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环境透析|智研产业百科【361】——建筑机器人

产业发展环境透析|智研产业百科【361】——建筑机器人
2024年03月29日 14:18 智研咨询-产业研究

摘要:近年来,中国在工业、特殊领域和机械设计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不仅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还拥有众多的专业人士,再结合政府鼓励的创新政策,使得中国的建筑行业实现长足的进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智能建筑领域的论文和专利数量急剧增长,而智能建筑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建筑机器人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18年以来,中国建筑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增长,估计2023年中国建筑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4.5亿元。

一、定义及分类

建筑机器人是一种用于建造建筑的自动化机器设备,可以替代人类进行工程建造,提高施工效率。目前,建筑机器人主要分为拆迁机器人、砌砖机器人、钢筋绑扎机器人、铺地砖机器人、铺路机器人、测绘机器人、钢梁焊接机器人、铝模板焊接机器人、抹平机器人、腻子打磨涂敷机器人、墙面喷涂机器人、爬架机器人等。

二、行业政策

1、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建筑机器人主管部门主要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其中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拟订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管理通信业;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要负责全国的住房和城乡建设方面的工作,包括住房政策、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建筑市场监管以及城市环境和生态建设等多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会涉及到建筑机器人的使用和管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负责起草市场监督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有关规章、政策、标准,组织实施质量强国战略、食品安全战略和标准化战略,拟订并组织实施有关规划,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

2、行业相关政策

建筑机器人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为推动建筑行业革命,推进技术创新,我国不断推动建筑机器人发展。如《“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中提出推动机器人在混凝土预制构件制作、钢构件下料焊接、隔墙板和集成厨卫加工等建筑部品部件生产环节,以及建筑安全监测、安防巡检、高层建筑清洁等运维环节的创新应用。《北京市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中提出鼓励企业探索应用建筑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升工程施工智能化水平。推动机器人在混凝土预制构件制作、钢构件下料焊接、隔墙板和集成厨卫加工、材料配送、隔墙板安装、高空焊接、建筑安全监测、安防巡检等环节的创新应用。

三、发展历程

从发展历程来看,建筑机器人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阶段、中期阶段、当代阶段。早期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建筑机器人主要集中在工业化生产线上,用于重复性高、危险性大的任务,如焊接、装配等。中期阶段(90年代至21世纪初),随着计算机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建筑机器人开始向施工领域拓展,出现了针对施工任务的专用机器人,如混凝土浇筑机器人、砖瓦铺设机器人等。当代阶段(21世纪至今),随着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机器人逐渐向智能化、自主化方向发展。例如,无人机在建筑测绘和监测中的应用,智能机器人在建筑施工现场的协作等。

四、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建筑机器人行业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技术,综合了物联网应用技术、网络控制与传输技术、软件信息技术、电子设备与软件的集成技术、音视频编解码算法技术、建筑技术等,技术门槛较高,一般企业很难全面掌握本行业所涉及的技术,若依靠自身研发则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此外,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应用领域的日益广泛,对建筑机器人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行业的技术门槛将越来越高。

2、人才壁垒

建筑机器人企业作为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企业,由于技术和人才密不可分,对提供方案设计及施工、运行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企业是否拥有掌握行业关键技术和相关从业经验并获得相关从业资格的人才,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持续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本行业的新进入者面临较高的人才壁垒。

3、经验壁垒

丰富的经验是影响建筑机器人企业在项目承揽中标率的关键因素。大型标志性项目多由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参与竞标并实施,该类项目案例又能够提升企业未来中标成功率和品牌知名度,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形成良性循环。对于新进或潜在进入建筑机器人行业的企业,没有具备一定影响力的项目实施经验,无论是业务的承接还是项目的实施,均存在较大困难。因此,项目经验构成新进入者的经验壁垒。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从建筑机器人行业产业链来看,上游是指零部件,包括控制器、伺服系统、减速器、传感器等,上游成本较高,议价能力较强;产业链中游为建筑机器人厂商;下游为建筑业,主要包括建筑工程规划、建筑工程施工等环节。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重型装备制造企业之一,主要从事矿山及重型装备、工程成套、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装备等领域的大型设备、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及关键基础件的开发、研制及销售,并提供相关配套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近年来,公司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装备、特种材料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积累了一批优质的合作伙伴,进一步丰富公司客户资源。此外,公司持续专注于特种机器人研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研制出超高压水射流机器人、爬壁/摆臂清洗机器人、智能化打磨机器人、巷道喷涂机器人等50余种、270多个型号的特种机器人产品,为公司业绩增长作出重要贡献。从企业经营业绩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上涨3.21%,达69.85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上涨37.82%,达2.66亿元。

(2)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5年,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创新型企业。在国内工业机器人本体厂家中,新时达是为数不多通过控制器切入机器人本体的厂家。公司的主要业务分为:机器人产品及系统业务、控制与驱动产品及系统业务和电梯控制产品及系统业务。其中,在机器人产品方面,公司拥有多关节型机器人和SCARA机器人两大品类,共分为9个系列,60多种产品,机型负载覆盖1—600kg。产品应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和行业,熟练掌握焊接、切割、分拣、装配、上下料、打磨抛光、搬运码垛等多种工艺。从企业经营业绩来看,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上涨7.41%,达25.82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上涨282.58%,达0.79亿元。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实现双增长,其中归母净利润与2022年同期相比扭亏为盈。

六、行业现状

近年来,中国在工业、特殊领域和机械设计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不仅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还拥有众多的专业人士,再结合政府鼓励的创新政策,使得中国的建筑行业实现长足的进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智能建筑领域的论文和专利数量急剧增长,而智能建筑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建筑机器人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18年以来,中国建筑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增长,估计2023年中国建筑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4.5亿元。

注:本文转自智研产业百科平台,如需获取更多行业信息和定制服务,可进入智研咨询官网搜索查看。

智研产业百科是智研咨询推出的产研工具平台,致力于为您提供全方位的百科式产业信息查询服务。智研咨询践行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的企业使命,完善和丰富企业方法论,依托产业百科平台提升信息价值,持续为行业发展及企业投资决策赋能。建筑机器人产业百科作为建筑机器人产业一站式系统化研究工具,全面归纳了建筑机器人产业知识信息,内容涵盖建筑机器人产业的定义、分类、政策、产业链、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并依靠信息技术建立智能互链的行业知识图谱,为行研从业者及相关投资者提供深入的洞察力和全面的信息。

智研咨询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并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