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短视频付费,抖音是“吃相难看”

测试短视频付费,抖音是“吃相难看”
2023年11月22日 16:44 科技晚8点

抖音,又在找新的赚钱路子了。

这两天,“抖音测试付费短视频”冲上热搜,可谓闻者惊心,难道咱以后刷短视频都要付费了!

其实,把内容付费作为增值服务的平台少数,比如知乎、微博、B站、爱优腾等,抖音有此想法无可厚非。只是,想要从用户口袋里拿到真金白银,可没这么不容易。

试水付费机制

抖音是在测试付费不假,但不代表所有视频都得给钱。

目前,该功能只是小范围测试,只针对粉丝超过10万粉丝以上、账号状态正常、无违规情况、原创度高的部分个人创作者。

跟之前短剧付费不同,这次测试的视频不局限于单一短视频类目。也就是说,平台内几乎任何视频都可以设置付费观看。

至于分成,官方明确表示,收益或将平台与作者三七分。

该说不说,向个人创作者开放内容收费功能,对抖音这种UGC(用户生产内容)平台而言,是在付费内容上的一大步。

另一方面,从创作者角度看,付费内容一旦发出自己也不能删除,用以保障用户权益。

如此一来,就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一旦内容价值与所需费用不符,还不能及时下架退款,就只能被钉在“耻辱柱”上持续承受用户的声讨。还极有可能因此失去一批又一批愿意付费观看的铁粉。

可见,付费内容从输出端来看就是一把双刃剑,产生收入的同时也会带来风险,甚至可以说风险大于收益。

抖音早有野心

​其实,抖音早就在打内容付费的主意。

2021年,抖音就开启短剧内容付费,但由于范围小众,所以并未得到平台大力推广。随后,官方又推出对创作者的内容打赏功能。

今年上半年,抖音知名创作者“陈翔六点半”还因付费内容引发过争议。

原因是其发布了一部名为《爱神求我谈恋爱》短剧,整剧共14集,前13集不需要付费,最后一集,也就是大结局要支付10抖币才能收看,瞬间引发众多粉丝吐槽。

要知道,付费对很多用户而言一直较为敏感,且大家短视频付费观看的习惯还未培养起来,收费这条路注定不会走得太顺利。

大多数互联网平台尝试收费,都会被网友怼“吃相难看”。

比如,去年B站测试付费视频功能,不仅平台被骂上热搜,吃螃蟹的UP主“勾手老大爷邓肯”,短短5天掉粉3万。

从现在微博相关投票来看,抖音付费就不看的比例占据压倒性票数,“它敢付费我就敢卸载”的评论比比皆是。

可以说,在舆论层面,抖音试水内容付费跟去年B站遭到了同样的待遇。

可以“吃”,但不能“难看”

其实,网友们并非不愿为视频内容付费,不然短剧也撬不动200亿的市场。用网友的话来说就是:“我愿意为内容付费,前提是内容本身要优质。”

所谓“吃相难看”,字面就包含两重意思。

一是消费者能理解“吃”这一行为。平台要发展就得盈利,不可能总是赔本赚吆喝,商业决策要对投资人负责、对员工收入负责,这一点用户心里清楚。

因此,若在用户承受范围内的盈利模式,属于“吃相”得体,并不会招黑。

二是不认可“吃得难看”。盈利可以,但不能把用户当韭菜割,不顾用户体验。

不可否认,收费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励用户创作潜力、激活传统文化价值等,能起到正向作用。

但UGC终归不同于PGC(专业生产内容)。大家之所以接受爱优腾等收费,是因为PGC平台内容多由专业影视制作公司打造,成本并不低。而UGC领域属于人人都能发视频,创作者的独特性和原创性很难保证。

从这个角度来说,用户反对的不是知识付费,而是不合理付费,所以才会有“吃相难看”之说。

换言之,你可以收费,但不能乱收费。

从这次抖音测试的条款来看,付费观看细则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当下,短视频生态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低质,恶俗、虚假、盗版、过度商业化等乱象频出。内容变得越来越重要,提升内容质量已是箭在弦上。

只是,短视频让用户“图一乐”很容易,但要让用户付出真金白银,那评判标准可就要变了。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