药研发是人工智能的第一大应用领域,目前约占人工智能医疗市场至少35%的份额。人工智能能够通过对文献或信息的数据分析和新治疗靶点的发掘来缩短一般生物新药的研发周期,并同时降低药物研发成本。人工智能的运用可有效节约全球每年约280亿美元的新药研发成本。医学影像是人工智能医疗应用领域第二大细分应用市场,占比达25%。该领域全球市场规模将以超过40%的增速发展,在2024年达到25亿美元。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在辅助诊疗、基因数据分析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2.新一代细胞和基因疗法加速成熟。在技术、资本和政策的驱动下,全球与中国的CGT在研药物数快速增长,CGT产业不断走向成熟。截至2021年底,全球累计在研CGT临床试验超过1300项,国内也有数十项临床试验取得登记备案(按登记号计),并呈现增长趋势。CGT逐渐成功商业化,我国目前已有2个CAR-T药物成功上市,全球已批准上市销售的基因治疗药物有20余款。但总体而言,CGT疗法的开发、生产、订购和交付在全球都还处在初期阶段,企业也还在持续设计和建构新的运营模式来支持CGT疗法的发展。

3.合成生物学加速发展。生物医药是合成生物学最重要的应用场景,在药物分子、疫苗构建、耐药菌治疗等领域被广泛使用。随着基因测序、DNA合成以及基因组编辑等底层技术的快速发展,合成生物学的应用前景将持续拓展,在原料选择、产品广度、生产成本上都可能出现飞跃式的发展,将进一步提升人们对肿瘤、耐药菌感染等顽疾的预防及诊疗水平。目前,全球合成生物产业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上游DNA/RNA合成与酶制备—中游代谢预测和合成指导—下游产品应用”的产业链。

4.数字医疗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数字化医疗和“互联网+医疗”的推动和发展,电子病例、电子处方、在线挂号、临床医生软件等常规数字化平台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远程医疗、药品自动配送、患者可穿戴设备也在加速成熟。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数字医疗将在深入生物药“自上而下”的产业链各环节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仅仅带动企业端的应用转型,还能促进整个生物医药产业链的全面加速。在疫情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全球生物医药公司进一步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从药物研发、制造到销售的全方位变革,与科技公司的商业合作也会越来越多。预计未来医药健康企业的商业模式将从以往传统线下为主,转为线上线下融合模式。

  当前,我国聚焦合成生物等颠覆性技术、脑科学和类脑人工智能等前沿交叉技术、生物大数据等共性关键技术,紧紧围绕民生健康和新兴产业培育的战略需求,突出创新药物、医疗器械等重大产品研制和精准化、个体化、可替代或可再生为代表的未来医学发展,重点突破新型疫苗、抗体制备、免疫治疗等关键技术,抢占生物医药产业战略制高点。

五、医药行业投资逻辑

1.医药投资思考:回归第一性原理

  医药行业发展这么多年,我们见证了基因测序服务的工业化,这一进程极大地提高了生命数字化的可及性;见证了药物研发行业的蓬勃发展,众多生物技术(Biotech)公司的成立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成熟。

  然而,许多生物技术公司在临床试验和商业化阶段面临挑战,产业链企业在解决疾病本质问题上的创新仍然有限。尽管AI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药物分子设计的效率,新药不断涌现,但临床试验的难题仍未得到解决。行业需要引入新的使能技术。

  在探索新使能技术的投资方向时,应首先回归对医药产业第一性原理的深刻理解。

  医药产业虽然至关重要,却也遭遇发展瓶颈。一个靶点即一个新产业,但全球产业面临靶点枯竭;临床试验耗掉近80%的研发时间和费用,但失败率超90%,成为创新药研发的死亡之谷。行业迫切需要建立新的使能技术。

  医药行业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发展仍面临挑战,尤其是在深刻理解药物作用的物理化学机制和疾病生物学基础——即第一性原理方面。当前的生物化学技术体系在这些核心逻辑上存在缺陷,特别是在理解动物疾病模型与真实病人之间的差异方面。这种差距直接影响了新药物靶点的发现、药物作用机制的阐明,以及临床试验的成功率。

