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之后,快时尚的极限生存挑战才刚开始

关税战之后,快时尚的极限生存挑战才刚开始
2025年05月16日 20:03 声道财经

文丨江舟

尽管中美关税战暂告于段落,可全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仍在持续发酵。

特别是对于以纺织品为核心业务的SHEIN等快时尚跨境电商平台来说,关税战的蝴蝶效应,或许才刚刚开始。

近一段时间,在过去几个月里极限承压的外贸从业者终于得以喘息。但对于跨境电商来说,现实可能远比外界预期的复杂。此前的中美联合声明,并未明确提及小额包裹征税细则。

不过,短短数日后,白宫便迅速填补了这一政策空白。

据路透社5月15日援引白宫行政令及行业分析称,美国或将对来自中国的低价值商品最低关税门槛下调至30%。若该政策落地,这将成为继5月12日特朗普政府将800美元以下包裹税率从120%大幅削减至54%后的又一关键调整。

但问题在于,相较于此前享受免税待遇的小额包裹,即便税率降至30%,其负担仍不可小觑。因为对于快时尚巨头SHEIN这样的主打低价的跨境电商来说,价格上的一点波动,都意味着巨大的变化。

相比此前的免税,这笔多出来的成本将如何分摊?

对于利润率本就微薄的传统制造业而言,哪怕是30%的税率,都足以成为压垮企业资金链的致命一击。而对于以链接中国工厂和美国市场的“小单快反”模式来说,这无异于一场极限生存考验。

关税成本究竟由谁消化?这道选择题背后,是产业链各环节的激烈博弈。

01

身份的焦虑

源自中国的SHEIN,可能将会是“后关税战”时代里风暴中央的那一个。

其实在本轮关税战之前,SHEIN就长期面临“身份焦虑”,这一次的关税危机,只不过是水面之下的旋涡成为了水面之上的风浪。

SHEIN 起家于自营品牌,目前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时尚零售商,据《金融时报》报道,2024 年SHEIN 全年销售额增长 19% 至 380 亿美元。

SHEIN 将大量制衣厂接入其系统,7 天内就能将一张图纸制成成衣,两周内送往全球,它真正的壁垒在于让各环节能严丝合缝地咬紧,要让齿轮顺滑转动,靠的是SHEIN 在自营模式下对每个环节的精准把控。

为拓展增长空间,SHEIN曾经在2023年推出“自营+平台”双模式,试图吸引第三方卖家入驻。

然而,其平台化进程在落地的进程中面临两大矛盾:首当其冲的,是全托管模式依赖中国供应链,与关税政策冲突。

此外,SHEIN尝试的半托管模式要求商家自主运营物流,但中小卖家缺乏海外仓能力。所以尽管其推出“爆单计划”提供流量扶持,但由于其对于平台管理的数字化工具和培训体系尚未成熟,依然难以复制亚马逊的生态闭环。

在看到美国市场的不确定性之后,SHEIN试图通过开拓欧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分散风险。据《财经》杂志报道,2月12日,在特朗普首次提出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的下一周,SHEIN巴西区负责人Felipe Feistler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计划在2025年年底前,将巴西卖家数量增加至4万至5万名,业务扩展至巴西四个新州,并在联邦区开展业务。

然而,不同市场的消费者偏好和监管环境差异显著。

在欧洲市场,除了严苛的设计规定之外,SHEIN的服装还因为环保标签缺失被多次处罚;在中东市场,SHEIN的快时尚产品几年前也出现了与宗教文化水土不服的情况。

Sensor Tower数据显示,2025年4月,SHEIN在法国和英国的数字广告支出环比增长35%,但也有机构指出,其实际转化率远低于美国市场。

但这一切表明,压力的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SHEIN的商业模式难以适应多元化市场的本地化需求。

以欧洲为例,消费者更注重可持续性和品质,而SHEIN的“小单快反”模式以快速迭代和低成本为核心,这固然可能适应美国市场,但却与欧洲市场的消费理念存在冲突。据财联社消息,2024年SHEIN就一度面临欧盟消费者法的调查。主要针对SHEIN在跨国销售过程中是否遵守欧盟消费者保护法律的情况。

SHEIN身上,其实浓缩着跨境电商在这个逆全球化时代的增长迷思:

一方面电商带来了不再受物理局限的消费市场,但另一方面,市场之外的文化、政治、监管等等,都开始成为悬在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02

网购的痛苦

我们再回到SHEIN的大本营:美国本土市场。

作为主要的出口国,除了外贸行业从业者,其实国内大家对关税战的阵痛感受估计还不算强烈。

对于美国人来说,生活则完全因为关税战而发生了变化。

首先自然是商品价格的上涨。4月份时有媒体爆料,在当时145%的税率情况下,导致亚马逊计划在商品页面标注产品总价中的“关税成本”。这一传闻甚至引发了特朗普的愤怒,他直接给贝索斯打电话斥责对方。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也在新闻发布会上称此举是“敌对政治行为”,并强调亚马逊未与政府沟通。

