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陌生人 · 国外BIM赚多少钱?

“熟悉”陌生人 · 国外BIM赚多少钱?
2022年07月20日 11:24 大象云科技

【大象云 · 寄语】

2022年4月,由于上海疫情原因,酒店被临时征用。

搬运行李、转移到新酒店入住的过程中,因为路上互相帮助,认识了一位移民澳洲、本来计划回国省亲却不凑巧遭遇疫情隔离的同龄人。闲聊中才知道其大学在加拿大完成学业,专业便是建筑学,期间还系统学习过BIM相关课程。

一个“熟悉”陌生人,熟悉于有潜在的共同话题,陌生于当前特殊的环境。既来之则安之,以下便为我们关于BIM在国内外的学习、工作、发展等方面的交流记述,共同探讨BIM的现状和未来。

应小哥要求,不方便透露中文名、毕业院校和工作单位,因此本篇以英文名Jackie代称。以下文中的表述,完全呈现了友人对于BIM的看法,不作为本司的官方观点,亦可能与现实有所偏差。

大家兼听为明,不妨了解一下!

【BIM职位 · 美国赚多少】

大象君:可以大概说一下BIM Engineer和BIM Manager之间职责的不同么?

Jackie:一般来说BIM Engineer同级的还有BIM Modeler、Coordinator,其中Engineer有点类似Modeler、各种合作团队信息的整合者,他需要确保全部的数据、构件都符合规范,而Modeler顾名思义更多是对某个细分专业进行建模,而Coordinator其实是阶段性跟进项目的节点,去保证项目向前推进。

大象君:听起来好像Engineer和Coordinator的工作职责是有重复的?

Jackie:的确如此,所以一般来说如果并非超级复杂的项目,很多工作都会归整到某个职位上,一般最常见的就是BIM Engineer。而Manager级别则是项目级的负责人,他会协调全部的信息保持至最新的状态,从而让各种数据的调用都是能够了解最新的情况。当然,有时候BIM Manager也会亲自下场,去对相关模型规范、细节校正、资料管理等方面工作进行统筹。

大象君:在国外BIM Engineer、BIM Manager,他们薪酬待遇怎么样?

Jackie:一般来说,旧金山、纽约等经济发达地区支付的工资会高很多。我印象中Engineer刚毕业头几年,可能年薪只有5-6万美元,也就大概是30多万人民币。如果你有硕士学位,那么我觉得有可能会加10-20%。但我觉得按照现在劳工成本,并且你要考虑每年工会都会与雇主有一定的交流,我觉得现在可能整体的薪资都会更高一些。

大象君:那么BIM Manager呢?其是比Engineer职位要高的,对吧?

Jackie:是的,BIM Manager职位更高,也有更多要求,一般硕士学历会比较优先达到。和大多数的专业一样,差不多五年的资历是较为硬性的要求,我认识的一个在旧金山的BIM Manager,他的薪资就达到每年15万美元,差不多近百万人民币年薪。而他这个水平是比较高的水准,低的估计也不会少于10万美元年薪。

大象君:我听说你朋友曾经在美国建筑科技公司Katerra工作过,当时他负责的是什么工作呢?

Jackie:他当时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工作,职位是BIM Engineer。Keterra事实上是以装配式构件为主要业务的一家公司,所以当时他的职责便是协调设计、建模、MEP等团队,对他们提供的三维模型进行QC等操作,保证到了工厂构件生产的时候不会出错。

大象君:你提及的QC指代Quality Control “质量控制”,MEP指代Mechanical & Electrical & Plumbing,相当于国内的机电暖通,对吧?

Jackie:大体上是的,但国内外可能在工作内容上有些许分工不同,所以要留意差异的细节。

大象君:在美国,作为BIM Engineer / Manager,一天的工作流是怎么样的?

Jackie:我觉得其实和国内大体相同,但可能整体的工作紧迫性和压力相对来说会从容些。像我朋友一般5点多起床,驱车抵达办公室后首先两件事----启动Naviswork Manage 和 阅读各团队节点报告。期间通过线上会议,就模型可能出现的环节进行同步,有可能临时会前往现场沟通流程,但大多数时间还是在办公室。一般可能在下午4点半之后,员工就陆陆续续离开,但对于BIM Manager来说常常是要加班的。

【】BIM本质 · 科技基因使然

大象君:你对BIM的发展怎么看?

Jackie: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凭空的,都有前因后果,因此了解了BIM过往的发展,那么便能够对未来有一些更深的认识。其实BIM最初的名字叫做BDS,全称是Building Description System,这是在1970年的叫法。而建筑模型,也就是Building Model是在1985年出现,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直到1992年才出现,而这个概念BIM真正在全世界火热起来是在2002年前后。

大象君:历史时间节点是这样,但这说明了什么呢?