2.遵循第一性原理:探寻AI新使能技术

  在医药研发领域,传统细胞和动物模型在模拟人类疾病方面存在局限,常导致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和研发风险。然而,随着生命数据化、知识共享化、算法智能化、算力设施化的进步,我们迎来了创新的曙光。这些技术的发展不仅为医药研发注入了新动力,更是在疾病建模和药物靶点发现方面,展现了对第一性原理的深刻理解和应用。 春江水暖鸭先知,解决第一性原理问题的新使能技术重大投资在欧美地区已经成为一种新态势。最新例证来自于安进公司。

  安进对其新 Freyja AI 系统的重大投资标志着利用差异化人类基因组遗传资产实现个性化医疗突破的战略推动。通过集中精力和资金火力快速推进 Freyja 的建模能力,安进的目标是加速生物标志物发现和遗传疾病预测,远远超出当前的范式。这一攻势超越了竞争对手,使安进能够通过揭示其他制药公司根本无法获得的新颖的患者见解来引领颠覆。

  在剖析安进公司的重大投资动向后,我们会发现,将投资重心倾斜至高仿真疾病预测模型的新技术不仅是一种战略上的明智选择,更是把握医药研发未来趋势的关键。 在评估高仿真疾病模型的AI系统投资时,投资者需敏锐地洞察到先进计算技术的核心价值。正如安进所展示的,其调用英伟达的DGX SuperPOD的强大计算能力,不仅加速了AI模型的训练进程,更是在医药研发竞赛中抢占先机的关键。这一战略部署,无疑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技术评价标准。

3.五层阶梯:高仿真疾病AI平台投资的评估指南

  在这个前沿的医药新使能技术投资领域,我们明白,从宏伟愿景到实际落地,每一步都至关重要。那么,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如何辨别技术的成熟度呢?

  让我们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想象你面前有五级台阶。最底层是那个充满激情的梦想——“我要建立一个AI平台,彻底改变世界!”紧接着,你需要一个科学的方法论,就像是选择“农村包围城市”还是“城市起义”的战略。然后,是技术体系的构建,它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再上一层,是工程化平台的搭建,它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最后,是验证成果的阶段,看看这些成果是否真的能够产生影响力。

  所以,各位投资人,在评估AI项目时,不妨思考一下它处于这五级台阶的哪一层。

4.计算医学:高精度生命功能模拟引领药物创新与IP差异化

  计算医学专注于开发高精度的药物模拟器,这一工具在药物研发中的作用类似于芯片设计中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通过在计算机上模拟疾病机制、靶点发现和临床试验等关键环节,这一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医药研发的成功率和效率,实现高价值、差异化创新药物(械)IP的批量产出。

  正如EDA软件帮助设计者减少了昂贵的硅片制造尝试次数,计算医学首次为人类提供了在药物研发早期阶段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可能性,从而显著降低了实验试错的时间和成本。

  依托计算医学理解疾病发现靶点、设计药物分子、进行虚拟临床试验,让耗时十年之久的药物研发流程在十周内完成模拟,实现药物研发“按图索骥”,使中国药物创新走出一条低成本高收益的新路线,形成高质量新增长极。

 六、医药行业并购重组迎来活跃期

  医药行业并购重组在今年一季度持续升温。

  从并购主体来看,涉及多家企业,呈现出鲜明特点,行业并购重组正全面启动。

  其一,医药央企并购重组提速。近日,国药集团、中国通用集团以及华润集团纷纷公布新动作。其中,华润旗下 华润双鹤 宣布拟斥资31.15亿元收购控股股东北药集团持有的华润紫竹100%股权;国药集团拟以154.5亿港元私有化 中国 中药 ; 重药控股 对外宣布,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拟与重化医药开展重庆医药的战略整合,而重庆医药为上市公司重医控股的控股股东。

  其二,民营龙头药企加速并购、进行创新业务布局。1月28日,国产 医疗器械 龙头 迈瑞医疗 称,拟斥资66.5亿元收购科创板上市公司 惠泰医疗 控制权,由此进入心血管赛道。

