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 · 从CAD过往看未来科技的发展

以史为鉴 · 从CAD过往看未来科技的发展
2022年12月26日 13:27 大象云科技

【大象云 · 寄语】

1963年,马丁路德发表了响彻世纪、绝响社会的《I Have a Dream》之演讲,其发出了那个时代中黑人群体对于美国社会中种族歧视不公的严正抗议和对自由美好社会向往的追求。

自由,仿佛是一个只在人文主义学科中存在的词汇,事实上却在马丁·路德演讲之前百年便已经在科技界中隐隐萌芽,以至于当回顾那段工业革命、科技爆发的光辉岁月时候,许多现象看似相识,客观的发展规律依然把持着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轨迹。

以史为鉴,以硬件为算力支持的软件众生,以操作系统为生态的应用探索,人类不断在资源可行性的前置条件解放中,放飞个性的想象,结合场景的需求,最终演化成具有业务逻辑、科技基因的新生系统。

【1980s之前 · 硬件搭台】

马丁 · 路德演讲《I Have a Dream》前置百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星火正在西方世界中渐趋燎原态势。1860s中后期好似未发生什么,但就像竹子早年微长、后力猛窜的故事一样,1900世纪之交仿佛打开了人类科技和工艺的新纪元。

1903年首架飞机上天,1908年真正规模生产意义上的汽车下线,1931年美国帝国大厦让人类似乎真正触碰天穹,1936年计算机雏形“图灵机”现世….. 人类对地球样貌的改变正随着物理世界规则的掌握和运用,正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且又一次次的突破极限,而计算机革命则随着图灵的数字运算中,将人类第一次从触手可及的物体资源,带入到了虚拟范式的数学关系纤网里。

硬件的不断突破让可承载的信息得以不断增长,从图灵至1946 的ENIAC第二代电子计算,再至1951年通用自动计算机UNVACA 1,1952年推出的IBM 701第一次给计算机赋予商业价值,并在晶体管替代真空管等一系列工艺配件改进下,让电讯号承载着电子元数据,为人类有限的脑力插上了外挂的翅膀。

硬件搭台,软件唱戏,电讯号的控场之术应运而生,其中杰出贡献者之一便有Patrick Hanratty博士,其发明的DAC(Design Automated by Computer)为今时今日的工业计算、数控逻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看似名字可能陌生,但换个马甲便为人广为传颂,Patrick Hanratty的创造最终演变成了今时今日的CAD(Computer-Aided Design),其本人也被称之为“现代CAD之父”。

1970年代初期,芯片设计的高速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硬件算力的进一步提升,人类对于实际场景的应用需求开始可以工作站搭配专用软件的方式投入生产环境,典型如早期的CATIA便需要在特定的计算设备上独立运行。硬件、软件如同漏斗一般,上游敞口的强化总能引起下游可能性的转生,而CAD路途上的重要改变之一便在于1980年代早期个人桌面级电脑设备的推出。

从大型工作站到个人桌面级,硬件的改变让软件开发创业成为了一件更具有落地意义的事业道路,仔细询看现有CAD大品牌企业的发展之路,往往都会发现其初心源于1980,而大量跨世纪、殿堂级的伟大产品也起源于当初的青葱岁月。在硬件、软件、业务三者叠加之下,3D设计、建模、渲染开始粉墨登场,其关键的助推便是1983年UNIX Workstation的推出,真正让三维专业价值进入从业者的视野。

基于对象进行设计、以参数化进行结构性创造,这些耳熟能详的专业规范看似简单,但初期也经历了大浪淘沙的市场竞争,终在去伪存真的年代为人们所接受,而其推动者便是我们熟知的PTC(Parametric Technology Corp),某种程度其对于参数化的探索框定了今时今日三维工艺和产品路线的大格局。

【硬软逻辑 · 闭环升华】

1980年代,其是硬件自我破蛹成蝶的重要窗口期,如1984年由乔布斯主持设计的第一代MAC个人电脑“麦金塔(MACINTOSH)”应运而生。从大型硬件向桌面级的转变,虽然售价仍是昂贵但却开拓了应用场景、软件产品的新纪元,其标志性事件之一便是VBC(Virtual Building Concept)的提出,其也最终演变为我们当代所了解的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最初三维设计建模多用于制造工业领域,而随着其设计建模软件渐趋功能深化,类似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产业部门也愈加愿意从专业三维产商购买技术服务,而非独自巨额投入某个技术细节,如美国波音1990年代初便宣布无纸化三维设计,取得一段时期的巨大产品成功。

个人桌面级电脑的不断发展,让原本笨重的大型工作设备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1990年代初微软Windows的王者崛起,也第一次以操作系统层面的身份,改变了后续三维设计、建模、渲染等诸多细分行业的格局,最典型的便是新生的CAD软件商在各自的细分场景赛道中,通过对个人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的适配,通过更加贴合用户习惯的产品特点逐渐和早期传统老牌软件产品分庭抗礼。

硬件、软件、业务的三者融合在1990年代仿佛进入一个相对平衡的格局,而打破制衡的细节往往又重新以硬件革新的方式出现,其中典型代表之一便是“鼠标”的成熟应用,其终于在1960s被发明之后成为了现代计算机科技输入设备的控制性节点,也奠定了21世纪初期我们所熟悉的软件产品使用习惯。

随着硬件的第二春萌芽,软件底层如Windows操作系统,应用如三维设计建模软件,都在以年为单位快速迭代,将更多产业场景中的客户痛点和需求转化为红绿相间的字符代码,在零一串的高速运算予以功能的各类呈现。时至20世纪末,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牛顿市,一家名为“Charles River Software”创业公司成立,其产品多年之后也成为了世界最畅行的BIM软件之一,你是否能猜出其名称呢 ?

进入21世纪,千禧年的钟声敲响仿佛拉开了一系列并购案的序幕,各家产品和头部企业在相互并购中,构建着一个更加庞大的生态体系,看似强化竞争壁垒、市场主导权的同时,或许暴露了另一种行业发展的特性矛盾,即一方面产业场景的细分赛道中,专业逻辑之强要求软件商巨资投入以打造上乘产品,另一方面产品价值的真正升华更来自于不同细分场景中的数据融通,因此最直接的解决方案之一,或许便是以资本的助力建立彼此信任关系,从而相互打开大门互通有无,实现数据自由流动融合下的价值提炼。

【大象云 · 结语】

2007年,苹果推出了第一代iPhone手机,让手指成为最自然、最有效的指令输入工具,而同时代中的云计算等新科技也带来了硬件层面、算力总量的全新格局,催化的自然是上层堆栈PAAS、SAAS等新生技术及业态的发展。

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到图灵机的诞生,从大型计算设备到桌面级个人终端的出现,从Windows操作系统至云计算架构的演变衍生,硬件驱动软件、软件理解逻辑、逻辑催化应用、应用倒逼硬件升级成为了紧密衔接的价值闭环。

以史为鉴而提炼科技趋势,可见硬件对于更强大算力的支持是趋势,软件对于更专业逻辑的适配是趋势,应用对于更全生命周期的迭代强化是趋势,而对于广大科技厂商来说,深耕某一生态之针尖领域从而“高筑墙、广积粮”,或许才能在某一个时点融合各派,最终实现“缓称王”。

声明:本文所有文字版权均属大象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欢迎来访交流。如需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请注明“稿件来源:大象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