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凶猛,2亿撬动苏州机器人龙头!江苏还坐得住吗?

郑州凶猛,2亿撬动苏州机器人龙头!江苏还坐得住吗?
2025年04月10日 11:51 创客公社V

文 | 创客公社产研组

还在紧盯杭州?隔壁的郑州已经“卷”到家门口了!

近日,郑州经开投资集团宣布,总规模超8亿元的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具身智能制造股权投资基金与苏州艾利特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利特”)正式签署超2亿元战略投资协议。

成立于2018年艾利特机器人,曾于2020年杀入由创客公社总承办的第六届“i创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9强,获得二等奖。扎根苏州7年,如今已摇身变成国内协作机器人领域的龙头企业,产品在全球50多个国家累计销售超过万台,拥有500余家经销商和系统集成商,并在上海、北京、深圳、日本、德国、北美、墨西哥等海内外设立分公司。

郑州经开投资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也公开表示,集团将从政策对接、资源协调到产业配套等方面,通过构建“产业赋能+生态共建”的合作模式,为艾利特提供全方位发展支持。

当众人的目光还聚焦在杭州身上时,郑州已经紧盯江苏的具身智能产业,按下了布局的“加速键”。

今年2月,郑州发布了2025年招商引资方案,洋洋洒洒近万字,任务的量化数字之大,调动的资源之广,需要匹配的人力物力之多,一度让周边城市直呼“震撼”。

面对来势汹汹的郑州,江苏到底该做些什么?

艾利特为何被郑州“盯上”?

郑州为何入局艾利特?

艾利特创始人曹宇男,1979年出生于苏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博士后,曾任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

2002年,他从北航直博保送至国家第一个机器人方向院士张启先教授处,同年张教授不幸病逝,他进入北航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国家863专项机器人专家组组长王田苗教授处继续深造。

直博期间,“技术狂人”曹宇男主持开发了国内第一台完全自主化基于嵌入式架构的车床数控系统、开发了国内第一台完全自主化通用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还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开发了国内第一台五轴加工中心控制系统。

积累丰富学识与项目落地经验后,2016年,曹宇男带着北航机器人所的同学一起在北京创办了艾利特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艾利特首款协作机器人立项,次年量产并发布六轴系列产品,迅速打开工业市场。

2018年,曹宇男决定将公司总部从北京中关村的研发中心迁到苏州工业园区的制造工厂,并在此设立了近万平米的生产研发基地。

谈及为何选择来到苏州,他曾坦言一是“自己本身是苏州人,根在这里”,二是苏州的生产制造及其供应链等相关市场环境非常好,有利于机器人企业的发展。

在苏州,艾利特从底层操作系统、嵌入式硬件到关节模组技术,逐步构建起全栈自主研发能力。

如今,艾利特在机器人核心部件控制系统、伺服驱动系统、智能视觉系统、协作机器人以及各类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上均占据国内领先地位,其中机器人控制技术及智能视觉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艾利特协作机器人已销售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与500余家经销商和系统集成商开展合作,拥有110余家全球化的合作伙伴生态,协作机器人全球累计销量超万台。

不仅如此,除苏州总部外,艾利特还在上海、北京、深圳成立分公司,海外分公司也已相继落地日本、德国、北美、墨西哥等,国际化布局正在加速。

图源:企查查

伴随公司实力不断加强,也逐渐引来众多资方入局,成立至今,艾利特的身后早已站着策源创投、元禾原点、国中资本、索道投资、联想创投、张江科投、中关村发展启航产业投资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

郑州“凶猛”

江苏如何应对?