  其三,跨国药企并购中国生物科技公司。随着我国生物技术的持续进步,跨国药企也开始在中国创新药企以及优质研发管线中“淘金”。2月22日,亘喜生物宣布, 阿斯利康 完成了对公司的收购,这也是首个中国生物技术公司被跨国药企完整收购的案例。此外,1月5日,诺华制药又宣布收购信瑞诺医药,以进一步加强在肾病领域的布局。

  并购重组是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产业整合的有效手段。医药行业短期内并购案例增多,背后是多方面因素内外交织、共同推动。

  从政策层面来看,近年来,并购重组的利好政策频出。例如,随着新一轮 国企改革 深化提升行动持续推进,支持国央企专业化、产业化重组整合的政策陆续推出。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优化中央企业资产评估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旨在推动中央企业布局优化和 结构调整 。在近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今年国资国企的重点工作方向之一是着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其中提及稳步实施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

  从资本市场方面来看,近年来,证监会持续推动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有效激发市场活力。2月5日,证监会上市司召开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座谈会,就进一步优化并购重组监管机制、大力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升投资价值征求意见。未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活力有望进一步被激发。

  从行业层面来看,一方面,在经历了资本过热之后, 生物医药 企业的估值整体回调,逐步回归合理区间;另一方面,部分创新药企资金链承压,并购重组可让这类企业实现资金输血,与此同时,部分拥有较强资金实力的龙头企业试图通过并购重组扩充产品管线、提升技术实力,以实现业绩的稳定增长。

  不过,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医药行业并购对标的资产有着更严苛的标准和条件。梳理已有案例,有两类企业会获得资本的青睐:一类是拥有成熟产品体系、稳定盈利能力的企业;一类是拥有差异化产品管线、较强产品研发实力、良好产品商业化前景的企业。

  笔者认为,在行业并购重组逐步活跃之际,企业进行并购重组要重视资源优化整合和产业协同,深度调研标的资产质量,提升重组交易质量,避免盲目交易,如此才能真正提升企业发展潜力,实现做优做强的目标。

七、结论与展望

  从创新药方面来看,目前创新药谈判机制已基本形成,行业或将进入收获期。2024年,以创新为主的产业性机会或将成为医药板块投资的核心主线。

  数据显示,2023年,国产新药头次IND品种数量达694个,在总量高位的情况下保持了34%快速增长;国产新药头次获批品种数量为27个,同比增长145%;国产新药头次NDA(新药注册上市申报)数量达56个。这些数字的不断刷新也预示着国产创新药或将在2024年迎来爆发式获批。

  此外,在创新药方面,有人士还指出,一方面药审改革带来新药获批加速及医保快速准入;另一方面,国内头部创新药企开始进入商业化阶段,产业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伴随中国药企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以及创新药的发展,创新药国际化发展也日渐成为趋势。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创新药企业在全球创新药交易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国际合作已成为科创板创新药企业惠及全球、走向世界的重要方式。未来我国创新药企业有望分享全球医药市场的发展红利。如 百利天恒 、 康希诺 、 君实生物 、 百奥泰 、 迈威生物 、 益方生物 ……等大批药企2023年均有对外授权的首付款或里程碑收入入账。

  从中药方面来看,有机构表示,随着药监审批加速、新基药目录有望落地、中医医疗机构加速建设等因素不断催化,看好中药板块业绩增长的持续性。有分析人士也表示,看好中药投资机会,从供给端看,中医药服务将覆盖更多人群;需求端,自我诊疗意愿提升和养生需求快速增长;支付端,医保或将向中医药倾斜;价格端,中成药集采降幅相对温和,有望以价换量。

  另有机构也指出,长期看好中药板块,一是中药板块整体看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估值水平具备吸引力;二是中药方向政策不断优化,审评审批政策改革等顶层设计支撑行业长期良性发展,利好中药创新药发展,为行业提供增量;三是中药板块多数上市公司聚焦OTC渠道,不受集采、医保控费等影响,在老龄化、大众自我诊疗意识增长的社会背景下,具备长期成长空间;四是中药板块个股内部改革推动基本面成长, 中国中药 启动私有化开启中药 国企改革 新篇章。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