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系机器人企业星海图再获3亿元融资,李飞飞团队厉害!

清华系机器人企业星海图再获3亿元融资,李飞飞团队厉害!
2025年04月04日 18:36 Ai科技网

融资动态:资本持续加码,估值或达50亿元2025年4月3日,清华大学背景的机器人创新企业星海图宣布完成A2、A3轮系列融资,总金额超3亿元人民币。本轮融资由凯辉基金领投,联想创投、海尔资本等产业资本参投,老股东IDG资本、高瓴创投、百度风投等持续追加投资。据透露,部分老股东已多次“满额甚至超额”加注,显示出对星海图技术路线的高度认可。

值得关注的是,星海图成立于2023年9月,仅一年半时间便完成多轮融资,当前估值或达50亿元,并正接洽新投资人。这一融资规模在4月工业互联网领域20亿元总融资中占比显著,印证了机器人赛道持续受资本热捧的趋势。

技术突破:产品落地李飞飞实验室,推动具身智能革新星海图的核心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国际知名AI科学家李飞飞团队的BEHAVIOR ROBOT SUITE系统。该系统通过将大模型直接接入机器人,使其能理解复杂自然语言指令并自主规划行动,解决了传统机器人训练数据稀缺的难题。李飞飞团队近期发布的VoxPoser技术正依托此类硬件支持,实现“无需额外训练”的智能交互突破。

星海图方面表示,其技术重点在于提升机器人的环境感知与决策能力,尤其在工业场景的精密操作、家庭服务等领域的适应性上具备优势。此次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具身智能基础模型的研发及产品线扩展。

资本逻辑:产业方深度参与,瞄准老龄化与智能化需求本轮投资方中,海尔资本、联想创投等产业资本的加入,凸显了战略协同意图。产业分析指出,机器人技术正从工业场景向服务领域渗透,尤其在老龄化社会加速的背景下,家庭陪伴、医疗辅助等需求激增,而清华大学在AI算法与机械工程领域的积累为星海图提供了技术壁垒。

凯辉基金合伙人表示,星海图团队“兼具学术前沿洞察与商业化落地能力”,其技术可快速适配多行业需求。IDG资本则强调,中国机器人产业链的成熟度已支持初创企业实现“超车”。

行业趋势: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头部效应凸显2025年一季度以来,中国机器人行业融资额同比上涨超30%,亿元级融资达8起,头部企业集聚效应显著。政策层面,“十四五”智能制造规划与各地产业基金扶持进一步催化创新。例如,广东省近期召开制造业升级会议,明确将机器人作为重点突破领域。与此同时,国际巨头特斯拉宣布2025年机器人产能目标提升至千台级,加剧行业竞争。在此背景下,星海图等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或率先抢占细分市场。据行业预测,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在未来五年内突破千亿美元,中国厂商有望占据30%以上份额。

未来布局:加速产学研融合,拓展全球化合作星海图CEO在采访中透露,公司正与清华大学科研团队深化合作,推动“实验室-产业”技术转化,下一步计划在长三角、珠三角建设智能生产基地。此外,其产品已进入欧洲、东南亚市场测试阶段,拟通过与国际车企、医疗集团合作拓宽应用场景。专家指出,清华系企业的融资热潮反映了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提速。正如清华大学某机器人领域教授所言:“校企协同能有效缩短技术迭代周期,星海图的案例或成行业范本。”

结语:技术普惠的下一站从实验室到千家万户,星海图的融资不仅是资本市场的风向标,更预示着具身智能技术即将步入大规模应用前夜。随着李飞飞等顶尖科学家的背书,以及产业资本的深度赋能,机器人技术或将更快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应对社会挑战的关键工具。而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伦理风险,仍需产学研各界持续探索。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