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为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新问题。3月15日,以“共铸诚信 提振消费”为主题的2025年“3·15”晚会曝光了骚扰电话产业链,AI外呼机器人成骚扰电话“帮凶”。上海智优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沃创云科技有限公司、合众易联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淘金你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飞鸽传书(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外呼公司被点名。
据了解,使用所谓人工智能机器人拨打营销电话已经成为行业主流。首先,机器人不知疲倦,可以日夜拨打营销电话;其次,智能机器人输出的声音由真人录音制作而成,让接听用户难辨真伪。
面对打着人工智能旗号,肆意“套路”消费者的AI推销,我们该如何见招拆招?
高度重视 及时回应
3月15日,针对“3·15”晚会曝光的智能机器人拨打营销骚扰电话、虚商实名制要求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连夜组织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通信管理局对涉嫌违法违规主体进行调查处置,责令基础电信运营商立即关停涉事线路、对涉个人数据信息有关情况进行核查,督促互联网平台企业全面清理违法智能外呼软件销售推广信息。同时,将持续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对基础电信运营商、虚拟运营商、呼叫中心企业监督检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企业,加大曝光力度,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打击网络黑灰产业等违法犯罪行为,全力营造安全健康的信息通信消费环境。
3月16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分别发文称,对有关通信电话营销的报道高度重视,已开展全面自查。
中国移动官方微博发文称,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25年信息通信行业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已第一时间开展针对性自查。一旦自查发现存在相关问题,将坚决贯彻“客户为根,服务为本”的理念,坚定不移地维护客户利益,逐一查摆,举一反三,认真做好改进提升。一是要进一步强化代理商营销管理。严格管控和治理,通过电话营销方式拓展业务,对违规渠道严厉处罚,直至解除合作。二是要开展服务专项治理行动。聚焦客户投诉和自查发现的营销不规范问题,开展源头治理,确保相关问题的治理有明显好转、取得实质性突破。中国移动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推动工作取得实效,为客户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
中国电信官方微博消息称,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25年信息通信行业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已开展全面自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将坚决迅速整治,并持续强化营销服务规范,加强对一线人员的培训和对代理商的管理监督,严肃惩处不规范行为,切实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中国联通官方微博发文称,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25年信息通信行业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已开展全面自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将严肃处理、举一反三、立行立改,同时全面规范电话营销行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严格落实资费公示全面准确、严格执行二次确认等关键举措,保障用户明明白白消费,为用户提供更加高品质的服务,坚决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AI外呼机器人日均拨号10万次
一年多来,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所谓“外呼”业务的广告,这些外呼公司的核心业务,就是帮助商家向手机用户拨打自己的营销电话,俗称“电销”。这些外呼公司打着“高效触达用户”“精准拓客”等旗号招揽生意,通过AI智能机器人拨打营销电话。清华大学教授沈阳指出,经过大量拨打电话,AI电话推销可以有效分析客户意愿,并对客户进行精确筛选。
据介绍,目前,一台外呼智能机器人一年的使用成本1万元左右,平均每天可以拨打上千个营销电话,工作效率远超人工客服。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外呼公司利用AI智能机器人技术,一次可以打200个电话,日均拨打量可达10万次。
法律专家指出,这种未经用户同意的频繁电话营销行为已经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明确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电话、短信、即时通信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未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不得向消费者发送商业性信息或者拨打商业性电话。消费者选择取消的,经营者应当立即停止发送商业性信息或者拨打商业性电话。
所以,无论是外呼智能机器人,还是真实的电话营销人员,不经消费者同意拨打营销电话,都属于违法行为,主管部门都会进行封号和处罚。那么,这些外呼公司又是如何逃避封号和处罚的呢?
业内人士透露,外呼公司利用虚拟运营商提供的非实名“小号”规避监管,并采用“打显”技术隐藏真实归属地,伪装成本地号码提升接听率。此外,外呼公司还会通过定期更换号码、内部申诉处理投诉、与运营商保持特殊关系等手段逃避处罚。
遏制AI“电销”泛滥势在必行
频繁且不分人群的AI外呼,不仅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更是对公共秩序的扰乱。为了遏制AI骚扰电话的泛滥,监管部门必须加大对AI电销系统提供者和使用者的监管力度,确保其业务合规性。对于可能涉及的非法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应依法予以严惩。同时,作为网络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电信运营商也应积极更新其骚扰电话识别技术,以助力构建一个健康、有序的信息社会环境。
“电话外呼营销及其使用的号码池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存在,是电信领域的投诉重点和治理难点。如今,AI技术的加持在对话层面节省了人力成本,客观上造成了外呼营销的骚扰更加疯狂。”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大部分被标注为“营销骚扰”的号码都违反了有关法律规定,应予以处罚,但鲜有处罚治理的案例。治理AI外呼骚扰的重点在于电信运营领域对号码的有效治理与管控。目前,用于商业推广的手机号码中,虚拟运营商的号码占比很高,对此虚拟运营商和监管部门应采取更积极的治理措施。
北京德恒(杭州)律师事务所徐天一指出,目前,用于商业推广的手机号码,虚拟运营商占比很高,监管部门与虚拟运营商应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并指导运营商升级拦截技术,精准防范AI语音骚扰电话,以技术手段降低泛滥的AI外呼。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玮琨律师也表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AI骚扰电话的整治力度,同时指导运营商升级拦截技术,精准防范AI语音骚扰电话。
沈阳表示,目前,有多种技术手段可以有效阻止不必要的骚扰电话。首先,利用已知的黑名单或数据库,运营商可以判断来电号码是否为潜在的推销电话。一些应用程序或服务提供商允许用户标记推销电话或不受欢迎的来电。经过多次标记的号码会被加入公共黑名单,其他用户接到这些号码来电会得到提示,甚至自动拦截。其次,学习并分析来电的行为模式,例如频繁拨打大量不同的号码、通话时间短等,这些都可能是推销电话的特征。一旦系统检测到类似行为,就会触发拦截机制。
技术本身无对错,但其应用不可一再突破底线。各方应共同努力,让AI技术行正道、出正果,让科技真正造福于社会。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