不过,相比亚马逊面临价格危机时展现出的反制能力,对于本就源自中国的跨境电商SHEIN来说,局面正在变得空前复杂。

当下首先也是最为紧迫的,是成本压力和交货时间的履约痛苦。

在关税战之前,SHEIN的模式是,通过将订单拆分为单价低于800美元的小包裹,利用T86(800 美元以下免税政策)清关模式实现免税和快速通关,商品从中国工厂到美国消费者手中仅需7-14天。得益于这一政策,SHEIN能够实现从中国工厂到美国市场的无缝对接。

然而,自从取消T86清关模式之后,清关流程转为更复杂的T01或T11模式,这导致清关时间延长至10天以上,在不算关税成本的情况下,物流成本就激增25%-30%。

根据Bloomberg Second Measure的数据,2025年4月25日至5月1日期间,SHEIN的销售额较前一周下降23%。

这一数据背后,是消费者对等待时间的敏感反应。美国消费者习惯于“7天送达”,而SHEIN的履约周期延长至14天甚至更久,直接导致订单流失。

更严峻的是,美国邮政(USPS)一度甚至被曝暂停接收中国包裹,导致SHEIN等依赖直邮的平台面临“断流”危机。尽管后续政策有所调整,但物流商迫于运输压力的集体涨价,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

SHEIN虽尝试通过海外仓缩短配送时间,但其海外仓布局远落后于亚马逊和菜鸟网络的速卖通,在半托管模式下,仅有很小一部分订单能够通过本地仓发货,履约时效仍难以保障。

有过网购经验的人都能体会,假如一个网购平台下单了却收不到货,慢慢地消费者也就不买了。

消费者也确实正在用脚投票:根据Similarweb的数据,SHEIN的网站访问量在4月下滑了23%至0.55亿。

据彭博社报道,Shein 向美国消费者发送了降价通知,宣传各种款式均已降价,并保证消费者不会因关税而产生任何费用或额外成本。

这也意味着,相比美国本土的亚马逊可以选择“硬刚”,在关税夹缝中的SHEIN却不得不选择自掏腰包来进行补贴,以试图挽留正在流失的用户们。

03

全球化迷局

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变局已经来了。

那个开放包容的全球化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那些依然致力于全球化航海的企业们来说,旧地图已经无法找到新大陆。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咨询公司品牌工厂首席执行官胡建龙此前就对媒体表示,现行的54%的关税仍然很高,“卖家可能正在采取观望态度,但总的来说,我认为可以说中国到美国小包裹递送的繁荣时期,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

SHEIN的“小单快反”模式一度被视为跨境电商领域的革命性创新。其通过数据驱动的设计和生产流程,能够在14天内从设计到上架,远快于传统快时尚品牌的3-6个月。然而,这一模式在逆全球化和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逐渐显露出弊端。

这一模式的底层逻辑,是建立在低成本、高效率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之上——中国小作坊的灵活生产、东南亚国家的低成本劳动力,以及美国市场的“小额豁免”关税政策,共同构成了这一模式的三大支柱。

一定程度上,成就SHEIN的小单快反,并不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模式创新,而是那个全球化时代自由贸易的必然产物。

其本质上是一种“全球协同”的结果,核心在于通过数据驱动的快速决策,将设计、生产、物流等环节无缝衔接,形成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即时响应”能力。

然而,这种模式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和低成本。SHEIN的绝大部分服装生产依赖中国,而即便是SHEIN试图转向的越南,其政治和经济风险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也在显著上升。这种供应链的单一性,也导致其在面对关税调整、地缘冲突或自然灾害时,抗风险能力极低。

不过,截止目前SHEIN暂时未回应路透的置评请求。

这种行为令人费解。要知道,2025年4月,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战就最先从越南开始“下手”,彼时宣布将对越南征收高达46%的关税。

因此,客观来说,对于SHEIN来说,把工厂转移到越南,也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反而意味着产能开始从中国工厂转移。

在这种情况下,当其赖以生存的支柱因地缘政治、贸易壁垒和产业转移而动摇时,SHEIN的商业模式便如同失去了平衡的跷跷板,陷入结构性困境。

在逆全球化成为主流叙事的时代,对于面向全球市场的企业来说,需要的已经不再是“快速响应”,而是“韧性生存”。

美国关税新政不仅是一场成本战,更是全球电商价值链的重构之战。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跨境电商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的白银时代里,企业必须学会在碎片化的全球市场中,以更灵活、更可持续的方式重新寻找坐标。

这意味着企业不仅要关注如何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更需要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适应不同市场的灵活性。未来的跨境电商行业,可能不再追求快速扩张,而是转向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当然,这场由关税政策引发的行业变革,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于那些能够及时调整战略、提升本地化能力、构建韧性供应链的企业而言,这或许是重新定义行业格局的机会。

而对于那些固守旧有模式、变革迟缓的公司们来说,则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只有不断创新和适应变化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全球贸易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