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爆火的三要素:技术、需求与产业链

AIGC爆火的三要素:技术、需求与产业链
2023年01月13日 13:51 蓬域科技

2019年,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马云与马斯克曾针对“机器与人到底谁更聪明”这一问题展开一场精彩的辩论。作为新技术的狂热爱好者,马斯克理所当然地认为人工智能比最聪明的人还要聪明,而马云则认为“人类足够聪明,AI不是一种威胁”。

“双马”之间的battle,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当下人们对AIGC的两派观点:一类将AIGC视为生产力工具,是web3.0时代的基础设施;另一类,则对新技术抱着观望与怀疑,认为其与大多数元宇宙技术一样,不过又是一场极客们的狂欢。

尽管,目前人们对AIGC技术究竟是什么,依旧没有形成广泛的共识,但仅用其英文翻译(AI-Generated Content),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生产内容”,并不能准确理解AIGC。

学界以及业界的诸多观点,AIGC其实并不是一门单一的技术,也不是一类具像化的产品,其本质是利用AI赋能技术而形成的一种高自由度且低门槛的内容生产能力,而这种能力将服务于各类场景中的创作者与生产者。

事实上,AIGC并不是新鲜事物,人们所熟悉的DeepMind、会作诗的微软小冰以及近期横空出世的ChatGPT,都可被视为AIGC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那么,一个关键问题产生了,既然不是新鲜事物,那为什么AIGC会在2022年突然受到人们的关注?核心原因其实在技术、需求与产业链的共同驱动。

首先,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突破,可商用的成熟技术起着“临门一脚”的关键作用。

在深度学习模型的迭代上,AIGC最早出现的深度学习模型为“对抗生成网络”GAN,尽管曾被称为“21世纪最强大的算法模型之一”,但也存在着生成图像分辨率较低、新图像创意不足等问题。而诞生于2021年的CLIP模型由于能够同时进行自然语言理解和计算机视觉分析,实现图像和文本匹配,也为后续AIGC应用的落地打下了基础。

到了2022年,Stable Diffusion扩散化模型的出现与正式开源,直接推动了AIGC技术的突破性发展。简单来说,Diffusion模型其实实现了两方面的突破,一是更成熟的深度学习模型能让AI可以快速、灵活地生成不同模态的数据内容。二是,这一训练好的模型大大降低了AIGC创业的门槛,更多的生产者与创作者可以借助这一可商用的开源工具,立足不同的应用场景做更多的事。

其次,是需求端对AIGC的追捧,AIGC恰好能弥补供给与需求端的这条“效率鸿沟”。

我们可以将创作者生态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专业生成内容时代(PGC)、用户生成内容时代(UGC)以及即将到来的AI生成内容时代(AIGC)。

在PGC时代,尽管专业化的内容能够为用户带来极佳的体验,但由于生产成本较高,产能往往跟不上需求。

而另一边,由此诞生的UGC模式能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也能解决PGC的产能瓶颈,但海量内容参差不齐,尽管生产成本降低了,但用户对于优质内容的搜寻成本却在持续提升。

换句话说,一边是生产成本,另一边是搜寻成本,供给与需求的生产效率都有极大的提升空。而借助AI,一方面能够通过持续深度学习提升内容的专业性,另一方面也能辅助专业创作者,提升创作效率,供给与需求端的这条“效率鸿沟”也因此被缝合。

以ChatGPT为例,除了能更好地“效率鸿沟”外,我们能够确定的是,AIGC已具备很好的内容总结能力,去帮助人们一些具体问题。当然,除了技术与需求端的变化,推动AIGC发展的关键因素还有产业链的初步成熟。

量子位AIGC图谱显示,从上游的数据供给、开源算法,中游的行业玩家以及下游的包括文字、图像、视频、音频、游戏等应用场景,关于AIGC的一条初步产业链已经悄然形成,产业生态的完善也为后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已出现了一批代表性的玩家。

比如在文本生成场景,包括了澜舟科技聆心智能等垂直公司,同时百度、腾讯等大厂也是该领域的重要玩家。

可以确定的是,技术、需求与产业链三大要素是AIGC快速发展的重要前置条件,但在国内一派火热的AIGC能否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化落地,从目前来看,仍是一个颇为理想化的遥远故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