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900多天,小米汽车露真容了!
虽然只是图片没有正式发布,但还是引起了大家的围观和热议。
毕竟智驾电动汽车再无新鲜事,玩家们已经进入洗牌期,小米才准备入场,明年正式亮相的它,还咋玩?

1
小米CI&T
小米汽车证件照公布
最近工信部公示了小米汽车图片,该车命名为SU7,一共三个版本,SU7以及Pro和Max两版。
从这张“证件照”看,小米汽车的整车造型与保时捷Taycan相似,前脸大灯很像迈凯伦雷国。

虽然不能仅凭借图片来判断一款车的好坏,但是小米汽车在设计方面确实没带来多大的惊喜。
这可是雷军自称“押上人生全部声誉”带来的产品,具体如何还得看它上市后的表现。雷军曾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小米汽车目前进展非常顺利,明年上半年正式上市。
据了解,2022年小米汽车等新业务投入已经超过了30亿人民币,目前小米汽车研发团队超过了2300人。
小米汽车的大部分硬件都是由小米自研,包括一体式压铸后车身、电池包、电机等。
关于小米汽车的目标,“我们争取15~20年进入世界前五”,雷军曾表示,“2024年进入第一阵营,未来会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造车。”
看来雷叔是破釜沉舟准备一搏了,竞争残酷,小米汽车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进入前五,并且每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辆。
雷军自己也说到如果智能电动汽车“消费电子化”,那么就必然会遵从消费电子行业的规律,当15-20年后行业进入成熟期,全球前5的品牌必将手握80%以上的份额。
2
CI&T
智能驾驶竞争激烈
在今天高度内卷的智能电动汽车,小米的竞争对手在国内就有6个,智界S7、蔚来et5、小鹏P7、以及蔚来et7、智己L7和飞凡F7。
它们自上市以来就有了各自定位和目标人群,并且也有一些自己的粉丝。
智界成为年轻人的新宠,小鹏和大众双向奔赴,蔚来在搞创新。
这意味着实留给小米汽车的时间确实不多了。华为余承东就曾表示:“智能网联汽车就这两三年的机会窗,如果没抓住,这个市场跟你没关系。”
比亚迪王传福也曾断言,“新能源汽车变革是一场技术革命,有核心技术企业才能活下来,如果只是简单拼装,活下来概率很小。行业机遇窗口期只有3~5年,车型、技术路线选择很重要。”
不止一家汽车大佬判定,中国汽车已经进入了洗牌期,产业格局正在重塑。
然而雷军却认为小米2024年推出量产车刚刚好,他曾说汽车是一个百年赛道,只要看好汽车产业,任何时候都不晚。

不慌不忙你雷叔,明明竞争环境已经非常恶劣了,旁人都觉得他压力巨大,明年上市首战即是决战,他却泰然自若地慢慢上场。
3
有一说一,智能电动汽车再无新鲜事。
无论是多么强大的玩家,进入局中,最终拼的还是产品的完成能力、产业链的整合能力、软件生态的聚合能力以及营销的出奇能力。
小鹏寄望于智驾,蔚来寄望于服务,而小米汽车则寄望于生态。雷军在不久之前发布的自研操作系统澎湃OS ,描述了一个人车家全生态的图景。
不过理性的用户应该都明白,生态并不是买车首选考虑因素,靠“粉丝经济”带来利润越来越难,最终还是要回到车本身以及价格。
竞争对手们早已把能释放的能力展现完了,最终还是回到了价格战略上。
这意味着小米汽车不可避免要延续小米手机以追求性价比的方式来进入赛道。

但这也是小米汽车晚入场的相对优势,当前诸多玩家已在价格战中疲惫不堪。小米汽车在定价策略上有后发优势。
虽然雷军给小米汽车制造了多轮宣发热点,然而小米品牌自诞生以来形成的“高性价比标签”却很难摆脱。
如果把价格定制太高,反而会让小米粉心里不是滋味。可以说小米汽车一出生就要被动玩价格。
不知道雷叔还能有什么玩法,让我们期待一下!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