郑州对艾利特的投资绝非偶然。

2024年6月,有一则并不起眼的新闻:河南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有限公司公告,就郑州经开机器人行业股权投资基金项目遴选基金管理机构。根据公告,拟组建郑州经开机器人行业股权投资基金,拟募资约3.3亿元,暂定投资期不超过1年,退出期不超过4年,采取单项目基金直投的方式投资。

看得出来,在国内具身智能产业热潮发展的当下,郑州也想从中分一杯羹。

因此,在2025年年初全市拼抢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动员部署会议上,郑州就锚定2025年招商引资和促进消费工作目标: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总额8400亿元,新开工招商引资项目投资总额6100亿元,各开发区新引进100亿元、各区县(市)新引进50亿元重点项目不少于1个,将分期设立规模200亿元的母基金

在郑州近万字的2025年招商引资方案中,任务的量化数字之大,调动的资源之广,需要匹配的人力物力之多,一度让周边城市直呼“震撼”。也让广大网友感叹,郑州的招商部门是全国最“卷”的招商部门之一 。

在郑州工信公布的公开信息中,当前的郑州在招商引资的策略上,有一套完整的“组合拳”:

1、瞄准国内外重点区域,密集走访对接头部企业和目标企业,强力推进专题招商推介,高水平举办系列经贸活动,集中签约一批高质量项目;

2、加快构建市场化招商新格局,构建政府投资基金体系,鼓励“园区+创投/基金”模式招商,谋划建设一批产业园区,打造千亿级产业基金群;

3、聚焦智能终端、汽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20个重点产业链,瞄准国内外500强、行业领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全年产业链招商签约额超过2500亿元,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占比不低于70%,重大项目超过 30个。

与此同时,郑州此次对艾利特的“出手”除了应该让江苏引起足够的重视外,更应该成为一面镜子:

它照见了江苏新兴产业外溢的潜在危机,也揭示了智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已从“单一技术”转向“生态协同”,区域经济从“单极虹吸”到“多极共生”的必然趋势。

江苏虽然坐拥苏州、南京、无锡等制造重镇,但在“基金招商”策略上略显保守。不进则退,慢亦是退。江苏想要守住引资优势,或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如何升级招商的战略思维:

1、强化政府引导基金的产业协同能力

郑州此次“拿下”艾利特的核心逻辑,是通过政府主导的产业基金(郑州经开区具身智能制造股权投资基金)直接锁定产业链关键节点企业,要求被投企业与本地产业链形成协同。这种“以资本换生态”的模式,突破了传统招商中单纯依赖土地、税收优惠的局限,转而通过资本纽带实现技术、人才与产业的深度绑定。

2、从“抢项目”转化到“抢技术节点”

郑州瞄准协作机器人的逻辑,源于对智能制造趋势的精准预判——协作机器人作为柔性制造的核心载体,是未来工业自动化升级的“卡脖子”环节。其投资艾利特不仅看中其技术实力,更看重其在底层技术上的自主化能力

3、从“单兵作战”到“联盟突围”

郑州此次跨省投资的另一启示,在于其打破了传统招商的地域边界,通过资本流动构建跨区域产业联盟。这种模式既避免了本地产业链“闭门造车”的局限,又通过技术外溢强化了郑州在智能制造生态中的枢纽地位。

反观江苏,当前的江苏在基金招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挑战:例如各地市为争夺优质项目,竞相设立同类产业基金(如新能源、半导体),导致重复投资、资源分散,甚至出现“内卷式”招商。同时部分地方政府要求基金返投比例,限制了社会资本的投资选择空间,降低了市场化机构的参与意愿。

此外,江苏政府背景基金倾向于保守投资成熟期项目,早期创新型企业难以获得足够支持,制约产业升级潜能。过度聚焦“招大引强”,忽视本地中小企业与产业链的衔接,部分项目落地后与本地企业联动较弱,不能形成集群效应。

总体来说,江苏的基金招商路径正面临“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的阶段性挑战。未来的江苏必须依靠基金积极推动本地企业与外来技术的深度融合。

当然,“苏大强”需要以开放的姿态拥抱竞争,将“被招商”的压力转化为“再升级”的动力。

毕竟,真正的强者,从不畏惧挑战,只会在博弈中更加强大。

文章素材来源:

郑州经开发布:《超2亿元战略投资!艾利特机器人将落户郑州经开区》

创客公社:《B轮融资亿元,核心部件自研率达80%!这家深耕“控制”的机器人公司想造“终结者”丨创客记》

郑州工信:《【拼抢一季度 实现开门红】招商优消费旺,激活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企业官网等公开资料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