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6日,全球知名运动品牌Lululemon因2024财年业绩不及预期,单日市值蒸发约400亿元人民币,引发市场震动。这家以“瑜伽裤中的爱马仕”闻名的品牌,正经历成立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北美大本营增长失速,而中国市场成为其唯一亮眼的增长引擎。面对困境,Lululemon将翻身的希望寄托于中国市场的两大战略——下沉扩张与男性用户争夺。然而,这条道路远非坦途。
北美“神话”崩塌:品牌定位失效与竞争失守
Lululemon的危机早有伏笔。自2022年市值超越阿迪达斯后,其过度依赖北美市场的隐患逐渐暴露。2024年,美洲地区营收增速骤降至3.9%,远低于中国市场41.3%的狂飙。核心问题在于品牌定位的动摇:曾以“中产女性、高端品质、社群文化”为标签的Lululemon,近年试图通过拓展男装、休闲服饰等品类吸引更广泛人群,却导致核心用户流失。
“当Lululemon的瑜伽裤出现在折扣店,当男性用户开始质疑‘穿女性品牌是否尴尬’,其高端形象已岌岌可危。”业内人士分析称。此外,环保争议、产品质量问题(如羽绒服起球、以次充好被处罚)进一步削弱消费者信任。北美市场的疲软,迫使Lululemon加速向海外转移重心。
中国市场的“狂飙”与隐忧:从一线中产到县城贵妇
中国成为Lululemon的救命稻草。2024年,其在中国市场营收增长41.3%,门店坪效(每平方米月销售额)高达12648元,仅次于奢侈品品牌。为巩固优势,Lululemon采取“中西合璧”策略:
- 渠道分层:淘宝主推经典款,抖音力推新品,避免渠道内耗;
- 下沉扩张:2025年计划新增30家三线城市门店,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强县的“县城贵妇”;
- 本地化营销:通过瑜伽社群活动、男性专属门店、签约周冠宇等本土运动员强化品牌认知。
然而,高增长背后暗藏风险。一线市场趋于饱和,下沉市场消费者对价格更敏感,而Lululemon产品均价高出美国市场20%,羽绒服等单品定价超3000元,与本土品牌的性价比竞争处于劣势。此外,过度依赖女性用户带动男性消费(超40%男性产品由女性购买),导致自主购买意愿不足。
“搞定中国男人”有多难?
Lululemon将男性市场视为第二增长曲线。2024年,其中国男性业务增速达27%,部分得益于F1车手周冠宇代言、北京男装独立门店等举措。然而,挑战远超预期:
- 品牌认知固化:多数男性仍视Lululemon为“女性瑜伽品牌”,购买时需克服心理障碍;
- 产品同质化:男装主打ABC防摩擦裤等单品,但设计与性能未形成不可替代性,耐克、安踏等竞争对手虎视眈眈;
- 消费力限制:中国男性在运动服饰上的支出低于女性,且更倾向投资电竞设备、冲锋衣等品类。
“男性不会为‘瑜伽生活方式’买单,他们需要更明确的性能标签。”一位行业观察者指出。Lululemon虽尝试通过高尔夫、网球等场景渗透男性市场,但收效有限。
未来之路:克制贪婪,回归创新
Lululemon的困境,本质是扩张野心与品牌根基的冲突。创始人奇普·威尔逊曾警告:“当核心用户抛弃品牌,其他人离开只是时间问题。” 如今,这一预言正在应验。
为扭转颓势,Lululemon需平衡三大矛盾:
- 高端定位与下沉市场:如何在不损害品牌调性的前提下吸引价格敏感用户?
- 女性基因与男性拓展:能否通过技术属性宣传(如专利面料)淡化性别标签?
- 规模扩张与品质管控:东南亚供应链转移后,如何解决产品质量争议?
中国市场虽充满机遇,但绝非救命灵药。若无法解决根本性创新停滞问题,Lululemon恐难重现昔日辉煌。正如其财报警示:“创新停止,失败就在前方。”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