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全球数字治理关键之年,《全球数字契约》(GDC)也将开始落地实施,人工智能发展日新月异。近日,由中国互联网治理论坛(中国IGF)、中国互联网协会和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互联网治理论坛暨2025网络空间战略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围绕全球网络空间战略走向、数字治理观察以及参与联合国IGF和中国IGF的工作建议等展开深入研讨。与会专家认为,要将技术硬实力转化为国际规则软实力,发展优先、技术转化、经验迁移、多方参与等观点成为讨论重点。本报将与会专家、学者发言的主要观点加以整理,以飨读者。

1
互联网治理需平衡安全与发展
伴随互联网发展大潮而来的,不仅有发展创新的蓬勃活力,还有不断激增的网络安全风险和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形势。对此,需构建发展共同体,采取更加积极、包容、协调、普惠的政策,推动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普及;构建安全共同体,倡导开放合作的网络安全理念,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鼓励与规范并举。
对此,百度技术委员会理事长陈尚义认为,一是要注重治理与发展的平衡,治理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发展才是最大的安全;二是要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提高治理的效率和水平,广泛征集优秀案例,推动中国治理方案走向国际舞台;三是政策制定应审慎,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以实现治理目标。
大和智库副理事长王晓波表示,中国互联网治理经验具有独特性,网络是一个生态,不是消灭坏的就是好的。应注重建设、利用和管理的关系,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维护网络空间和平稳定。
中国信息协会算力网专委会主任梅建平指出,应关注互联网治理主题的变化,尤其是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治理的焦点。“在全球融合趋势不可阻挡的背景下,我们要认清大势,发出自己的声音。”梅建平表示,治理应注重发展与安全的相辅相成,以服务人类为宗旨。此外,治理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伦理规范、隐私保护及安全风险防控等关键领域需深入探究。
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副秘书长吴金淮表示,AI的发展势必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规则、治理、伦理等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IGF可通过机制创新和议题引领等方式,在强化功能方面激发更大的潜力,进一步构建完善中国IGF多元协作生态圈,展示中国形象,推动全球治理。
中国移动研究院科技委常务副主任张滨表示,互联网治理应以包容创新和支持发展的理念推进,共创人类美好未来。他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抱法处势”,即尊重规律,顺应“AI+”智能化时代的发展;二是“发展先行”,以DeepSeek为例,应注重发展核心能力;三是“安全守望”,守住底线,不抢发展风头;四是“合作共赢”,与全球各国共同构建美好未来。
2
构建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互联网发展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速,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各国发展带来重大新机遇。同时,应构建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王晓波表示,中国互联网治理的基本路径可总结为: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分别对应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融合和制度机制的改革与创新。王晓波认为,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信息与通信技术专委会委员刘闯表示,在推动数据开放和知识共享方面,我国已联合欧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专家,在相关会议上共同发声,获得了良好的反响,并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他强调,中国应在国际治理中持续发挥积极作用,借助IGF这一平台,展示中国方案,推动国际合作。
中国联通科创部副总经理夏俊杰表示,联通不断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弥合数字鸿沟,通过数据共享和交换强化数据治理,并利用AI技术在安全和网络环境治理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他建议,中国IGF应关注下一代互联网的治理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与治理实践,加强产学研合作交流。
“从运营商的视角来看,互联网治理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领域。”中国电信研究院战略发展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刘敬东表示,运营商应在合规框架内推动数据安全流通,通过技术的手段实现数据本地化和跨境数据传输的兼容。刘敬东建议,从技术和制度两个方面来驱动互联网治理:一是推动技术合作与标准的互认;二是联合新兴市场运营商,共同建设低成本、高可靠的数字基础设施;三是构建敏捷治理的响应机制。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魏晨光认为,互联网治理内外各有侧重。国内治理应以人为本,营造健康网络环境,服务美好数字生活;国际治理应服务企业,助力中国企业海外拓展。聚焦数字化、智能化、数据要素等关键治理问题,为中国企业出海创造良好条件。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副理事长卢卫指出,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要注重“治理前移”,即在问题出现前达成共识。“首先应明确人工智能要如何造福人类,需要什么样的服务,需要什么样的AI。”卢卫表示,作为平台、社会组织,应积极协助企业构建开源生态社区,打通产业链上下游,鼓励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并加强国际合作,展示中国的最佳实践成果。
首都会展集团高级总监贺琼华表示,国际经济贸易包含两个方向,不仅是“引进来”,也是“走出去”。需要不断推动科技出海,将中国科技力量带到全球,通过与各方合作,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促进中国互联网发展。
3
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
数智时代,互联网治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背后,离不开数字人才支撑。培养具备全球视野、跨界思维的复合型人才,既是时代使命,也是教育责任。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谢永江表示,近年来,中国IGF发展迅速,开展了大量有意义的工作。在当前国际环境下,中国IGF拥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亟须加强人才培养。他建议,应积极开展青年人才培训项目,充分利用现有开放政策,发挥高校的科研与教育资源优势,吸引国际人才参与,进一步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典指出,当前,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态势和生产力规律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工智能的用户规模不断扩大,行业落地应用持续增加,“这是跨界的跃迁、增长力的重构。”刘典认为,应加强一线调研,深入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弥合研究与实践之间的信息鸿沟,加强产业界、决策层与学术界的互动,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钱忆亲表示,人工智能的全球对话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议题。将全球人工智能对话放在中国IGF平台,对各方而言都是较好的选择。中国IGF作为全球多利益攸关方合作的典范,其改革方向值得深入思考,这不仅关乎IGF整体发展,也对中国IGF具有重要影响。中国应积极参与其中,加强社群能力建设,提升教育机构的培养能力,进一步提升国际形象。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