Jackie:你需要考虑不同的时间节点,除了建筑工程业自身的发展之外,还发生了哪些事情?你会看到今天大家都很熟悉的CAD,我说的是Computer Aided Design,不是通俗的二维图纸,事实上最初叫做ArchiCAD,是在1987年出现的,其事实上为今天不同的设计软件,不管是Soliwork、Revit等等打下了基础。

因此,你可以看到BIM本身的出现以及后续的全球流行,看似是建筑工程一种工具的革命,但在我看来其在诞生的时候就具备了很强的科技属性,是电脑向人脑的代替过程。那么如果其基因是科技一类,并非传统工艺,那么BIM未来的发展大概率还是会符合科技规律的。那科技的规律是什么?就是信息速率会越来越快,符合该规律的创新才是真创新。

大象君:怎么理解信息速率的加快?例如我们是专注专业云计算三维数据引擎的,我们能够支持超大体量、不同格式的BIM模型,然后让后续二次开发商利用完整的数据来进行开发,符合“信息速率加快”么?

Jackie: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因为你们适配了云计算平台,对吧?你可以看到国际大型工程,都会有统一的云平台来集成全部完整的数据,也许单一看会没有什么价值,但在特定的场景中的需求 ,只要结合其他的一些科技,例如我看到在美国一些创业公司正在用AI在BIM数据中学习,然后去现场帮助施工,这就是一种运用。

所以BIM的发展,以及相关一些技术的迭代,我觉得一个评判点就在于其能否打破原先行业中信息不对称的部分。例如我那位在Katerra工作的朋友,后来离开了BIM,转成了Cost Management,我印象国内属于“算量造价”的环节。我的朋友就说过目前这一块基本仍需要大量人力的参与,不管国内外都是如此,他的工作之一便是在项目中如果BIM数据出现了变化,他要整理并对整体成本进行预判和分析,并提交报告给业主。

大象君:我很认可这点,云计算赋能了BIM能够兼容更大的数据体量,其运用却要深入业务逻辑,其价值就在于打破原先信息壁垒的环节。

Jackie:正是如此,所以我会觉得未来很难预测,但如果你的创新是打破信息不对称的,那么价值变现是迟早的事情。

大象君:我留意到你刚才的表述是“朋友离开了BIM”,在国外BIM就只是指代设计,或者是信息整合协调的环节么?

Jackie:我觉得基本上是的,不管是从我大学的课程,还是周围这一行业的从事者,从职位的角度去讨论BIM,其更偏向于设计建模和信息统筹这两个部分。

【枫叶国BIM · 高校课程学习】

大象君:我知道你在加拿大完成了建筑专业的学士,还选修过BIM,课程大概有哪些?学分占的多么?

Jackie:加拿大事实上对BIM的应用蛮多,因此大学课程中BIM本身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我记得好像之前有统计是加拿大全国现有的工程项目,接近70%的团队都在采用BIM工艺。我记得当时教授的课程中经常会说BIM是“Single Source of Truth”,所以你看到对于国外来说,BIM就是全部数据的聚集地,因此在课程上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叫做Workflow and Collaboration,其占据的学分是很多的。核心内容就是让你意识到作为信息中枢,BIM Manager在整个项目中是最为关键的角色。

大象君:不知道你可了解过国内外在专业教育之间的不同?

Jackie: 老实说,我不太熟悉国内的教育体系和课程。但对于国外的教育,像大多数西方教程,专业价值观的培养还是第一位的,因为国外教育体系认为工具和技艺是能够自学并实践磨练,但价值观的塑造、思维角度的形成是需要长时间沉淀的。所以类似课程有Standards and Guidelines,过程要要求你选取某个地区去研究建筑行业的标准,同时也需要关注国际通用的标准,研究其标准发展的历史以及重大变化的原因,从这个过程中去更好理解行业成长逻辑。

大象君:刚才说的都更偏向于理论,有没有实践课程?

Jackie:在课程中的有课程叫“Idea to Design for the Manager”,有点像模拟场景一样,几个人一小组,然后分头去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会其中一个人作为BIM Manager去统筹全部的信息。

然后BIM还是要学软件的嘛,那这一块就会在课程“BIM Fundamentals”、“Tools and Technology”等,你就会去学习Revit等等这些基本软件操作。

【大象云 · 结语】

和Jackie小哥聊完,整体感受便是BIM在各国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而其中职场人士的薪资待遇也是差距颇大。而对于BIM数据的场景应用上,Jackie表示无疑国内是在全球都处于领先位置,但不管是何种项目系统,其竞争程度都比国外要更加白热化。

关于本期的表述,我们希望以尽可能真实的口吻和语气,去将海归小哥的信息传递给大家,从而或许能够提供一丝丝BIM行业国内外的对比参考。

最后结语,Jackie的一句话让我很欣赏:

“想要超越他人,就不可能不犯错,因为总是要打破常规僵化去做事。因此犯错是好事,说明你在修正方向,这样不断努力便可能有一些新成就!”

大象云,数据还原世界本质,与诸君共勉~

声明:本文所有文字版权均属大象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欢迎来访交流。如需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请注明“稿件来源:大象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